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2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舊曰請幫助識別此字。舍,訛也。商賈也。貿遷有無,逐利遠近。四曰《戍陀羅》。舊曰 首陀訛也農人也,肆力疇隴,勤身稼穡。凡茲四姓,清濁殊 流,婚娶通親,飛伏異路,內外宗枝,姻媾不雜。婦人一 嫁,終無再醮。自餘雜姓,實繁種族,各隨類聚,難以詳 載。

君王奕世。惟剎帝利篡弒時起,異姓稱尊。國之戰士, 驍雄畢選。子父傳業,遂窮兵術。居則宮廬周衛,征則 奮旅前鋒。凡有四兵,步馬車象。象則被以堅甲,牙施 利距。一將安乘,授其節度。兩卒左右,為之駕馭。車乃 駕以駟馬,兵帥居乘,列卒周衛,扶輪挾轂。馬軍散禦, 逐北奔命。步軍輕捍,敢勇充選。負大櫓,執長戟,或持 刀劍,前奮行陣。凡諸戎器,莫不鋒銳,所謂「矛盾、弓矢、 刀劍、鉞斧、戈殳、長槊、輪索」之屬,皆世習矣。夫其俗也, 性雖狷急,志甚貞質,於財無苟得,於義有餘讓。懼冥 運之罪,輕生事之業,詭譎不行,盟誓為信。政教尚質, 風俗猶和。凶悖群小,時虧國憲,謀危君上,事跡彰明, 則常幽囹圄,無所刑戮。任其生死,不齒人倫;犯傷禮 義,悖逆忠孝,則劓鼻截耳,斷手刖足,或驅出國,或放 荒裔。自餘咎犯,輸財贖罪,理獄占辭,不加荊扑,隨問 款對,據事平科,拒違所犯,恥過飾非。欲究情實,事須 案者,凡有四條:「水火稱毒」,水則罪人與石,盛以連囊, 沉之深流,校其真偽。人沉石浮,則有犯;人浮石沉,則 無隱。火乃燒鐵,罪人踞上,復使足蹈。既遣掌案,又令 舌舐。虛無所損,實有所傷。懦弱之人,不堪炎熾。捧未 開華,散之向焰。虛則華發,實則華焦。稱則人石平衡, 輕重取驗。虛則人低石舉,實則石重人輕。毒則以一 羖羊,剖其右髀,隨被訟人所食之分,雜諸毒藥,置剖 髀中。實則毒發而死,虛則毒歇而穌。舉四條之例,防 百非《之路》。

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 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 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凡斯九等,極惟一拜。跪而讚 德,謂之盡敬。遠則稽顙拜手,近則舐足摩踵。凡其致 辭受命,褰裳長跪。尊賢受拜,必有慰辭,或摩其頂,或 拊其背,善言誨導,以示親厚。出家沙門,既受敬禮,惟 加善願,不止跪拜。隨所宗事,多有旋繞,或惟一周,或 復三帀,宿心別請,數則從欲。 凡遭疾病,絕粒七日,期限之中,多有痊愈,必未瘳差, 方乃餌藥。藥之性類,名種不同;醫之工伎,占候有異。 終沒臨喪,哀號相泣,裂裳拔髮,拍額椎胸。服制無聞, 喪期無數。送終殯葬,其儀有三:一曰火葬,積薪焚燎; 二曰水「葬,沉流漂散;三曰野葬,棄林飼獸。國王殂落, 先立嗣君,以主喪祭,以定上下。生立德號,死無議諡。 喪禍之家,人莫就食,殯葬之後,復常無諱。諸有送死, 以為不潔,咸於郭外浴而後入。至於年耆壽耄,死期 將至,嬰累沉痾,生涯恐極,厭離塵俗,願棄人間,輕鄙 生死,希遠世路。」於是親故知友奏樂餞會,泛舟鼓棹, 《濟殑伽河,中流自溺,謂得生天。十有其一,未盡鄙見》。 出家僧眾,制無號哭。父母亡喪,誦念酬恩。追遠慎終, 實資冥福。

政教既寬,機務亦簡,戶不籍書,人無傜課。王田之內, 大分為四:一充國用,祭祀粢盛;二、以封建,輔佐宰臣; 三賞聰叡,碩學高才;四、樹福田,給諸異道。所以賦斂 輕薄,傜稅儉省,各安世業,俱佃口分,假種。王田,六稅 其一,商賈逐利,來往貿遷,津路關防,輕稅後過。國家 營建,不虛勞役,據其成功,酬之價直。鎮戍征行,宮廬 宿衛,量事招募,縣償待入。宰牧輔臣,庶官僚佐,各有 分地,自食封邑。風壤既別,地利亦殊,華草果木,雜種 異名。所謂菴沒羅果、菴弭羅果、末杜迦果、跋達羅果、 劫比他果、阿末羅果、鎮杜迦果、烏曇跋羅果、茂遮果、 那利薊羅果、般橠裟果。凡厥此類,難以備載。見珍人 世者,略舉言焉。至於棗栗、椑柿,印度無聞。梨柰、桃、杏、 蒲萄等果。迦濕彌羅國已來,往往間植石榴、甘橘。諸 國皆樹墾田,農務稼穡,耕耘播植,隨時各從勞逸。土 宜所出,稻麥尤多。蔬菜則有薑、芥、瓜瓠、葷陀菜等。蔥 蒜雖少,啖食亦希。家有食者,驅令出郭。至於乳酪膏 酥、沙糖石蜜、芥子油諸餅麨,常所膳也。魚羊麞鹿,時 薦肴胾。牛驢象馬、豕「犬狐狼師子猴猿,凡此毛群,例 無味噉。」噉者鄙恥,眾所穢惡,屏居郭外,希跡人間。若 其酒醴之差,滋味流別。蒲萄甘蔗,剎帝利飲也。麴糵 醇醪,吠奢等飲也。沙門婆羅門,飲蒲萄甘蔗漿,非酒 醴之謂也。雜姓卑族,無所流別。然其資用之器,功質 有殊,什物之具,隨時無闕。雖釜鑊斯用,而炊甑莫知。 多器坏土少用赤銅。食用一器,眾味相調。手指斟酌, 略無匕箸。至於病患,乃用銅匙。若其金銀、鍮石、白玉、 火珠,風土所產,彌復盈積。珍奇雜寶,異類殊名。出自 海隅,易以求貨。然其貨用,交遷有無。金錢銀錢、貝珠 小珠。《印度》之境,疆界具舉;風壤之差,大略斯在。同條 共貫,粗陳梗概;異政殊俗,據國而敘。

太祖乾德四年三月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各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