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5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中,乃加于膝上,曰:「嘻哉!天下之勇士也!乃敢加兵刃

于我!」左右欲殺之,慶忌止之曰:「此是天下勇士,豈可 一日而殺天下勇士二人哉!」乃誡左右曰:「可令還吳, 以旌其忠。」于是慶忌死。要離渡至江陵,愍然不行。從 者曰:「君何不行?」要離曰:「殺吾妻子以事其君,非仁也; 為新君而復殺故君之子,非義也;重其死不貴無義。 今吾貪生棄行,非義也。夫人有三惡以立于世,吾何 面目以視天下之士?」言訖,遂投身于江。

吳王使人賜子胥屬鏤之劍,子胥伏劍而死。吳王乃 取子胥屍,盛以鴟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 死之後,何能有知?」即斷其頭,置高樓上,謂之曰:「日月 炙汝肉,飄風飄汝眼,炎光燒汝骨,魚鱉食汝肉,汝骨 變形灰,有何所見?」乃棄其軀,投之江中。子胥因隨流 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

《吳地記》:「夫差立子胥,以忠諫王遂賜死,浮尸于江。夫 差悔焉,與群臣于江設祭。」

《吳越春秋》:吳悉屯兵干江北,越軍于江南。越王中分 其師以為左右軍,皆被兕甲。又令安廣之人,佩「石碣 之矢,張盧生之弩,躬率君子之軍六千人,以為中陣。」 明日將戰于江,乃以黃昏令于左軍銜枚愬江而上 五里,以須吳兵。復令于右軍銜枚踰江十里,復須吳 兵。于夜半使左軍涉江,鳴鼓中水,以待吳發。

勾踐已滅吳,乃以兵北渡江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 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已,受命而去,還江 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與魯、泗,東方百里。 當是之時,越兵橫行于江淮之上,諸侯畢賀。

《戰國策》:「昔者伍子胥說聽乎闔閭,故吳王遠跡至于 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吳王夫差不悟, 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弗悔。子胥不早見主 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化。」

《四川總志》:「赧王五年,秦惠王使張儀城成都,大龜出 于江,儀因龜跡以成城。」

秦孝文王時,灌口孽龍為患,有二牛鬥于江心,其一 不勝奔潰,害始息。

《華陽國志》:「周滅後秦,孝文王以李冰為蜀守。冰能知 天文地理,謂汶山為天彭闕。乃至湔氐縣,見兩山對 如闕,因號天彭闕,髣髴若見神,遂從水上立祠三所, 祭用三牲、珪、璧、沈濆。漢興,數使使者祭之。冰乃壅江 作堋,穿郫江。檢江別支流雙過郡下,以行舟船,外作 石犀五頭,以厭水精。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 後轉置犀牛二頭,一在府市市橋門,今所謂石牛門 是也;一在淵中,乃自前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于 玉女房下,自涉郵作三石人,立三水中,與江神要,水 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時青衣有沬水出蒙山下,伏行 地中,會江南安觸山脅溷崖,水脈漂疾,破害舟船,歷 代患之。冰發卒鑿平溷崖,通正水道。或曰:冰鑿崖時, 水神怒,冰乃操刀入水中與神鬥,至今蒙福。僰道有 故蜀王兵闌,亦有神作大灘江中,其崖嶄峻不可鑿, 乃積薪燒之,故其處懸崖有赤白五色冰。又通笮,通 汶井江,徑臨邛與蒙溪分水。白木江會武陽天社山 下合江,又導洛通山,洛水或出瀑口,徑什邡、郫別江, 會新都大渡。又有綿水,出紫巖山,徑綿竹入洛,東流 過資中,會江陽,皆溉灌稻田,膏潤稼穡,是以蜀川人 稱郫繁曰「膏腴」,綿、洛為「浸沃」也。

《淮南子》:荊有佽非,得寶劍于于,隊還,及渡江,至于中 流陽侯之波,兩蛟挾繞其船。佽非謂枻船者曰:「嘗有 如此而得活者乎?」對曰:「未嘗見也。」于是佽非瞑目勃 然,攘臂拔劍曰:「武士可以仁義之禮說也,不可刦而 奪也。此江中之腐肉朽骨,棄劍而已,余有奚愛焉。」赴 江刺蛟,遂斷其頭,船中人盡活,風波畢除。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浮江至湘山祠。」

《漢書項籍傳》:籍季父梁,梁為會稽將,籍為裨將,徇下 縣。秦二年,廣陵人召平為陳勝徇廣陵,未下,聞陳勝 敗走,秦將章邯且至,迺渡江矯陳王令,拜梁為楚上 柱國,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梁迺以八千人渡 江而西。

漢軍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羽,羽自度不得脫,遂 引東,欲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羽曰:「江東雖小, 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 有船,漢軍至,亡以渡。」羽笑曰:「迺天亡我,何渡為!且籍 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而西,今亡一人還,縱江東父 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哉!縱彼不言,籍獨不愧 于心乎?」

《史記》:秦始皇三十六年,鄭使者從關東來,至華陰之 野,有持璧與使者曰:「為我遺鎬池君。」因言曰:「明年祖 龍死。」置璧而去,忽不見。始皇使人視璧,乃二十八年 渡江所沉璧也。

《江陰縣志》:「石筏在真山,筏長六十步,相傳秦始皇欲 以浮海,面平數丈,懸江流中,水漲不沒,涸亦不高,隨 水上下。」

《江南通志》:「漢惠帝五年夏,大旱,江水少谿,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