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9 (1700-1725).djvu/1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先進遺風。參政陶、姑孰郡公安上與儒臣論學術,公 對曰:「道之不明,邪說害之也。」上曰:「邪說害道,猶美色 眩目,鮮不為惑,自非豪傑,不能決去。夫邪說不去,正 道不興;正道不興,天下烏得而治?」公頓首曰:「主誠探 本至論。」

《暖姝由筆》學士蘇平仲經筵日講書不行跪禮,太祖 欲罪之,對曰:「臣執古聖人書,對今聖人講,故不跪。」 困知記聖祖深明老氏之學,至于經綸萬務,垂訓萬 世,一惟帝王相傳之道是遵,孔、曾、思、孟之書,周、程、張、 朱之說,是崇是信,彝倫攸敘,邪慝無所容?

《明外史汪叡傳》:「洪武十七年,召見,命講《西伯戡黎》篇, 授左春坊左司直。」

《明寶訓》:「洪武十七年四月庚午,太祖謂侍臣曰:『朕觀 《大學衍義》一書,有益于治道者多矣。每披閱便有儆 省。故令儒臣日與太子諸王講說,使鑑古驗今,窮其 得失。大抵其書先經後史,要領分明,使人觀之容易 而悟,真有國之龜鑑也』。」

十八年五月辛酉朔,太祖御華蓋殿,文淵閣大學士 朱善進讀《心箴》畢,太祖曰:「人心、道心有倚伏之機。蓋 仁愛之心生則忮害之心息,正直之心存則邪詖之 心消,羞惡之心形則貪鄙之心絕,忠愨之心萌則巧 偽之心伏。故人常持此心,不可為情欲所蔽,則至公 無私,自無物我之累矣。」

《東朝記》:上于乾清、坤寧南北二宮間為退朝燕處之 殿,置古書祖訓于其中,沈玩深思,名之曰「省躬。」方孝 孺奉諭撰銘。

《成祖實錄》:永樂四年,上視朝之暇,御便殿閱書史,問: 「文淵閣經、史、子、集皆備否?」解縉對曰:「經史麤備,子、集 尚多闕。」上曰:「士人家稍有餘資,尚欲積書,況于朝廷 乎?」遂召禮部尚書鄭賜,命擇通知典籍者,四出購求 遺書。且曰:「書籍不可較值,惟其所欲與之。」又顧縉等 曰:「置書不難,須常覽閱乃有益。凡人積金玉亦欲遺 子孫。」金玉之利有限,書籍之利豈有窮也。

名山藏《典謨記》:永樂四年閏七月,上語翰林侍讀胡 廣等曰:「朕曩守藩,暇好觀《易》。時府中惟武、周、文善為 《易》,然時有拘滯。《易》者,《易》也,其妙在變。」又曰:「內君子外 小人一語,人君用之,功效不小。」十月免午朝,上顧侍 臣皆休沐。一日,復問:「寓舍無事,寧觀書否?」對曰:「暇亦 不廢。」上曰:「朕愛孔子飽食終日之言,宮中恆觀書。若」 等盛年,切莫自逸。禹惜寸陰,何可不勉。

七年五月,上采輯聖賢格言,為書四卷,曰《聖學心法》, 賜皇太子而序之曰:「朕惟古帝王平治天下,具有要 道。詔訓子孫,亦有成法。朕承皇考洪基,仰惟締造艱 難,惕焉思懼。明明有訓,是式是儀。夙夜孳孳,莫悟深 奧。嘗欲立言,訓我孫子,顧所聞者,無過《六經》聖賢之 道。幾務之暇,采輯為書,名曰《聖學心法》。揭君臣父子 為綱,分而為目,有統有專,惟我子孫,尚慎聽之。」 八年十月,以《務本訓》賜皇太孫。其書言田野農桑之 勤勞,舉高皇帝創業艱難,次及往古人君聖賢昏亂 可法戒者,以致飭勵之意。

《殿閣詞林記》:「仁宗即位,建弘文館于思善門外,駕嘗 臨幸,講論經史不倦。」

《名山藏典謨記》:「宣宗皇帝,仁宗嫡長子,成祖愛之。年 十一以從狩北京,日侍左右,隨事訓教。嘗命從觀田 家,問所疾苦,作《務本訓》授上。上讀書,一目數行,盡袠 皆舉經史百家,莫不涉意。」

《明昭代典則》:正統元年春正月,帝御經筵。時中官王 振用事,考功郎中李茂弘嘗言:「可憂者,君臣之情不 通。今經筵進講,不過應故事,以粉飾太平,而暌隔蒙 蔽,未必無意外之虞也。」遂抗章致仕去。

《大政紀》:「正統元年正月,上御經筵開講,敕曰:『朕祗奉 天命,嗣承祖宗大寶,統御天下,用主神人。而即位以 來,弗遑夙夜,永惟厥道,必學乃明。今以初九日御經 筵,命爾翰林春坊等衙門儒臣分直侍講。夫大道原 于天,堯舜禹湯文武以隆政教,而周公、孔子闡明之, 我祖宗世所師法,以安天下。卿等宜安心竭誠,相與』」 討論,務歸至當。毋隱而弗彰,毋曲以徇好。庶幾明之 于心,誠之于行,以興治化,以福蒼生,用不殄天與宗 祖之命。

天順八年正月乙亥,皇太子即皇帝位。八月,御經筵, 賜講官學士柯潛白金、文綺、寶鈔。禮科給事中張寧 勸經筵進講《大學衍義》,從之。

明《昭代典則》:成化六年三月,翰林編修陳音言:「養德 之要,莫先于講學,講學之功,莫先于好問。今陛下雖 間御經筵,然勢分尊嚴,上有所疑未嘗問,下有所見 不敢陳。願于退朝之暇,擇儒臣有學行者引至便殿, 有疑輒問,務使聖心渙然,如天開日皎,則以之正心 正家,正百官,正萬民,而億萬載太平之業基于此矣。」 上曰:「此事累有人言。俱己處置。」

九年春正月,敕儒臣校訂宋儒朱熹《通鑑綱目》,命刻 梓以傳。編修謝鐸上言曰:「宋神宗好《通鑑》,理宗好《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