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9 (1700-1725).djvu/1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經書。」

《鍾興傳》:「興學行高明,光武召見,問以經義,應對甚明, 帝善之,拜郎中,稍遷左中郎將,詔令定《春秋》章句,去 其復重,以授皇太子。」

《明帝本紀》:「帝十歲能通《春秋》,光武奇之,立為皇太子。 師事博士桓榮,學通《尚書》。」

《桓榮傳》:「建武十九年,顯宗始立為皇太子,選求明經, 乃擢榮弟子豫章何湯為虎賁中郎將,以尚書授太 子。」

《張興傳》:「永平十年,興拜太子少傅,顯宗數問經術。」 《東觀漢記》,「明帝以東海王立為皇太子,治《尚書》,備師 法,兼通四經,略舉大義,博觀群書,以助學術。」

《後漢書儒林傳序》:「建初中,大會諸儒于白虎觀,考詳 同異,連月乃罷。肅宗親臨稱制,如石渠故事,顧命史 臣,著為通義。又詔高才生受古文《尚書》《毛詩》《穀梁》《左 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然皆擢高第為講郎,給事近署, 所以網羅遺逸,博存眾家。」

《東觀漢記》:「孝和皇帝,章帝中子。四歲立為太子,初治 《尚書》,遂兼覽書傳,好古樂道,無所不照。上以五經義 異,《書傳》意殊,親幸東觀,覽書林,閱篇籍,外憂庶績,內 勤經藝,自左右近臣皆誦詩書。」

《後漢書儒林傳序》:「孝和數幸東觀,覽閱書林。」

《魏志文帝本紀》註:「《魏書》曰:『帝博覽古今經傳諸子百 家之書』。」

《高貴鄉公本紀》:高貴鄉公少好學夙成,齊王廢公卿, 迎立公。甘露元年夏四月丙辰,帝幸太學,問諸儒曰: 「聖人幽贊神明,仰觀俯察,始作八卦,後聖重之為六 十四,立爻以極數,凡斯大義,罔有不備,而更有連山, 殷有歸藏,周曰《周易》易之書,其故何也。」《易》博士淳于 俊對曰:「包羲因燧皇之圖而制八卦,神農演之為六 十四,黃帝、堯、舜通其變,三代隨時,質文各繇其事。故 《易》者,變易也。名曰『連山』,似山出內氣連天地也。《歸藏》 者,萬事莫不歸藏於其中也。」帝又曰:「若使包羲因燧 皇而作《易》,孔子何以不云燧人氏沒,包羲氏作乎?」俊 不能答。帝又問曰:「孔子作《彖、象》,鄭元作《注》,雖聖賢不 同,其所釋《經》義一也。今《彖》《象》不與經文相連而注連 之何也?」俊對曰:「鄭元合《彖象》於經者,欲使學者尋省 易了也。」帝曰:「若鄭元合之於學誠便則孔子曷為不 合以了學者乎?」俊對曰:「孔子恐其與文王相亂,是以 不合。此聖人以不合為謙。」帝曰:「若聖人以不合為謙 則鄭元何獨不謙邪」俊對曰:「古義弘深聖問奧遠非 臣所能詳盡。」帝。又問曰:「《繫辭》云:『黃帝堯舜垂衣裳而 天下治』此包羲神農之世為無衣裳但聖人化天下 何殊異爾邪」俊對曰:「三皇之時人寡而禽獸眾故取 其羽皮而天下用足及至黃帝人眾而禽獸寡是以 作為衣裳以濟時變也。」帝。又問:「乾為天而復為金為 玉為老馬與細物並邪」俊對曰:「聖人取象或遠或近 近取諸物,遠則天地。」講《易》畢,復命講《尚書》。帝問曰:「鄭 元云『稽古同天』,言堯同于天也。王肅云『堯順考古道 而行之』。二義不同,何者為是?」博士庾峻對曰:「先儒所 執,各有乖異,臣不足以定之。然《洪範》稱『三人占,從二 人之言』」,賈、馬及肅皆以為「『順考古道』。以《洪範》言之,肅 義為長。」帝曰:「仲尼言:『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堯之大美, 在乎則天,順考古道,非其至也。今發篇開義,以明聖 德,而舍其大,更稱其細,豈作者之意邪』?」峻對曰:「臣奉 遵師說,未喻大義,至於折中裁之。」聖思次及,四嶽舉 鯀,帝又問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 明,思無不周,明無不照』。今王肅云:『堯意不能明鯀,是 以試用如此聖人之明,有所未盡邪』?」峻對曰:「雖聖人 之弘,猶有所未盡,故禹曰『知人則哲,惟帝難之』。然卒 能改授聖賢,緝熙庶績,亦所以成聖也。」帝曰:「夫有始 有卒,其唯聖人。若不能始,何以為聖?其言唯帝難之, 然卒能改授,蓋謂知人聖人所難,非不盡之言也。《經》 云:『知人則哲,能官人』。若堯疑鯀,試之九年,官人失敘, 何得謂之聖哲?」峻對曰:「臣竊觀經傳,聖人行事,不能 無失,是以堯矢之四凶,周公失之二叔,仲尼失之宰 予。」帝曰:「堯之任鯀,九載無成,汨陳五行,民用昏墊。至 于仲尼,失之宰予,言行之間,輕重不同也。至於周公 管蔡之事,亦《尚書》所載,皆博士所當通也。」峻對曰:「此 皆先賢所疑,非臣寡見所能究論。」次及有鰥在下,曰 虞舜。帝問曰:「當堯之時,洪水為害,四凶在朝,宜速登 賢聖,濟斯民之時也。舜年在既立,聖德光明,而久不 進用,何也?」峻對曰:「堯咨嗟求賢,欲遜己位。嶽曰:『否,德 忝帝位。堯復使嶽揚舉仄陋,然後薦舜。薦舜之本,實 由于堯。此蓋聖人欲盡眾心也』。」帝曰:「堯既聞舜而不 登用,又時忠臣亦不進達,乃使嶽揚仄陋而後薦舉, 非急于用聖恤民之謂也。」峻對曰:「非臣愚見所能逮 及。」於是復命講《禮記》。帝問曰:「太上立德,其次務施報。 為治何由而教化各異?皆脩何政而能致於立德,施 而不報乎?」博士馬照對曰:「太上立德,謂三皇五帝之 世以德化民;其次報施,謂三王之世以禮為治也。」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