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部紀事
《竹書紀年》:「周宣王六年,召穆公帥師伐淮夷。王帥師 伐徐戎,皇父休父從王伐徐戎,次于淮。」
《左傳桓公八年》,「楚子伐隨,軍于漢、淮之間。」
襄公三年「六月公會單頃公及諸侯己未同盟于雞 澤晉侯使荀會逆吳子于淮上吳子不至。」
定公四年冬,蔡侯、吳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 章與楚夾漢。左司馬戍謂子常曰:「子沿漢而與之上 下,我悉方城外以毀其舟,還塞大隧,直轅冥阨。子濟 漢而伐之,我自後擊之,必大敗之。」既謀而行。武城黑 謂子常曰:「吳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久也,不如速戰。」 史皇謂子常:「楚人惡子而好司馬,若司馬毀吳舟于 淮,塞城口而入,是獨克吳也。子必速戰,不然,不免。」乃 濟漢而陳。
哀公九年「秋,吳城邗溝通江、淮。」〈註〉「於邗江」築城穿溝, 東北通射陽湖,西北至宋口入淮,通糧道也。今廣陵 邗江是。
《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范蠡事越王,句踐既苦身戮力, 與勾踐深謀二十餘年,竟滅吳,報會稽之恥,北渡兵 于淮,以臨齊、晉,號令中國,以尊周室。勾踐以霸 吳越。」《春秋》:「勾踐已滅吳,乃以兵北渡江、淮,與齊、晉諸 侯會于徐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已受命 號,去還江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與魯、泗 東方」百里。當是之時,越兵橫行于江淮之上,諸侯畢 賀。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齋戒禱祀,欲出周鼎泗水,使 千人沒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
《漢書項羽傳》:「羽戲下騎,從者八百餘人。漢軍令騎將 灌嬰以五千騎追羽。羽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 《鳳陽府志》:「和帝永元元年,淮水變赤成血。」
《三國吳志孫策傳》:「策字伯符。堅初興義兵,策將毋從。 居舒,與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間人咸向之。」 《魏志文帝本紀》:「黃初六年,帝以舟師自譙循渦入淮, 從陸道幸徐。」
《魏志明帝本紀》青龍二年:「孫權遣將陸議、孫韶各將 萬餘人入淮沔。」
《鄧艾傳》:「時欲廣田蓄縠,為滅賊資,乃開廣漕渠,每東 南有事,大軍興眾泛舟而下,達于江淮,資食有儲而 無水害」,艾所建也。
《毋丘儉傳》:「正元二年,儉矯太后詔罪狀。大將軍司馬 景王舉兵反,迫脅淮南將守諸別屯者,及吏民大小 皆入壽春城,為壇於城西,歃血稱兵為盟,分老弱守 城。儉自將五六萬眾,渡淮西至項,大將軍統中外軍 討之,令諸軍皆堅壁勿與戰。儉計窮不知所為。淮南 將士家皆在北,眾心沮喪,降者相屬,惟淮南新附農」 民為之用。大將軍縱騎追擊,大破之。
《晉書景帝本紀》:魏嘉平五年夏五月,吳太傅諸葛恪 圍新城,朝議慮其分兵以寇淮、泗,帝曰:「恪欲邀一時 之利,并兵合肥以冀萬一,不暇復為青、徐患也。」果卒 如所度。
《吳志孫亮傳》太平元年:「二月,孫峻用征北大將軍文 欽計,將征魏,八月,先遣欽及驃騎呂據、車騎劉纂、鎮 南朱異、前將軍唐咨軍自江都入淮泗。」
《晉書王濬傳》:「初,詔書使濬下建平,受杜預節度。濬至 西陵,預與之書曰:『足下既摧其西藩,便當徑取秣陵, 討累世之逋寇,釋吳人於塗炭,自江入淮,逾於泗汴, 泝河而上,振旅還都,亦曠世一事也』。濬大悅。」
《桓彝傳》:「彝子沖,沖遷鎮姑熟,既而苻堅寇涼州,沖遣 淮南太守劉波,汎舟淮泗,乘虛致討,以救涼州。會張 天錫陷沒,於是罷兵。」
《揚州府志》:「謝元,安從子也。太元二年,苻堅數侵寇邊 境,朝廷求良將可鎮北方者,安以元應詔,拜建武將 軍南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四年,堅將 句難等攻淮南,元遣何謙帥舟師乘潮而上,夜焚淮 橋,難等北走,僅以身免。」
《宋書高祖本紀》:「慕容超屢為邊患。義熙五年二月,大 掠淮北,執陽平太守劉千載、濟南太守趙元,驅略千 餘家。三月,公抗表北討,以丹陽尹孟昶監中軍留府 事。四月,舟師發京都,泝淮入泗。」
《臧質傳》:「元嘉二十七年,拓跋燾率眾數十萬向彭城, 以質為輔國將軍北救。始至盱眙,燾已過淮,質因守 盱眙,增修守備,莫不完嚴。燾乃引大船,欲於軍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