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9 (1700-1725).djvu/1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頗耽墳籍,至于《孝經》,偏所留意。然孝之為德,弘益實

深,故云『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是知《孝經》之益為 大也。」顧謂弘智曰:「宜略陳此經切要者,以輔不迨。」弘 智對曰:「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 微臣願以此言奉獻。」高宗大悅,賜綵二百匹,遷國子 祭酒。

開元二十三年,加榮王已下官,敕宰臣入集賢院,分 寫告身以賜之。侍中裴耀卿因入書庫觀書,既而謂 人曰:「聖上好文,書籍之盛,自古未有。朝宰充使,學徒 雲集,觀象設教,盡在是矣。前漢有金馬、石渠,後漢有 蘭臺、東觀,宋有揔明,陳有《德教》,周則獸門、《麟趾》,北齊 有仁壽、《文林》,雖載在《前書》,而事皆瑣細。方之今日,則」 豈得「扶翰捧轂」者哉。

《開元天寶遺事》:明皇於勤政樓以七寶裝成山座,高 七尺,召諸學士講議經旨及時務,勝者得升焉。惟張 九齡論辯風生,升此座,餘人不可階也。時論美之。 《冊府元龜》:天寶四載,帝讀《洪範》,至「無偏無頗」而聲不 和韻,因改「頗」為「陂。」下詔曰:「典謨既作,雖曰不刊;文字 或訛,豈必相襲?朕臨政之暇,乙夜觀書,匪徒閱于微 言」,實欲暢于精理。每讀《洪範》,至「無偏無頗,遵王之義」, 三復斯文,並皆協韻,唯「頗」一字,實則不協。又《周易·泰 卦》中「無平不陂」,《釋文》云:「陂字亦有頗音。」陂之與頗,訓 詁無別,為陂則文亦會意,為頗則聲不成文。應有煨 燼之餘,編簡墜缺,傳授之際,差乖相沿。原始要終,雖 有刊革。朕雖先覺,兼訪諸儒,僉以為然,終非獨斷。其 《尚書洪範》「無偏無頗」,「頗」字宜改為「陂」,庶使先儒之義, 去彼膏肓;後學之徒,正其魚魯,仍宣于國學。

《通鑑》:唐明皇謂宰相曰:「朕每讀書,有疑滯無從質問, 可選儒學之士入內侍讀。」

《舊唐書代宗本紀》:「元宗諸孫百餘,上為嫡皇孫,幼而 好學,尤專《禮》《易》,元宗鍾愛之。」

《冊府元龜》,憲宗留意典墳,每覽前王興亡得失之事, 皆三復其言。又讀《貞觀開元實錄》,見太宗撰《金鏡書》 及《帝範》上下篇。元宗撰《開元訓誡》,思繼前躅,遂採《尚 書》《春秋後傳》《史記》、班、范《漢書》《三國志》《晉書》《晏子春秋》 《新序》《說苑》等書君臣行事可為龜鑑者,集成十四篇, 分為上下卷,目曰前代君臣事跡,書于屏風,列之座 右。

《舊唐書穆宗本紀》:「元和十五年正月,即皇帝位。三月 壬子,召侍講學士韋處厚、路隨于太液亭講《毛詩關 雎》《尚書洪範》等篇。既罷,賜緋魚袋。」

《冊府元龜》:「唐文宗初封江王,在藩邸溫恭沖默,好學 不倦。」

文宗即位,每對宰臣等,未嘗不深言經學。李石因奏 施士丐《春秋》堪讀,上曰:「朕嘗覽之,穿鑿之學,徒為異 同耳。學者如鑿井然,得美水則已,何必辛苦旁求,然 後為有得也。」

《杜陽雜編》:文宗皇帝尚賢樂善,罕有倫比。每視朝後, 即閱群書,見無道之君行狀則必扼腕歔欷。讀堯、舜、 禹、湯傳則歡呼斂衽,謂左右曰:「若不甲夜視事,乙夜 觀書,何以為人君邪?」每試進士及諸科舉人,上多自 出題目,及所司進所試,而披覽吟誦,終日忘倦。常延 學士于內庭討論經義,較量文章,令宮女已下侍茶 湯飲饌,而李訓講《周易》微義,頗葉於上意。時方盛夏, 遂命取水玉腰帶及辟暑犀如意以賜訓,訓謝之,上 曰:「如意足以與卿為談柄也。」上讀高郢《無聲樂賦》,白 居易《求元珠賦》,謂之元祖。

《唐會要》:「元和三年十一月,上銳于為理,既相裴垍喜 于得人,聽政之暇,遍讀列聖《實錄》,見貞觀、開元故事, 竦慕不能釋卷。」

《大中遺事》:裴惲詩有「太康」字,宣宗曰:「太康失邦,何以 此謂我?」宰執奉晉平帝改元太康,曰:「天子須博覽,不 然幾錯罪。」惲由是耽味經史,夜觀書不休,宮中竊目 上為老博士。

《五代史唐莊宗本紀》:「莊宗稍習《春秋》,通大義。」

《建隆遺事》:太祖性嚴重少言,酷好看書,雖在軍中,手 不釋卷。若聞人間有奇書,不恡千金以求之。顯德初, 從世宗南征。初平淮甸,有纖人譖上于世宗曰:「趙某 自下壽州,私有重車數乘。」世宗遣人伺察,上果有籠 篋數車,遽令別入行在,面開之,無他物,惟書數千卷。 世宗異之,召上諭之曰:「卿方為朕作將帥,辟土疆,當 堅甲利兵,何用書為?」上頓首謝曰:「臣無奇謀,上贊聖 德,濫膺寄任,常恐不逮,所以聚書觀覽,欲廣見聞,增 智慮也。」世宗曰:「善。」

《洓水記聞》:太祖嘗謂秦王侍講曰:「帝王之子當務讀 經書,知治亂之大體,不必學作文章,無所用也。」 《宋史·太祖本紀》:太祖晚好讀書,嘗讀二典,歎曰:「堯舜 之罪,四凶止從投竄,何近代法網之密乎!」

《太宗本紀》:帝性嗜學。宣祖總兵淮南,破州縣財物悉 不取,第求古書遺帝,恆飭厲之。由是工文業,多藝能。 《玉海》:端拱元年八月辛巳,上謂丞相曰:「朕昨日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