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0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曰:「一指在前,泰山不見。」 姦臣在天子之左右,其所以蒙蔽之者,豈但一指若哉?有一於此,則凡布列之在近,見聞之可及者,且不能以自通矣。況夫疏遠之側微,遐僻之幽隱,而欲自通于九重之上,難矣!噫!帝舜!此四言,真萬世帝王治天下之藥石也。循之則治,違之則亂,惟明主留神省察。

舜曰:「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 疇?」僉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時懋 哉!」

帝曰:「棄,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帝曰:「契,百姓不 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姦宄,汝作士。」

帝曰:「疇若予工?」僉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 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僉曰:「益哉!」帝曰:「俞,咨!益 汝作朕虞。」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帝曰:「俞,咨!伯! 汝作秩宗。」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冑子。」

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功。」

臣按:朝廷之上有百揆以統內之庶官,有四岳以統外之州牧,既分命之,又總命之,人必稱其官,官必盡其職,此帝世之治所以後世不能及也。誠以帝世之用人也,或帝心之簡在,或公庭之僉舉,或詢之大臣,或得之推讓,非若後世有由旁蹊奧援阿私而倖進者也。不問其人之能與否,不論其職之稱與否,是以用各違其才,人不稱其官。官既不稱,則朝廷之政何由而舉?政既不舉,則天下之民何由得安?此後世所以不古若也。臣嘗因是而論之,帝舜初咨四岳以求宅百揆也,不曰「熙舜之載」 而曰「熙堯之載」 ,蓋以我今日所治之事,非我之事堯之事也。總咨二十二人以各敬其職也,不曰「亮舜之功」 而曰「亮天之功」 ,蓋以我今日所治之功,非我之功天之功也。為人君者,誠知人臣所熙之事皆祖宗之事,所亮之功皆上天之功,則決不肯徇私意以用人,用匪人以廢事,則朝廷之政得人修舉,天下之民由是乂安矣。噫彼其以祖宗之官爵為己之私物,以上天之事功行人之私意,豈不有以負祖宗之付託,上天之建立哉。識治體者尚鑒於茲。

《大禹謨》:「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臣按:朝廷為治之道固非一端,而其要在取人之善、用人之能而已。夫人莫不各有所知,亦莫不各有所能。「心有所知也發以為言,身有所能也用以為才,言有善否,人君則惟其善而取之,不使有所伏藏於下,才有大小,人君則隨其才而用之,不使有所遺漏於外。則凡朝廷之上見於施行者無非嘉善之言,列於庶位者無非賢俊之士,天下其有不安也哉?苟或不然,所聞者皆卑冗順旨之言,言之善者以為不善,不善者反以為善;所用者皆庸下諂諛之人。人之賢者以為不賢,不賢者反以為賢。如是則善言不聞,賢才遠遁,欲事之理,民之安難矣。」 是以古之聖帝明王必廣開言路,包容以納之;大闢賢門,《多方》以來之。雖以帝舜之為君。大禹之為臣。猶必以此為「君臣克艱」 之效。後世君臣可不以之為法則乎?

德惟善政,政在養民。

臣按:朝廷之上,人君修德以善其政不過為養民而已。誠以民之為民也,有血氣之軀不可以無所養,有心知之性不可以無所養,有血屬之親不可以無所養,有衣食之資不可以無所養,有用度之費不可以無所養,一失其養則無以為生矣。是以自古聖帝明王知天為民以立君也,必奉天以養民,凡其所以修德以為政,立政以為治,孜孜焉一以養民為務。誠以一物不修,則民失一物之用;一物失其用,則凡所以養民之具缺其一矣。是故修水之政以疏鑿,修火之政以鑽灼,修金木之政以鍛鑄刻削,修土穀之政以耕墾播種,使民於日用之間,得以為生養之具。然猶未也,又必設學校,明倫理,以正其德。「作什器通貨財以利其用,足衣食備蓋藏以厚其生」 ,何者非養民之政乎?吁,自古帝王莫不以養民為先務。秦漢以來,世主但知厲民以養己,而不知立政以養民,此其所以治不古若也歟。

《洪範》,次三曰「農用八政。」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 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

臣按:《洪範》九疇,次三曰「農用八政」 ,其目凡八,所謂食、所謂貨,謂之農可也,而祀以行禮、賓以待客、師以用兵,與夫三官所掌之事皆謂之農何哉?蓋天之立君,凡以為民而已,而民之中農以業稼穡,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