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4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類,似是而非矣。

沔水又東,與力口合。有溾水,出竟陵郡新陽縣西 南河地山,東流逕新陽縣南,縣治雲杜故城,分雲杜, 立溾水又東南流,注宵城縣南大湖,又南入于沔水, 是曰力口。

沔水又東南,溳水入焉。沔水又東逕沌水口,水南 通縣之太白湖,湖水東南通江,又謂之「沌口。」

沔水又東,逕沌陽縣北。處沌水之陽也。沔水又東, 逕林鄣故城北。晉建興二年,太尉陶侃為荊州,鎮此 也。

又南至江夏沙羡縣北,南入于江。庾仲雍曰:「夏口, 一曰沔口矣。」《尚書禹貢》云:「漢水南至大別入江。」《春秋 左傳·定公四年》:「吳師伐郢,楚子常濟漢而陳,自小別 至于大別,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曰:「大別,漢東山名也, 在安豐縣南。」杜預《釋地》曰:「二別近漢之名,無緣乃在 安豐也。」案《地說》言「漢水東行觸大別之陂,南與江合。」 則與《尚書》杜預相符,但今不知所是矣。

《沔水》與江合流,又東過彭蠡澤。《尚書·禹貢》:「匯,澤也。」 鄭元曰:「匯,回也。漢與江鬥轉,東成其澤矣。」

又東北出居巢縣南。古巢國也。湯伐桀,桀奔南巢, 即巢澤也。《尚書》:「周有巢伯來朝。」《春秋?文公十二年》「夏, 楚人圍巢。」巢,群舒國也。舒叛,故圍之。永平元年,漢明 帝更封菑丘侯劉般為侯國也。江水自濡須口又東, 左會柵口,水遵巢湖,東逕烏上城北,又東逕南譙僑 郡城南,又東絕塘逕附農山北。又東,左會清谿水,水 出東北馬子硯。疑作峴之清谿也。東逕清谿城南,屈而 西南流,歷山西,南流注柵水,謂之清谿口。柵水又東, 左會白石山水。水發白石山,西逕李鵲城南,西流注 柵水。柵水又東南,積而為竇湖,中有洲湖,東有韓縱 山,山上有城山。北湖水東出為後塘、北湖,湖南即塘 也,塘上有潁川僑郡故城也。竇湖水東出,謂之竇湖 口。湖水東出,逕刺史「山北,歷韓縱山南,逕流二山之 間,出王武子城北,城在刺史山上。湖水又東,逕石塘 穴北,為中塘,塘在四水中。水出格虎山北,山上有虎 山,有郭僧坎城,水北有趙祖悅城,並故東關城也。昔 諸葛恪帥師作東興隄以遏巢湖,傍山築城,使將軍 全端、留略等各以千人守之。」魏遣司馬昭督鎮東諸 葛誕率眾攻東關三城,將毀隄遏,諸軍作浮梁,陳於 隄上,分兵攻城。恪遣冠軍丁奉等登城,鼓譟奮擊。朱 異等以水軍攻浮梁,魏征東胡遵軍士爭渡,梁壞,投 水而死者數千。塘即東興隄,城亦關城也。柵水又東 南,逕高江產城南,胡景城北,又東南,逕張祖禧城南, 東南流,屈而北,逕鄭衛尉城西。魏事已久,難用取悉, 推舊訪新,略究如此。又北委折蒲浦出焉。柵水又東 南流,注于大江,謂之「柵口水。」

又東過牛渚縣南,又東至石城縣。《經》所謂「石城縣」 者,即宣城郡之石城縣也。牛渚在姑熟、烏江兩縣界 中也。於石城東北減五百許里,安得逕牛渚而方界 石城也?蓋《經》之謬誤也。

分為二,其一東北流,其一又過毗陵縣北,為「北江。」 《地理志》曰:「毗陵縣,舊會稽之屬縣丹徒縣也。北二百 步有故城,本毗陵郡治也。舊去江三里,岸稍毀,遂至 城下。城北有揚州刺史劉繇墓,淪于江。」江即北江也。 《經》書「在北江」則可,又言「東至餘姚」則非。考其逕流,知 《經》之誤矣。《地理志》曰:「江水自石城東出,逕吳國南,為 南江。江水自石城東入,為貴口,東逕石城縣北,晉太」 康元年,隸宣城郡。東合天谿,谿水首受江,北逕其縣 故城東,又北入南江。

南江又東,與《貴長池水》合。水出縣南郎山,北流為 貴長池。池水又北注于南江。

南江又南,東逕宣城之臨城縣南。又東合注「涇水。」 南江又東與桐水合。又東逕安吳縣,號曰「安吳谿。」 又東,旋谿水注之。水出陵陽山下,逕陵陽縣西,為旋 谿水,昔縣人陽子明釣得白龍處。後三年,龍迎子明 上陵陽山,山去地千餘丈。後百餘年,呼山下人令上 山半,與語谿中,子安問子明釣車所在。後二十年,子 安死,山下有黃鶴棲其冢樹,鳴常呼子安,故縣取名 焉。晉咸康四年,改曰廣陽縣。漢水又北,合東谿水,水 出南里山,北逕其縣東。桑欽曰:「淮水出縣之東南,北 入大江。」其水又北,歷蜀由山,又北,左合旋谿,北逕安 吳縣東。晉太康元年,分宛陵立縣。南有落星山,山有 懸水五十餘丈,下為深潭。潭水東北流,左入旋谿,而 同注南江之北,即宛陵縣界也。

南江又東逕寧國縣南。晉太康元年,分宛陵置。南 江又東逕故鄣縣南,安吉縣北。光和之末,天下大亂, 此保險守節,漢朝嘉之。中平二年,分故鄣之南鄉以 為安吉縣。縣南有釣頭泉,懸湧一仞,乃流于川,川水 下合南江。

南江又東北為長瀆,歷河口。江南,東注于具區,謂 之五湖口。五湖謂長塘湖、太湖、射貴湖、上湖、滆湖也。 郭景純《江賦》曰:「注五湖以漫漭。」蓋言江水經緯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