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江南通志》:「萬曆二十三年,詔分黃導淮。黃河身高至 清口與淮會,而黃性常強,淮性常弱,兼因沙墊遏淮 流,使不得急下水積泗、盱間高堰又無閘壩洩」水。總 河尚書楊一魁專主分黃,而總督漕撫尚書褚鐵力 言「分黃不若建高良澗諸閘,用以洩淮為便。」會楊一 魁先行部司諸官勘議分黃已有成說,乃會題奉准 依興舉。

《河南通志》:「陳幼學,無錫人。萬曆十七年進士。令確山, 越二載,以才堪治繁,調中牟。牟地卑下,近黃河,歲遇 水潦,民田盡沒。幼學相度地勢,濬河溝一百九十六 道,以洩水歸于大澤,又築隄四十道以衛大澤之泛 溢,工三月告竣。」

《江南通志》:「梅守相字台甫,宣城人。萬曆己丑進士,授 工部主事,榷夏鎮,陳泇河利運狀,遷郎中,董其役。眾 議紛撓,相身歷塗潦,冒艱險,閱九載績成。以二百六 十里之泇,避黃河險三百三十里,仕終按察使。」 《雲南通志》:「朱思明字用晦,昆明人。萬曆己丑進士,累 遷河南按察副使,陞本省右參政,管理河道。時河決, 沖沒」民居以萬計,歲漕不通。思明倡議開漳河二十 餘里,勞瘁無虛日,閱四年始告竣,陞廣西布政使。 《續文獻通考》:萬曆二十五年,河道尚書楊一魁奏:「恭 進繪河圖說,以備聖覽,以定長策。按黃河自古為中 國患,近自分黃導淮工成,鳳、泗、淮、揚免昏墊之災,已 有明驗矣。又自黃堌一決,全河南徙,兗、豫、徐、邳得免 河患,而其餘波出于又安者,又導之入小浮橋,足以 濟二洪之涸。」則今日之河,既有合于決堤放水之議, 而又不足為運道之虞。但以增堤塞口為良圖,以堙 水防川為上策,臣竊不知其解矣。夫道傍之議,不過 曰「運道有淺澀之虞,祖陵有意外之患,地方有淹沒 之苦耳。」不知我國家運道原不資于河。「全河初出亳、 壽之郊,以不治治之,故歲無治河之費。」其後全河漸 決入運,因遂資其灌輸。五十餘年,以久假不歸,認客 作主,又日築垣而居之,涓滴不容外洩。于是濁沙日 澱,河身日高。上遏汶、泗,則鎮口受淤,魚、滕被浸;下壅 清、淮則退而內瀦,盱、泗為魚。以至瀕河沒溺,歲運飄 流,甚至衝截「運道,牽挽莫施。而當事者猥以運道所 資,勢不能卻之他徙,遂付之無可奈何,以致水浸祖 陵,廑皇上隱憂。臣欽遵明命,改絃易轍,首開武墩、涇 河等河,次疏具壩、周莊等河,又次挑小浮橋、小河口、 沂河口故道。」幸小浮橋股引之水,孛吉口未斷之流 已足濟運矣。以汶、泗、沂、兗之水,建閘節宣,運道自「在, 固不必殫力塞決,以回全河。蓋決河所經,有山西阜 子諸坡湖以為之匯,又有小河、白洋、周、朱等河溝以 為之委,更免漂溢之虞。況祖陵雄據上游,有崇岡疊 嶂,諒可無慮。即歸仁一堤見謂險要,亦非受水衝,萬 一失守,亦不過下浸桃、清,由洪澤諸湖以下清口,勢 不能逆流倒灌,上及泗、盱,何必過」為杞人之憂也。南 流泛濫,雖不免為下邑民生之害,碭山水道當衝,南 流北流俱不得免,必須遷城以避河患。其以堌口被 災者,惟有蕭、宿、靈、睢四州縣。再照全河未徙之時,豐、 沛、魚、滕、徐、邳等州縣,不歲被淹沒乎?近庚寅、癸巳之 秋,衝城灌邑,徐、邳二州赤子不幾為魚鱉乎?較之今 日蕭、宿、靈、睢孰多「孰寡,孰重孰輕。況宿南水患,非自 今日。蓋弘治二年之秋,徐決中牟,下歸德,至宿州,瀰 漫四出,疲民半溺。侍郎白昂治之,自宿遷小河口浚 而西,抵歸德飲馬池諸口,又開符離月河,而患始平。」 《翰林學士李東陽碑記》可鏡也。「從來如此,無分土亦 無分民,何獨厚于蕭、宿、靈、睢,而薄于豐、沛、徐、邳也?故 臣」始終自信,以為止就已成之功,稍終未完之緒,則 自不至為運道之虞,亦不能為陵寢生民之患矣。抑 臣又有說焉。蓋禹之導河,自大伾以下,析二渠,播九 河,隨水之所向,不與爭利,故能奏平成之績。今河南、 山東、江北州縣,棋布星列,在在隄防。水不及汴梁矣, 又恐決張秋也;不及張秋矣,又恐淤鎮「口也;不及鎮 口矣,又恐淹宿州也。凡禹之所空以與水者,今皆為 我所占。我無容水之地,固宜其有衝決之患也。今若 空碭山一邑之地,北導李吉口下濁河,南存徐溪口 下符離,中存盤岔河下小浮橋,三河並存,南北相去 約五十里,任水遊蕩。以不治治之,量蠲一邑千金之 賦,歲省修河萬金之費」,不勞民力,河患可平。此一時 之省事,亦萬世之良圖也。謹繪圖貼說以進。伏祈皇 上留神省覽,敕下該部,毋惑浮言,定為長策,徐俟智 者以善成之。俾我朝《河渠》一書,足繼《禹貢》,臣之願也。 奉旨:「圖留覽。」這所奏工部看議來說。

二十六年三月,科臣楊應文奏:堌口一決,全河南徙, 鎮口,徐、呂而下,幾于斷流。于是開小浮橋,濬小河口, 疏建石閘,而運艘以濟。然通之未幾,涸即繼之。今據 郎中包應登、主事陸化淳指示泇河原委,墾敕勘議, 以圖永利。

《春明夢餘錄》:「萬曆戊戌,河決單之黃堌,運道告堙,乃 召劉司空東星往治,于是議開趙渠。趙渠者,起商、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