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9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躬親於庶政。文明取象,圜穹垂昭晳之文;恭默無為, 方輿順發生之令。閱史官之圖籙,披夫子之文章。堯 舜禪讓謂之帝,羲軒拱揖謂之皇。漢文或尚雜霸道, 夏禹則首隆王綱。雖殊途而光被,實同德而昭彰。宜 乎恩普黎元,澤均品彙。鹿鳴食野以斯樂,魚性悅泉 而自遂。亦猶高無不覆,三辰垂象於昊天;廣無不包, 萬物流形於厚地。天之道,福謙也,所以用人於朝;地 之道害盈也,所以用德勝妖。禮或稱乎穆穆,《詩》或詠 乎昭昭。睿聖崇高,固難闚於戶牖;謨「猷靜謐,亦下采 於芻蕘。」美哉!仁比春融,量能海納。信一德以允若,與 二儀之脗合;濡之惠澤,若吐自於山川;扇以皇風,比 來從於閶闔。故得保興隆於帝圖,常覆育於中區。故 天不愛其道而祥風入律,地不愛其寶而器車在塗。 所以封泰山以告成,既盡善也;禪梁父而報本,不亦 宜乎!今我后功掩百王,恩敷萬國,齊夷夏於大信,納 生靈於壽域。故風雨咸若,陰陽不忒。大哉!「蕩蕩巍巍, 與乾坤而合德。」

《聖人無名賦》
王禹偁

聖人執大象,體乾元,雖有教以及下,故無名於自尊。 仰之彌高,雖配乃神之號。為而不有,奚矜「惟睿」之言。 原夫先天之謂道,體道之謂聖,所以居域中之大,所 以為天下之正。惟澹惟默,固抱璞以含章;不識不知, 豈命氏而考姓。所謂上德不德,無為不為。其作也萬 物斯睹,其用也百姓弗知。難審之於耳目,徒象之於 希夷。亦猶微妙者神焉,蓋強而名矣;蒼黃者天也,但 據遠視之徒,觀其妙有群生,躬臨大寶。寧鑽燧以啟 祚,豈巢居而建號?聰明盡黜,罔求濬哲之褒;績用弗 彰,但守虛無之道。得非喪天下於華胥,得寰中於道 樞。蛇身牛首兮,非吾之耦;雲官鳥紀,莫我為徒。孰躋 王而黜霸?孰追堯而禪虞?其或稽之以《帝籙皇圖》,則 視之若無;求之以溫恭允塞,則名之莫得。其何必位 栗陸氏以居尊,據軒轅氏而啟國者哉?所謂「莫之與 京,無得而稱。」探至頤以為用,曷常名而足徵。尼父復 生,欲憲章而何取?子長雖在,思紀列以無能。今我后 尚黃老以君臨,闡清淨而化下。仰徽號於睿聖,扇元 風於華夏。有以見聖「無名兮神無功。」信大人之造也。

《陳論三德劄子》
司馬光

臣伏蒙聖恩,不以臣無似,擢臣為諫官。臣自幼學先 王之道,意欲有益於當時,是以雖在外方為他官,猶 願竭其愚心,陳國家之所急。況今立陛下之左右,以 言事為職。陛下仁聖聰明,求諫不倦,群臣雖有狂狷 愚妄,觸犯忌諱,陛下皆含容寬貸,未嘗加罪。誠微臣 千載難逢之際,苟不以此時傾輸胸腹之所有,以副 「陛下延納之意,則不可以自比於人,死有餘罪矣。」臣 竊惟人君之大德有三:曰仁,曰明,曰武。仁者,非嫗煦 姑息之謂也,興教化,修政治,養百姓,利萬物,此人君 之仁也;明者,非煩苛伺察之謂也,知道義,識安危,別 賢愚,辨是非,此人君之明也。武者,非強亢暴戾之謂 也,惟道所在,斷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此人君 之武也。故仁而不明,猶良田而不能耕也;明而不武, 猶視苗之穢而不能耘也;武而不仁,猶知穫而不知 種也。三者兼備則《國治彊》。闕一焉則衰,闕二焉則危, 三者無一焉則亡,自生民以來,未之或改也。」臣不勝 區區,觸死忘生,竊見陛下天性慈惠,慎微接下,子育 元元,汎愛群生,雖先聖王之仁,殆無以過。然自踐祚 以來,垂四十年,夙夜孜孜以求至治,而朝廷紀綱猶 有虧缺,閭里窮民猶有怨歎。意者群臣不肖,不能宣 揚聖化,將陛下之於三德萬分之一,亦有所未盡歟? 臣聞《春秋傳》曰:「賞慶刑威曰君。」臣幸得修起居注,日 侍黼扆之側。伏見陛下推心御物,端拱淵嘿,群臣各 以其「意有所敷奏,陛下不復詢訪利害,考察得失,一 皆可之。」誠使陛下左右前後股肱耳目之臣皆忠實 正人,則如此至善矣。或出於不意,有一奸邪在焉,則 豈不為之寒心哉!夫善惡是非,相與混淆,若待之如 一,無所別白,或知其善而不能賞,知其惡而不能罰, 則為善者日怠,為惡者日勸。雖有堯、舜、禹、湯、文、武之 君,稷、契、伊、呂、周、召之臣以之求治,猶鑿冰而取火,適 楚而北行也。伏惟陛下少垂聖思,以天授之至仁,廓 日月之融光,奮乾綱之威斷,善無微而不錄,惡無細 而不誅,則唐、虞、三代之隆,何遠之有?臣愚淺所見,不 敢不陳。

《論人主之剛明》
李綱

「人君不患乎太剛,而常患乎柔而不斷。」太剛者不能 無過舉,然不失為賢君;柔而不斷,則遂有昏亂之漸。 蓋剛者多明,柔者常暗,明暗者,賢君庸主之所以分 也。漢宣帝勵精為治,信賞必罰,總核名實,不能無過 舉,然卒為賢君者,剛故也。至元帝則優柔不斷,孝宣 之業衰焉。唐宣宗精於聽斷,以察為明,無復仁恩之 意,不能無過舉,然卒為賢君者,剛故也。若文宗,則仁 柔少斷,以致甘露之禍。觀元帝寬弘盡下,出於恭儉, 號令溫雅,有古風焉。然有一蕭望之,卒信讒使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