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便之。清口乃黃、淮交會之所,運道必經之處,稍有淺 阻,便非利涉。但欲其通利,須令全淮之水盡因此出, 則力能敵黃,不為沙墊。偶遇黃水先發,「淮水尚微,河 沙逆上,不免淺阻。自清江浦起,由柳浦灣至高嶺止, 共隄一萬六千九十一丈。近又加至戴百戶營止,共 隄八千一百五十六丈。崔鎮南北兩岸遙堤既築,水 歸正槽,田廬可免水患。但恐異常之漲,河水盈溢,或 至橫潰,故復設崔堤等減水石壩于遙堤之中,以便 分殺,且無衝潰遙堤之患,季太、徐昇、三義三壩之意 皆然,而復設北岸者,以其從灌口入海之順也。遙堤 自古城至清河止,長一萬八千四百一十丈,邵家大 壩乃斷絕秦溝舊路處,碭山居豐、沛上游,碭堤乃豐、 沛外戶。今于單、碭接界處築斜長大堤一道,長千餘 丈,使下流漫溢之水循壩俱歸大河,不得迫縷堤以 危月堤。」以上凡十則,見《河防一覽》中。

《漳州府志》:「吳顯字景猷,漳浦人。萬曆甲戌進士。初知 六安州,時高郵寶應河堤壞,總河難守,郵者特疏以 題請,遂更調,拮据五載,修越河,築老堤,植柳護之,三 堤屹然。」

《廣州府志》:「馮紹京字敬宇,順德人。登萬曆癸酉鄉薦, 銓授翁源教諭,陞睢寧令。督修黃河,不憚拮据。致仕 回籍,居鄉長,厚郡縣鄉,三與賓筵。」

《明會典》:「萬曆十一年議准開羊山新河,由昭靈祠南 黃河出口,歷羊山內華山、梁山、接境山,開河置閘,以 避戚港之溜。」

《畿輔通志》:「邢孔陽字公昭,文安人。萬曆丁丑進士,管 通州漕儲河道事。時河決不時,歲委數十萬于馮夷, 孔陽條議疏濬,一勞永逸。」

王世揚,字孝甫,廣平縣人。萬曆丁丑進士。由行人擢 御史,按中州治河。「視堤積埽厚餼,且豁虛賦,使沿河 流民占田自種。」遷大理丞,轉少卿,仍兼御史。

《饒州府志》:「洪世弼字汝賢,樂平人。登萬曆己卯鄉薦, 授知萬泉縣,陞任禹州知州。時黃河淤塞,下州縣濬 治,躬率河夫三千,刻期告成。部使者上其事于朝,調 任蘄州,未任卒。」

《江南通志》:「屠隆,萬曆間令潁上。甫下車,詢民疾苦,無 如東門河決之患,乃築長堤以衛之。今雉堞雖圮,隆 之功自在也。」

《江南通志》:「萬曆十三年,河決范家口,時淮城幾為魚 鱉,亟議修築。明年包砌長四百丈,以防黃河東決,要 害與包家圍等。」

《續文獻通考》:「萬曆十四年,河決范口。」

十五年,河決祥符劉《獸醫》口,又決蘭陽銅瓦廂,後決 封丘原武,又決長垣之大社集、毛家口、茶城等處。亡 何,又報淤。

《兗州府志》:「萬曆十五年,河決金龍口,衝潰曹縣白茅 村長堤,東明、長垣二縣幾至漂沒。遣都給事中常居 敬行視,尋即築塞。常居敬屢疏理漕必先于理河,治 河即所以治漕。前後列款條奏,經吏工二部覆准施 行。」

《江南通志》:「板閘,清江、福興、通濟、新莊各閘,上隔黃沙 倒灌之患,下便節宣之勢。近來黃強淮弱,五壩不通, 閘座不閉,以致沙泥內侵,伏秋水溜,漕舟上閘,難若 登天。每舟用縴夫至三四百人,猶不能過,用力急則 斷纜沉舟。故於萬曆十六年,於各閘傍俱開月河一 道,避險就平,以便漕輓。」

《續文獻通考》:「萬曆十六年,諸決口皆已塞淤者業已 疏」

《江南通志》:「草灣河通塞不常,至萬曆十七年復大通, 奪正河十分之七,至赤晏廟仍歸大河。清江浦外居 民恃以為安,而河面較之正河僅三分之一,上流未 免稍稍逗留。寶應縣之西十餘里有白馬湖,於湖之 東築八淺石堤,長八十五丈六尺。又慮漕水旁潰入 寶應湖,以致流緩沙停。自黃浦至三官廟之西,築西」 土堤一道、長三千六百三十五丈、束水由漕、以省挑 濬之費。又築塔山堤、長九百餘丈

《續文獻通考》:「萬曆十七年,決雙溝單家口,于是專議 築趙皮寨至李景高口遙堤,築將軍廟至塔山長堤, 築羊山至土山橫堤,河防幸無事。」

《江南通志》:「萬曆十八年,又築塔山堤,長七百餘丈。是 年新築單口、辛安、雙溝、馬家淺、羊山、峰山諸格堤。議 者謂縷堤既不可恃,萬一決縷而入,橫流遇格而止, 可免泛濫。水退,本格之水仍復歸漕,淤溜地高,最為 便益,故築之。」

《淮安府志》:「萬曆二十年,河決狼旋、磨臍二口,蒙陰馬 陵山水俱發,邳、宿、安東悉沉釜底。」

《陝西通志》:「萬曆二十年,華陰黃河清。」

《續文獻通考》:「萬曆二十一年,河復為患,決汶上,決魚 臺,決濟寧,決鉅野,其泛漲則宿遷、高郵、興化、邳州。」 《澤州志》:「萬曆二十二年,高平唐安鎮暴雨,河水溢,漂 沒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