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5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石內有阿素洛宮,如法行請,石壁當開。開即入中,可 以待見。」論師曰:「幽居無睹,詎知佛興。」執金剛曰:「慈氏 出世,我當相報。」論師受命,專精誦持。復歷三歲,初無 異想。咒芥子以擊石,岩壁豁然而洞開,是時百千萬 眾觀睹忘返,論師跨其戶而告眾曰:「吾久祈請,待見 慈氏,聖靈警祐,大願斯遂,宜可入此,同見佛興。」聞者 怖駭,莫敢履戶,謂是毒蛇之窟,恐喪身命。再三告語, 唯有六人從入。論師顧謝時眾,從容而入。入之既已, 石壁還合,眾皆怨嗟,恨前言之過也。自此西南行千 餘里,至珠利耶國。

珠利耶部彙考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珠利耶國

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珠利耶國。」南印度境周二 千四五百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土野空曠,藪澤荒 蕪。居戶寡少,群盜公行。氣序溫暑,風俗奸兇。人性獷 烈,崇信外道。伽藍頹毀,粗有僧徒。天祠數十所,多露 形外道也。

城東南不遠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在昔 嘗于此處現大神通,說深妙法,摧伏外道,度諸人天。 城西不遠有故伽藍,提婆菩薩與羅漢論義之處。初, 提婆菩薩聞此伽藍有嗢呾羅唐言上阿羅漢,得六神 通,具八解脫,遂來遠尋,觀其風範。既至伽藍,投羅漢 宿。羅漢所居之處,惟置一床。提婆既至,無以為席,乃 聚落葉,指令就坐。羅漢入定,夜分方出。提婆于是陳 疑請決,羅漢隨難為釋,提婆尋聲重質,第七轉已,杜 口不酬,竊運神通力,往睹史多天,請問慈氏。慈氏為 釋,因而告曰:「彼提婆者,曠劫修行,賢劫之中,當紹佛 位,非爾所知,宜深禮敬。」如彈指頃,還復本座。乃復抑 揚妙義,剖析微言。提婆謂曰:「此慈氏菩薩聖智之釋 也,豈仁者所能詳究哉?」羅漢曰:「然!誠如來旨。」于是避 席禮謝,深加敬歎。從此南入林野中,行千五六百里, 至達羅毗荼國。

達羅毗荼部彙考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達羅毗荼國

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達羅毗荼國。南印度境周 六千餘里。國大都城號「建志補羅」,周三十餘里。土地 沃潤,稼穡豐盛,多花果,出寶物。氣序溫暑,風俗勇烈。 深篤信義,高尚博識,而語言文字,少異中印度。伽藍 百餘所,僧徒萬餘人,並皆遵學上座部法。天祠八十 餘所,多露形外道。昔如來在世,數遊此國,說法度人, 故無憂王于諸聖跡皆建窣堵波。建志補羅城者,即 達磨波羅。唐言護法《菩薩本生之城》。菩薩此國大臣之長 子也。幼懷雅量,長而弘遠。年方弱冠,王姬下降,禮筵 之夕,憂心慘悽,對佛像前殷勤祈請。至誠所感,神負 遠遁。去此數百里,至山伽藍,坐佛堂中。有僧開戶見 此少年,疑其盜也,更詰問之,菩薩具懷指告,因請出 家。眾咸驚異,遂允其志。王乃宣命,推求遐邇,乃知菩 薩神負遠塵。王既知之。增深敬異。自染衣已篤學精 勤。令聞風範。語在前記。

城南不遠有大伽藍,國中聰叡同類萃止。有窣堵波, 高百餘尺,無憂王所建也。如來在昔于此說法,摧伏 外道,廣度人、天。其側則有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跡 之所。自此南行三千餘里,至秣羅矩吒國。

秣羅矩吒部彙考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秣羅矩吒國

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秣羅矩吒國。亦謂枳秣羅國 南印度境「周五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四十餘里。土田潟鹵, 地利不滋,海渚諸珍,多聚此國。氣序炎熱,人多黧黑, 志性剛烈,衺正兼崇。不尚遊藝,唯善逐利。伽藍故基 寔多,餘址存者既少,僧徒亦寡。天祠數百,外道甚眾, 多露形之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