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水在州城西。青衣,古縣名,在蒙山之西,故以名。 水源出六番,經零關至雅州飛仙關,與邛崍水合,行 五里與周公水合。又百里與花溪水合,入南安界。經 夾江,下九盤至雙湖,距州十五里,與沫水合,抵九峰 山下,會「于江。」
沫水在州城西。按《水經》發源于西南廣柔徼外,由鐵 豹嶺經漢源中鎮、銅山、茶土邁東,而下為金銀二漕, 至雙湖與青衣水合,同會于江。
竹溪在州城西北三里。環溪多竹,俗名祝公溪。從當 年著姓齒德者而名,猶張公溪之類。舊《志》「竹王」、祝雞 翁之說皆不經。發源於雲頭山,瀑聲撼兩崖間如雷, 下瀦為龍潭。流入山谷,凡九折而至此,與江合。 蘇溪在州城西二十里蘇稽鋪,皆以蘇名,重東坡也。 自峨眉麤石河來,至七孔山下與符文水合,至尖山 與青《衣水》合,又至雙湖與沫水合,同達於江。
泥溪在州城東五里。其來甚遠,出仁壽萬山中,東南 流經中巖山後,至小萬渡會於江。
《大西湖》在瞻峨門外,與大江隔一堤。
按《犍為縣志》,「江水在城東,發源于氐道縣之岷山,經 灌口至成都,一支由新津至武陽合流,與嘉之青衣 沫水會抵沉犀之東,一曰錦江,一曰犀水。」此江水四 瀆之一也。漢成帝時,得玉磬十六枚于水濱,劉向上 封事,「制禮作樂,以興教化。」
黃旗山在縣東一里。形如展旗,屹豎江左,拱護城郭, 俗呼為「大小黃旗。」
天馬山在縣東三里,列犀江之左,雙峰秀麗,有驊騮 騰漢之狀。
沉犀山,在縣南二十里。秦李冰沉犀以壓水怪。說者 又謂見犀牛渡江而沉此山下,故古有「來犀鄉」之名 也。
按《敘州府志》:大江在府東一里,一名蜀江,又名都江。 《圖經》云:水出茂州岷山下,因名岷江,亦云汶川。蓋岷 汶聲一也,流與馬湖江合。
登高山在大江東岸,去州治二里。
赤崖山在府城北。崖岸壁立,瞰大江,色若綺霞。 孝子石在府城南二里。昔隗叔通之母,惡瀕江水不 潔,必得江心,水乃飲舟汲苦迅湍,忽湧出一石,汲水 甚便,人以為孝感所致。
鎖江津在府城北。兩岸大石屹立,昔人因置鐵絚,橫 截其處以控寇。
鎖江亭在府城東江側。
黑水在府城東南一十五里。即南廣溪。《輿地志》謂此 水即《禹貢》之黑水。按:禹導黑水,至于三危,南入于海。 今此水則自西南夷界流至南廣洞,入于江云。 馬鳴溪發源慶符縣西,會馬湖江達于蜀江。
按《慶符縣志》,「南廣水在縣北一百三十里,出呂郜蠻 部,經豕峨夷國過慶符,東北至南廣鎮入于江。」 按《富順縣志》,「金川在縣治東,一名中江,源自漢州流 過,西至瀘州入大江。」
按《南溪縣志》:「龍騰山在縣治東二里,下瞰大江。 石筍灘在縣治西三十里,江漲險甚,窮冬水落,岸有 石長數丈如筍。」
按《興文縣志》:「水車河在縣治北十里,源出山都鄉,流 至江安入江。」
按《瀘州志》,蜀之外水即岷江,自重慶上瀘州、敘州、嘉 定是也;內水即涪江,自重慶上合州、遂寧、潼、綿是也; 中水即沱江,自瀘州上富順、資縣、𥳑州、金堂、漢州是 也。曰四川者,則取岷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為 名。而蜀山之大者曰岷山,其川曰岷江,曰錦江,曰汶 江,皆川江也,非汶上也。司馬溫公《類編》曰:「汶音岷。」據 《史記》引《禹貢》「岷嶓既藝」及「岷山之陽」岷山導江皆作 汶。敘州驛為汶川者是也。
瀘江在州治東,大江也,一名「汶江。」源自岷山,入合江 縣界,州以此名。
支江源自富順鴛鴦溪,入州境,與汶水合流。
黃龍堆在大江之紫金堆,有大石闕,昔人沒水見黃 龍臥闕下,因名。周孝子尹伯奇投江,即此處也。 歸子山在州東三里大江濱。
東門渡大江南行,由橋村鋪、學堂鋪、大橋鋪,「交納谿 界。」
合江在州治東。蜀江與三溪合流,故名。
大江正東由永安鋪、黃葛鋪、文星橋、石龜樓、分水嶺、 老鷹崖、龍蕩子至姚壩,交仁懷縣界。
大江東北:由大橋鋪、白茅鋪、黃艤驛、神山驛、虎頭鋪、 黑石鋪,交合江縣界。
按《江津縣志》,岷江上自瀘州合江縣界,經流一百八 十里,至縣治還繞,狀如几字,又名几水,順流五十里, 至巴縣銅罐驛,東注
馬驍山在縣東,隔江一里。高半里,向西。昔驍騎將軍 馬藐葬此,因名。
鍾秀山在縣北,隔江一里,高半里向南。宋張商英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