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九卷目錄
邊裔總部彙考九
禮記〈王制〉
爾雅〈釋地〉
淮南子〈時則訓〉
邊裔諸星圖考〈傳舍 元戈 長垣 候 陽門 梗河 招搖 箕宿 天
壘城 昴宿 畢宿 天街 九州殊口 天關 參宿 南北河 翼宿 東甌 青丘子〉
邊裔典第九卷
邊裔總部彙考九
《禮記》
《王制》
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
〈注〉五方之民,以氣稟之不齊,兼習俗之異尚,是以其性各隨氣稟之昏明,習俗之薄厚,而不可推移焉。若論其本然之性,則一而已矣。《鄭氏》曰:「地氣使之然。」
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 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髮衣皮,有不粒食 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注〉雕,刻也。題,額也,刻其額以丹青涅之,交趾足拇指相向也。「東南地氣暖,故有不火食者,西北地寒,少五穀,故有不粒食者。」
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備器。五方 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 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注〉寄言能寓風俗之異於此,象言能倣象風俗之異於彼。「鞮」則欲別其服飾之異,「譯」則欲辨其言語之異。《周官》通謂之「象胥」,而世俗則通謂之「譯」也。〈大全〉方氏曰:「夷以其易而無文,蠻以其小而有屬,戎以其剛,狄以其勇。」
《爾雅》
《釋地》
東至於泰遠,西至於邠國,南至於濮鈆,北至於祝栗, 謂之《四極》。
〈注〉皆四方極遠之國。
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注〉「觚竹在北,北戶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東,皆四方昏荒之國。次「四極」者。
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注〉「九夷在東,八狄在北,七戎在西,六蠻在南。」次「四荒」者。
《岠》齊州以南,戴日為丹穴。
〈注〉岠,去也。齊,中也。
《北戴斗極》為空桐。
〈注〉戴值:
東至日所出為《太平》,西至日所入為《大蒙》。
〈注〉「即《蒙汜》」也。
太平之人仁,丹穴之人智,《大蒙》之人信,空桐之人武。
〈注〉地氣使之然也。〈疏〉此釋九州之外,四方極遠之國名也。及其人性稟氣不同也。泰遠、邠國、濮、鈆、祝栗,此四方極遠之國名也。觚竹者,《漢書·地理志》遼西令支有觚竹城是也。北戶者,即日南郡是也。顏師古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謂北戶以向日者。」西王母者,《山海西荒經》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犬山,名崑崙之丘,有人戴勝,虎齒有尾,穴處名曰西王母。」又《穆天子傳》曰:「天子賓于西王母,乃紀其跡于弇山,名曰西王母之山」是也。日下者,謂日所出處,其下之國也。《山海東荒經》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又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虛,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國。」如此之類是也。云「謂之四荒」者,言聲教不及,無禮義文章,是四方昏荒之國也,在土四極之內。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者,孫炎云:「海之言晦,晦闇於禮義也。」云「知在東西南北」者,以《曲禮》云「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故也。按《風俗通》云:「東方人好生,萬物觝觸地而出。」夷者,觝也,其類有九,依《東夷傳》,「夷有九種,曰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元夷、風夷、陽夷。」又一曰元菟,二曰樂浪,三曰高麗,四曰滿飾,五曰鳧更,六曰索家,七曰東屠,八曰倭人,九曰天鄙。蠻者,《風俗通》云:君臣同川而浴,極為簡慢。蠻者,慢也,其類有八,李巡云:一曰天竺,二曰咳首,三曰焦僥,四曰跂踵,五曰穿胸,六曰儋耳,七曰狗軹,八曰旁脊。戎者,《風俗通》云:「斬伐殺生,不得其中。」戎者,兇也。其類有六:李巡云:一曰僥夷,二曰戒夷,三曰老白,四曰耆羌,五曰鼻息,六曰天剛。狄者,《風俗通》云:「父子嫂叔,同穴無別。」狄者,辟也,其行邪僻。其類有五:李巡云:一曰月支,二曰穢貊,三曰匈奴,四曰單于,五曰白屋。按李巡所注《爾雅》,本謂之四海,下更三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