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4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玉壘關在縣城西一里。又名鎮彝關。乃夷人往來之 衝。

離堆,在縣城西一里。《史記》所謂「蜀守李冰鑿離堆,避 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者也。

按《新繁縣志》,沱江,在縣治西北一十五里,源出岷山。 《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即此。

按《金堂縣志》,金堂峽在縣治東二十里,源出岷江,經 此地兩山錯峙,相傳鱉靈所鑿。宋轉運使韓璹復修 之,流入內江冨順,至瀘州合大江。 按《簡州志》,「大江在州治東。」按蜀之三江為外水,岷江 為中水,涪江為內水。古云岷山導江,東別為沱,今自 岷江發源為中水,由懷洲接金堂之流,經新舊二城, 至臨江鋪為資水。故《簡》為「古資州」,以水名也。

脈堅山在州治東南二十里。大江直流,一山橫截,堪 輿家以為州治之關鎖,故名。其上林木茂美,可以怡 觀。

印山、鰲山俱在江之東岸。二山並峙,一如印,一如鰲。 登臨其上,見州城如一璧。二山朝拱,故云「印鰲拱璧。」 絳溪河來自仁壽牛角寨萬山溪內,發源至老君殿, 又至赤水,經新舊二城下入大江。

海螺河在州治西,地名「孫家店。」由此發源,東流至老 君殿,合絳、赤二河,歷州城北入大江。

朝陽洞:在治北四里,大江西岸。

按《內江縣志》:蓬瀛山在縣治西,渡江三十里,危巒孤 峭,石壁千仞。

按《資陽縣志》,鴈江在縣治東一里,其水出漢州金鴈 江,經懷𥳑歷縣境至瀘州而合岷江。 按《新津縣志》,天社山在縣治南三里,枕大江

按《郫縣志》,「郫江在縣治半里,源出岷江,流入府河,俗 呼沱江。」

按《成都縣志》:「二江,一名汶江,一名流江,經府城南十 里。李冰穿二江通成都,皆可行舟,溉田萬頃。」

龍華山:在治西南五十里。濱江。

按《眉州志》:「玻璃江在蟆頤山下,即岷江也。源出岷山, 瑩若玻璃,因名。」

松江在州治東南。自蜀江分派西南流繞州城,與醴 泉江合,復入蜀江。

醴泉江在州治西八里。源自雙河南來,繞州城與松 江合入蜀江。

思濛江在州治南五十里。自丹稜縣東流過思濛鄉, 至青神境入蜀江。

金流江在州治西南八十里。源出丹稜,東南流經州 境金流鄉,至青神縣南入蜀江。

蟆頤堰在州治東七里。唐開元中,益州長史章仇開 創,障蜀江水,溉眉山青神田,畝七萬二千有奇。 按《邛州志》:「布濮水在治西八十里,源出獠界,合火并 水,會邛水入岷江。」

泉水河在治東六十里。平地湧出,入斜江,合邛州下 流岷江。

按《蒲江縣志》:「瀑布泉在治西八十里,其源自獠界來, 合火井水,會於邛,入岷江。」

按《天全六番招討使司志》:「和水在治南四十里,源出 蠻界羅巖州,流入雅州平羌江,東注於岷江。」

按《大渡河土千戶所志》:「大渡河源出吐蕃,經於城南 九十里,東注嘉定,入於岷江。」

漢水,源出飛越山,流經城南一十里,東入岷江。 按《嘉定州志》,「岷江從北來,繞出郡背,青衣、涼山諸水 自西來會之,瀠迴衝激,郡宛中央,憑高屬目,豁然大 觀。」又曰:「江水在城東,一曰錦江,俗曰府河。」按《水經》,發 源於氐道縣之岷山,經灌口至成都,一支由新津至 武陽,合流抵九峰下,與青衣沫水會,此正江水四瀆 之一也;

凌雲山在州東二里。臨江山有九峰,又名「九頂山。」唐 開元初,僧海通于水濱石壁鑿一大牟尼像,幾就而 示寂。貞元初,韋皋尹成都,乃足成之,高踰三百六十 尺,飾以金碧,覆以層閣。九峰:曰「鳳集」,曰「棲鸞」,曰「靈寶」, 曰丹霞,曰祝融,曰擁翠,曰「兌說」,曰「望雲」,曰「就日」,眾水 會其下。

東山一名「聖岡山」,在凌雲之右,俯錦江,屏列江上,平 正壁立,如張榜然,故又名「榜山。」

烏尤山,狀如伏牛,一名「烏龍」,一名「豚巖」,一名「青衣。」在 凌雲之左,距嘉定州五里,屹然江中,關鎖水口,令東 折而去。

九龍山,在東山之右,臨江,距嘉定州四里。石壁刻「龍 九」,相傳唐元宗幸蜀時刻,強半磨泐,其存者矯然有 勢。

錦岡山一名錦江山,在嘉定州北三十里,錦江經其 下,故名。山最高,乃李白題詩處。黃庭堅作亭其上,名 曰「太白亭。」

三峽山,上峽名犁頭,中峽名背峨,下峽名平羌,在錦 岡北,即杜甫所謂「外江三峽且相接」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