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實,風俗未清,賢不肖混淆,獄訟繁多,盜賊群起,水
旱繼有,四方雖粗定,亦本以重賂厚利羈縻之,非畏 威慕義者也,未可謂至治。然則讓而不居,于聖德彌 高矣。臣謂陛下永執至道,以當天心,必有一謙四益 之報,增加數字,未足發揚光輝,而反累二十年昭升 之美』。」章凡四上,天子得公奏,顧侍臣曰:「我意本謂當 如此。」遂斷章表不受。公于是忤時相。
《夢溪筆談》:賜功臣號,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自後藩 鎮下至從軍資深者,例賜功臣。本朝唯以賜將相。熙 寧中,因上皇帝尊號,宰相率同列面請三四,上終不 允,曰:「徽號正如卿等功臣,何補名寔?」是時吳正憲為 首相,乃請止功臣號,從之。自是群臣相繼請罷,遂不 復賜。
《揮麈後錄》:紹興二十一年三月戊寅,上謂宰執曰:「聞 大金有詔上尊號,前此士庶屢嘗有請,既卻而不受。」 秦檜曰:「盛德之事,他國亦知師仰。」
《元史英宗本紀》:至治元年十一月庚寅,拜住等言,受 尊號宜謝太廟,行一獻禮。世祖亦嘗議行,武宗則躬 行謝禮。詔曰:「朕當親謝。」
《大政紀》:「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命復郕王帝號。先 是,上欲復景帝位號,遣太監懷恩至內閣議,商輅力 贊之。輅舉手加額曰:『皇上此舉,堯舜盛德也』。」明日,遂 敕諭文武群臣曰:「曩者朕叔郕王踐祚,戡亂保邦,奠 安宗社,亦既有年。屬寢疾彌留之際,姦臣貪功生事, 妄興讒搆,請去帝號。先帝尋知誣枉,深懷悔恨,以次 抵姦。于法不幸上賓,未及舉正。朕嗣承大業,一紀于 茲,敦念親親,用成先志。其郕王可仍舊皇帝之號。」
帝號部雜錄
《白虎通》:「『三皇者何謂也?謂伏羲、神農、燧人也。或曰:伏 羲、神農、祝融也』。《禮》曰:伏羲、神農、祝融,三皇也。」「三王者 何謂也?夏、殷、周也。」故《禮士冠經》曰:「周弁,殷𠳲,夏收,三 王共皮弁也。」
《風俗通》。「蓋天地剖分,萬物萌毓,非有典藝之文,堅基 可據。推當今以覽太古,自昭昭而本冥冥,乃欲審其 事而建其論,董其是非而綜其詳矣,言也,實為難哉!」 故《易》紀三皇,《書》敘唐虞。惟天為大,唯堯則之,巍巍其 有成功,煥乎其有文章。自是以來,載籍昭晢。然而立 談者人異,綴文者家舛,斯乃楊朱哭于岐路,墨翟悲 于絲素者也。是以上述三皇,下記六國,備其終始,曰 《皇霸》。
《春秋運斗樞》說:伏羲、女媧、神農,是三皇也。《尚書大傳》 說遂人為遂皇,伏羲為戲皇,神農為農皇也。遂人以 火紀,火,太陽也。陽尊,故託遂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紀, 故託戲皇于人。蓋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也。神農 悉地力,種穀疏,故託農皇干地。天地人道備,而三五 之運興矣。
謹按《易》稱:「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 俯則觀法于地。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 之情。結繩為網罟,以佃以漁。伏羲氏沒,神農氏作。斲 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日中為市,致 天下之民。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唯 獨敘二皇不及遂人,遂人功重于祝融、女媧,文明大 「見《大傳》」之義,斯近之矣。
《易傳》《禮記》《春秋國語》。《太史公記》:「黃帝、顓頊、帝嚳、帝堯、 帝舜,是五帝也。」
《禮號諡記》說夏禹、殷湯、周武王,是三王也。《尚書》說:「文 王作罰,刑茲無赦。」《詩》說:「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文王受 命,有此武功。儀刑文王,萬國作孚。」《春秋》說「王者孰謂」, 謂文王也。
謹按《易》稱「湯武革命」,《尚書》:「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八 百人,擒紂于牧之野。」「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詩》云: 「亮彼武王,襲伐大商。勝殷遏劉,耆定武功。」由是言之, 武王審矣。《論語》:文王率殷之叛國以服事殷,時尚臣 屬,何緣便得列三王哉?經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 王業始兆于此耳。俗儒新生,不能採綜,多其辨論,至 于訟鬩,太王、王季,皆見追號,豈可復謂已王乎? 《古今注》:「程雅問董仲舒曰:『自古何謂稱三皇五帝』?對 曰:三皇,三才也;五帝,五常也;三王,三明也;五伯,五嶽 也。」
《中說》:文中子曰:「帝之不帝久矣。」王孝逸曰:「敢問《元經》 之帝何也?」子曰:絜名索實,此不可去其為帝,實失而 名存矣。
《封氏聞見記》:秦漢以來,天子但稱皇帝,別無徽號。則 天垂拱四年,得瑞石于洛水,曰:「聖毋臨人,永昌帝業。」 號其石為寶圖。于是群臣上尊號,請稱聖母神皇后, 稍加越古天冊、金輪、聖神等號。至中宗踐祚,號應天 神龍。元宗即位,號開元神武,後稍加為開元天地大 寶聖文神武應道,肅宗號光天文武,代宗號寶應元 「聖文武」,今上號「聖神文武」,則天以女主臨朝,苟順臣 子一時之請,受尊崇之號,自後目為故事。「允文允武, 乃聖乃神」,皇帝盛稱,莫或過此。既以為祖父之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