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9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曹居貞曰:「『《傳》曰:『桑黮甘甜,鴟鴞革響』,是知鴞食桑黮則其音變而美也。泮林有黮,鴞來食之,歸我好音』,則淮夷被泮宮之化,其有不革面而柔服者哉?」 臣按:《泮水》之詩,說者以為魯侯與群臣燕飲泮宮而作,所謂淮夷之服,蓋無此事,詩人頌禱願望耳。雖然,學校者修崇教化之地也,教化修則義理明,義理明則人心「固,人心固則士氣作」 ,士氣作則彼蠢然冥頑者亦將惕然感動,幡然歸順矣。

交趾之南有越裳國,周公居攝三年,制禮作樂,天下 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曰:「道路悠遠,山川 岨深,音使不通,故重譯而朝。」成王以歸周公,公曰:「德 不加焉則君子不饗其質,政不施焉則君子不臣其 人。吾何以獲此賜也?」其使請曰:「吾受命吾國之《黃耇》 曰久矣。天之無烈風雷雨,意者中國有聖人乎?有則 盍往朝之?」周公乃歸之王。

臣按:《越裳重譯》來朝,可見周之德及乎人,而其所以朝者則曰久矣;天之無烈風雷雨可見周之德格乎天,由是觀之,可見人君一身天人之主,幽則有以通乎天也,遠則有以通乎夷也。吁,人君居穆清之上,四夷處遐荒之外,穆穆之容不可得而見,而惟驗之於蒼蒼之象而已。然則膺天命而主宰華夷者,可不思「慎德以格乎天」 ,

《國語》:穆王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先王之訓也,有 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讓不貢,告不王。於是乎有刑 罰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討之備,有威讓之令,有文 告之辭。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又增修於德,無勤民 於遠。是以近無不聽,遠無不服。今自大畢伯士之終 也,犬戎氏以其職來至,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 觀之兵,其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吾聞夫犬 戎樹惇,能帥舊德而守終純固,其有以禦我矣』。」王不 聽,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自是荒服者不至。

臣按:「穆王征犬戎無故興萬里之師,所費不知幾何,而所得者僅四狼、四鹿而已。嗚呼,損億兆之財、棄千萬人之命,所得不償所失,而又使荒服之君由此而輕我中國,不復朝貢,則併其先世以來保世之具而失之,其所損又不但財而已。」

《譯言賓待之禮》

《周禮》:「懷方氏掌來遠方之民,致方貢,致遠物而送逆 之,達之以節,治其委積、館舍、飲食。」

臣按:成周設官以待外夷之來朝貢者,達之以節,則其往來關津道路間無有留難淹滯之阻,即今給驛券也。治其委積、館舍、飲食則其日用居止、餼廩、芻秣而無饑寒困乏之憂,即今之館驛廩給及有司餽送是也。凡若此者皆所以懷遠人也,名官而謂之「懷方氏」 ,豈無意也?

《象胥》「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掌傳王之言而諭說 焉,以和親之。」若以時入賓,則協其禮與其辭言傳之。 凡其出入送逆之禮節、幣帛、辭令而賓相之。

臣按:夷狄之人其拜揖、進退、拜伏之禮不同於中國,象胥掌教之以中國之儀,用協於禮也,夫上有所言則象胥為之傳導而開諭曉說之,然後從而譯其所言以達之於上焉。今制,鴻臚寺設通事官,即周之象胥也。

《大行人》,九州之外謂之蕃國。壹見,各以其所貴寶為 摯。

鄭元曰:「九州之外,蕃服也。無朝貢之歲,父死子立,及嗣王即位乃一來耳,各以其所貴寶為摯,則蕃國之君無執玉瑞矣。所貴者,若犬戎獻白狼、白鹿是也。」

《禮記》:「中國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五方 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 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臣按:譯言之官自古有之,然唯譯其言語而已也。彼時外夷猶未有字書,自佛教入中國始有「天竺」 字,其後回回、女直、蒙古、緬甸,其國人之黠慧者各因其國俗而自為一種字書,其來朝貢及其陳說、辨訴、求索,各用其國書,必加翻譯然後知其意嚮之所在,唐、宋以來雖有潤文、譯經使之銜,然惟以譯佛書而已,非以通華夷之情也。我文皇帝始設為八館:曰西天,曰韃韃,曰回回,曰女直,曰高昌,曰西蕃,曰緬甸,曰百夷。初以舉人為之,其就禮部試,則以蕃書譯其所作,經義稍通者,得聯名於進士榜,授以文學之職,而譯書如故。其後又擇俊民,俾專其業,藝成會六部大臣試之,通者冠帶。又三年授以官,蓋重其選也。蓋此一事,似緩而實急,似輕而實重,一旦外夷有事,上書來言其情,使人皆不知其所謂,或知之而未盡,則我所以應之者,豈不至相矛盾哉?非唯失其情,而或至啟邊釁者,亦有之矣。文皇帝專設官以司之,其慮遠哉!

《明堂位》:「九夷之國東門之外,西面北上。八蠻之國南 門之外,北面東上。六戎之國西門之外,東面南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