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0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得功成而止矣;有貪爵祿而昧功名之臣,是人也,必

忘其性命矣;有由道義而行之臣,是人也。爵祿功名, 得之不以為重,失之不以為輕,顧吾道義如何耳。君 天下,臨百官,是三臣者雜然並進,為人君者烏乎知 而進退之?《孟子》曰:「君仁莫不仁。」

「義理」,群生之性也。義行而理明,則群生歸仰矣。「敬愛」, 兆民之心也。敬立而愛施,則人心誠敬矣。「感應」,鬼神 之情性也。誠則能動,而鬼神來格矣。

豫章羅氏曰:「祖宗法度不可廢,德澤不可恃。廢法度 則變亂之事起,恃德澤則驕佚之心生。自古德澤最 厚莫若堯、舜,向使子孫可恃,則堯舜必傳其子;至于 法度,則莫若周家之最明,向使子孫世守,則歷年至 今猶存可也。」

朱子曰:「天下之綱紀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術公 平正大,無偏黨反側之私,然後紀綱有所繫而立。君 心不能以自正,必親賢臣、遠小人,講明義理之歸,閉 塞私邪之路,然後乃可得而正。」

天子至尊無上,其居處則內有六寢、六宮,外有三朝、 五門。其嬪御、侍衛、飲食、衣服、貨賄之官,皆領于冢宰。 其冕弁、車旗、宗祝、巫史、卜筮、瞽侑之官,皆領于宗伯。 有師以道之教訓,有傅以傅其德義,有保以保其身 體。「有師氏以媺詔之,有保氏以諫其惡。前有疑,後有 丞,左有輔,右有弼。其侍御、僕從,罔非正人,以旦夕承」 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在 輿有旅賁之規,位宁有官師之典,倚几有訓誦之諫, 居寢有暬御之箴,臨事有瞽史之道,燕居有工師之 誦。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諫,大夫規誨,士傳言,庶人 謗。商旅于市,百工獻藝。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 之。不幸而至于有過,則又有爭臣七人,面列廷爭,以 正救之。蓋所以養之之備至于如此。是以恭己南面, 中心無為,以守至正。而貌之恭足以作肅,言之從足 以作乂,視之明足以作哲,聽之聰足以作謀,思之睿 足以作聖,然後能以八柄馭群臣,八統馭萬民,而賞 無不慶,刑無不威,遠無不至,邇無不服。《傅說》所謂「奉 若天道,建邦設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不惟 逸豫,惟以亂民。武王所謂「亶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 父母」,所謂「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 寵綏四方」,箕子所謂「皇建其有極,斂時五福,用敷錫 厥庶民」,「惟時厥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董子》所謂「正 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 萬民以正四方」者,正謂此也。

「一念之萌,則必謹而察之,此為天理耶?為人欲耶?果 天理也,則敬以擴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閉;果人欲也, 則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滯。推而至于言語動 作之間,用人處事之際,無不以是裁之。知其為是而 行之,則行之惟恐其不力而不當,憂其力之過也;知 其為非而去之,則去之惟恐其不果而不當,憂其果」 之甚也。知其為賢而用之,則任之惟恐其不專,聚之 惟恐其不眾,而不當憂其為黨也。知其為不肖而退 之,則退之惟恐其不速;去之惟恐其不盡,而不當憂 其有偏也。如此,則聖心洞然,中外融徹,無一毫之私 欲得以介乎其間,而天下之事將為所欲為,無不如 志矣。

「天下之事,千變萬化,其端無窮,而無一不本于人主 之心者,此自然之理也。」故人主之心正,則天下之事 無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則天下之事無一得 由于正。蓋不惟其賞之所勸,刑之所威,各隨所向,勢 有不能自已者,而其觀感之間,風動神速,又有甚焉。 是以人主以眇然之身,居深宮之中,其心之邪正,若 不可得而窺者。而其符驗之著于外者,常若十目所 視,十手所指而不可掩。此大舜所以有「惟精惟一」之 戒,孔子所以有「克己復禮」之云,皆所以正吾此心,而 為天下萬事之本也。此心既正,則視明聽聰,周旋中 禮,而身無不正,是以所行無過不及而能執其中。雖 以天下之大而無一人不歸吾之仁者。然邪正之驗, 著于外者,莫先于家人,而次及于左右,然後有以達 于朝廷,而及于天下焉。若宮闈之內,端莊齊肅,后妃 有《關雎》之德,後宮無盛色之譏,貫魚順序,而無一人 敢恃恩私以亂典常,納賄賂而行請謁,此則家之正 也。退朝之後,從容燕息,貴戚近臣,攜僕奄尹,陪侍左 右,各恭其職,而上憚「不惡之嚴,下謹《載盆》」之戒,無一 人敢通內外,竊威福,招權市寵,以紊朝政,此則左右 之正也。內自禁省,外徹朝廷,二者之間,洞然無有毫 髮私邪之間,然後發號施令,群聽不疑,進賢退奸,眾 志咸服,紀綱得以振而無侵撓之患,政事得以修而 無阿私之失,此所以朝廷百官、六軍萬民,無敢不出 于正而治道畢也。心一不正,則是數者固無從而得 其正,是數者一有不正,而曰「心正」則亦安有是理哉? 是以古先聖王兢兢業業持守此心,雖在紛華波動 之中、幽獨得肆之地,而所以精之一之、克之復之,如 對神明,如臨淵谷,未嘗敢有須臾之怠,然猶恐其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