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3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左傳成公十三年》,「晉師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于麻 隧,秦師敗績,獲秦成差及不更女父。曹宣公卒于師, 師遂濟涇,及侯麗而還,迓晉侯于新楚。」

襄公十四年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伐秦,以報櫟之役 也。晉侯待于竟,使六卿帥諸侯之師以進,及涇,不濟。 叔向見叔孫穆子,穆子賦《匏有苦葉》,叔向退而具舟。 魯人、莒人先濟。鄭子蟜見衛北宮懿子曰:「與人而不 固,取惡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說二子,見諸侯之師 而勸之濟,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 《史記》:秦二世嘗夢白虎齧其左驂馬,殺之,心不樂,怪 問占夢者,卜曰:「涇水為祟。」二世乃齋於望夷宮,欲祠 涇。

《輿地志》:「涇陽白公引涇水溉田,有上白、中白、南白三 渠。」

《述異記》:「漢武帝祠甘泉,至此,見女人浴於涇水,乳長 七尺。問東方生,以為齋祀不潔則見。」近東曰花池渡, 通長安;又東曰宋村渡,通臨潼。

《漢書元帝本紀》建昭四年「六月甲申,安陵岸崩,壅涇 水,水逆流。」

《成帝本紀》:「河平四年三月壬申,長陵臨涇岸崩,壅涇 水。」

《息夫躬傳》躬言:「秦開鄭國渠以富國強兵,今為京兆, 地土肥饒,可度地勢水泉,廣灌溉之利。」天子使躬持 節,領護三輔都水。

《王莽傳》:莽天鳳中,長平館西岸崩,壅涇水不流,毀而 北行,遣大司空王邑行視,還奏狀,群臣上壽,以為《河 圖》所謂以土填水,匈奴滅亡之祥也。乃遣并州牧宋 弘、遊擊都尉任明等將兵擊匈奴,至邊止屯。

薛瑩《後漢書》:「章帝北巡,下長平,御池陽宮,東至高陵, 造舟至於涇而還。」

《晉書苻堅載記》:「堅字永固,僭稱大秦天王。以關中水 旱不時,議依鄭白故事,發其王侯已下及豪望富室 僮隸三萬人,開涇水上源,鑿山起隄,通渠引瀆,以溉 岡鹵之田。及春而成,百姓賴其利。」

《周書賀蘭祥傳》:「大統十六年,祥拜大將軍。太祖以涇 渭灌溉之處,渠堰廢毀,乃命祥修造富平堰,開渠引 水,東注於雒,功用既畢,民獲其利。」

《文獻通考》:永徽六年,雍州長史長孫祥奏言:「往日鄭 白渠溉田四萬餘頃,今為富商大賈競造碾磑,堰遏 費水。」太尉長孫無忌曰:「白渠水帶泥淤,溉田益其肥 美。又渠水發源本高,向下枝分極眾,若使流至同州, 則水饒足。比為碾磑,用水洩渠,水隨入滑,加以壅遏 耗竭,所以得利遂少。」于是遣祥等分檢渠上碾磑,皆 毀之。至大曆中,水田纔得六千二百餘頃。

《唐書李元紘傳》:「元紘字大綱,開元初為萬年令,賦役 稱平,擢京兆少尹,詔決三輔渠。時王主權家皆旁渠 立磑,瀦堨爭利。元紘敕吏盡毀之,分溉渠下田,民賴 其恩。」

《僕固懷恩傳》:「懷恩誘吐蕃十萬入塞,進掠涇、邠,祭來 填墓,渡涇水,邠寧節度使白孝德禦之,覆其陣。」 《李栖筠傳》:「栖筠累擢給事中,進工部侍郎。關中舊仰 鄭、白二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磑利且百所,奪農 用十七。栖筠請皆徹毀,歲得租二百萬,民賴其利。」 《齊國昭懿公主傳》:「公主,崔貴妃所生,始封升平,下嫁 郭曖。大」曆末,寰內民訴涇水為磑壅,不得溉田,京兆 尹黎幹以請,詔撤磑,以水與民。時主及曖家皆有磑, 丐留,帝曰:「吾為蒼生,若可為諸戚倡。」即日毀,由是廢 者八十所。

《黎幹傳》:「幹為桂管觀察使,大曆八年,召為京兆尹。十 三年,涇水壅隔,請開鄭白支渠,復秦漢故道,以溉民 田,廢碾磑八十餘所。」

《唐會要》:「貞元四年六月二十六日,三白渠限口準諸 堰例置監。」「十六年十一月,詔以東渭橋納給使徐班 兼白渠漕渠及昇原、國成等渠堰使。」

《玉海》:「長慶三年,仁師列上便宜。寶曆元年九月,京尹 鄭覃以聞。仲冬,新渠成。季冬二日,新堰成。名渠曰『劉 公,堰曰『彭城』』。」明年,又壅其衝為七堰,以析水勢。 《唐會要》:「太和二年三月,內出水車樣,令京兆造水車, 散給沿鄭渠百姓以溉田。」

《唐文粹王繼張公德政碑》:「維涇失防,比歲多決。近縣 疲於奔命,他山苦於度材,公乃命刮朽壞,填巨石。」 《唐志》:「涇、渭、白渠,以京兆少尹一人督視。」

《冊府元龜》:「周世宗顯德五年十二月戊寅,以工部郎 中何幼沖為司勳郎中,充關西渠堰使,仍命於雍、耀 之間疏涇水以溉稻田。」

《玉海》:至道元年正月五日,度支判官梁鼎、陳堯叟言: 「《舊史》:鄭渠引涇水注洛,三百餘里,溉田四萬頃。白渠 引涇注渭,長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頃。今所存不及 二千頃。鄭渠難興功,請遣使視三白渠,修舊跡。」詔大 理丞皇甫選、光祿丞何亮乘傳經度。二年四月丁酉, 選等言:「鄭渠久廢,用功大,三白渠溉涇陽、櫟陽、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