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4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出大洪山,而西南流逕襄陽鄀縣界,西南又逕狄城, 東南左注敖水。敖水又西南流注于沔,實曰滶口。沔 水又南逕石城西,城因山為固,晉太傅羊祜鎮荊州 立。晉惠帝元康九年,分江夏西部置竟陵郡治此。 沔水又東南與臼水合。水出竟陵縣東北耶屈山, 一名盧屈山。西流注于沔。《魯定公四年》,「吳師入郢,昭 王奔隨,濟于成臼」,謂是水者也。又東過荊城東。 沔水自荊城東南流,逕當陽縣之章山東。山上有 故城,太尉陶侃伐杜曾所築也。《禹貢》所謂「內方山至 于大別」者也。既濱帶沔流,實會《尚書》之文矣。

沔水又東,右會權口。水出章山,東南流,逕權城北, 古之權國也。《春秋?魯莊公十八年》,「楚武王克權,權叛, 圍而殺之,遷權於那處。」是也。東南有那口城。權水又 東入于沔。

沔水又東南,與陽口合。水上承江陵縣赤湖。江陵 西北有紀南城,楚文王自丹陽徙此,平王城之,班固 言「楚之郢都」也。城西南有赤坂岡,岡下有瀆水,東北 流入城,名曰子胥瀆,蓋吳師入郢所開也,謂之西京 湖。又東北出城西南,注于龍陂。陂古天井水也,廣圓 二百餘步,在靈谿東江隄內水至淵深,有龍見于其 中,故曰龍陂。陂北有楚莊王釣臺,高三丈四尺,南北 六丈,東西九丈。陂水又逕郢城南,東北流,謂之楊水。 又東北流,曰湖水注之。湖在大港,北港南曰中湖,南 隄下曰昏官湖,三湖合為一水,東通荒谷,荒谷東岸 有冶父城,《春秋傳》曰:「莫敖縊於荒谷,群帥囚于冶父。」 謂此處也。《春秋》水盛則南通大江,否則南迄江隄,北 逕方城,四方城即南蠻府也。又北與三湖會,故盛弘 之曰:「南蠻府。」東有三湖,源同一水,蓋徙治西府也。宋 元嘉中,通路自湖下注楊水,以廣運漕。楊水又東歷 天井北,井在方城北里餘,廣員二里,其深不測,井有 潛室,見輒兵。西岸有天井臺,因基舊隄,臨際水湄,遊 憇之佳處也。楊水又東北流,得東赤湖水口,湖周五 十里,城下陂池,皆來會同。湖東北有大置臺,高六丈 餘,縱廣八尺,一名清暑臺,秀宇層明,通望周博,遊者 登之,以暢遠情。楊水又東入華容縣,有靈港水,西通 赤湖。水口已下多湖,周五十里,城下陂池,皆來會同。 又有子胥瀆,蓋入郢所開也。水東入離湖,湖在縣東 七十五里,《國語》所謂「楚靈王闕,為石郭陂,漢」以象帝 舜者也。今國語無此石郭象舜語湖側有章華臺,臺高十丈,基廣 十五丈。左丘明曰:「楚築臺于章華之上。」韋昭以為章 華亦地名也。王與伍舉登之,舉曰:「臺高不過望國氛 祥,大不過容宴之俎豆。」蓋譏其奢而諫其失也。言此 瀆靈王立臺之日,漕運所由也。其水北流,注于楊水, 楊水又東北,與祥谿水合,水出江陵縣北,蓋諸池散 流,咸所會合,積以成川。東流逕魯宗之壘,南當驛路, 水上有大橋。隆安三年,桓元襲殷仲堪於江陵,仲堪 北奔,縊於此橋。柞谿又東注船官湖。湖水又東北入 女觀湖。湖水又東入于楊水。楊水又北逕竟陵縣西, 又北納巾吐柘,柘水即下楊水也。巾水出縣東一百 九十里,西逕巾城下,城下置巾水戍。晉元熙二年,竟 陵郡上巾水戍山得銅鐘七口,言之上府。巾水又西 逕竟陵縣北,西逕楊水,謂之巾口。水西有古竟陵大 城,古鄖國也。鄖,公辛所治,所謂鄖鄉矣。昔白起拔郢, 東至竟陵,即此也。秦以為縣,王莽之守平矣。世祖建 武十三年,更封劉隆為侯國。城傍有甘魚陂,《左傳昭 公十三年》,「公子黑肱為令尹,次于魚陂」者也。楊水又 北注于沔,謂之楊口,中夏口也。曹太祖之追劉備於 當陽也,張飛按矛於長坂,備得與數騎即趣漢津,遂 濟夏口是也。沔水又東得滻口,其水承大滻、馬骨諸 湖,水周三四百里,及其夏水來同浩。宋本作渺若滄海洪 潭。疑作洪濤巨浪縈連江沔,故郭景純《江賦》云:「其傍則有 珠滻丹漅」是也。

又東南逕江夏雲杜縣東,夏水從西來注之。即堵 口也。為中夏水縣。故䢵亭,《左傳》所謂「若敖娶於䢵」是 也。《禹貢》所謂「雲土夢作乂」,故縣取名焉。縣有雲夢城, 城在東北。

沔水又東逕左桑。昔周昭王南征,船人膠舟以進 之,昭王渡沔,中流而沒,死於是水。齊楚之會,齊侯曰: 「昭王南征之不復,寡人是問。」屈完曰:「君其問諸水濱。」 庾仲雍言:村老云:百姓佐昭王喪事,於此成禮而行, 故曰佐喪。左「桑」字,失體耳。

沔水又東合巨亮水口。水,北承亮湖,南達于沔。 沔水又東得合驛口。庾仲雍言:「須導村耆舊云,朝 廷驛使合王喪,於是因以名焉。今須導村正有大斂 口,言昭王於此殯斂矣。」

沔水又東,謂之「橫桑。」言得昭王喪處也。

沔水又東,謂之「鄭潭。」言鄭武公與王同溺水於是, 今謂世數既懸,為不近情矣。斯乃楚之鄭鄉守邑大 夫僭言公,故世以為鄭公潭耳。

沔水又東,得死沔。言昭王濟自是死沔,故有「死沔」 之稱,王尸豈逆流乎?但千古芒昧,難以昭知,推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