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庶言同則繹         前人

《書》曰:「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則繹。」虞之為言度也,出 納之際,庶言之所在也,必得我師言。夫言有同異,則 聽者有所考。言其利也,必有為利之道,言其害也,必 有致害之理。反復論辨,廷議而眾決之,長者必伸,短 者必屈焉,真者必遂,偽者必窒焉。故邪正之相攻,是 非之相稽,非君子之所患者,庶言同而己。考同者莫 若繹。古者謂紬繹紬絲者,必求其端,究其所終。《說命》 曰:「有言逆於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於汝志,必求諸 非道。」《君陳》之所謂繹之,《說命》之所謂求也。孫寶有言: 「周公大聖,召公大賢,猶不相說。著於經典,兩不相損。」 晉王導輔政,每與客言,舉坐稱善,而王述責之曰:「人 非堯舜,安得每事盡善?」導亦斂衽謝之。「古之君子,其 畏同也如此,同而不繹,其患有不可勝言者矣。」

學問至芻蕘賦以學問而至芻蕘之善為韻陳襄上聖以文明闡化撝讓臨朝每精窮於學問爰下至於芻蕘心專探討之勤率親草芥志切諮詢之道靡

「間薪樵。」斯蓋務小善以畢納,庶大猷而孔昭者也。嘉 往哲之徽言,述先王之至治,必有學以務其訓誘,必 有問以通夫擬議。欲求善以無斁,乃詢蕘而聿至。且 夫聖人有狂言之擇,實務多聞;而樵夫知王道之談, 豈宜遐棄。莫不功專時集,事切疑思,罔間丘樊之賤, 率求訓教之辭,是必擇其善者,俯而就之。當請益請 業之初,蒿萊盡及;暨咨事咨才之際,草莽無遺。誠以 統御綿區,興隆景運,君雖尊有教,則不可非學;民雖 小有善,則誠宜下問。故乃罄藪澤以旁求,奉謀猷而 不紊。祇承誘誨,當刈楚之良材;廣務諮謀,受析薪之 丕訓。則知學不好也,無以臻乎善道;問非博也,無以 納乎嘉謨。故我每樂聞於典教,遂俯及於薪芻。將務 四聰之達,何慚一德之愚。博習親師,奚間采樵之士; 疇咨熙載,必親往囿之徒。夫如是,則閱習穼勤,諮諏 益顯,雖莠言之勿用,諒蕪音而必選。不窮不倦,率求 林藪之譚;曰都曰俞,並及草萊之善。向若非求博諭, 靡極周咨,雖愚言之或善,在上德而罔知。又安能恢 教本以昭若,導化源之遠而。是以高宗求巖野之賢, 命而納誨,西伯舉屠釣之老,立以為師。此所謂詢事 考言,篤信好學。伊片善以咸取,欲大謀之先覺。故《詩》 曰:「先民有言,而詢于芻蕘,播英規而孔邈。」

 論聽言疏         薛叔似

臣聞聽言之道,必以其事觀之,則言者不敢妄言,此 聽言之要也。且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眾,或以 欺罔,或以諂諛,輻輳攻之,各求自售。而其為說,皆有 以文飾之。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汙白使黑,呼正 為邪。或辭同而情異,或言此而意彼。辯言至於亂政, 游言欲以自解。劉向所謂「營惑耳目,感移心意,不可」 勝載,蓋謂此也。然則孰從而察之?曰:「萬事有正理,天 下有公論。」質之正理而然,採之公論而然,則其言為 必可行之言;質之正理而不然,採之公論而不然,則 其言為妄言。《繫》《易》所謂「慚枝、游、屈」,《孟子》所謂「詖、淫、邪、 遁」,蓋舉其大概而已。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不知言無 以知人,乾坤所以知險知阻者,舍簡易何以哉?雖然, 是非邪正之不察,固害治也;是非邪正之兼容,尤害 治也。假如今日以某人之忠言也聽之,明日有欺罔 者亦聽之,不加罪焉,人何憚不為欺罔?今日以某人 之抗論也聽之,明日有諂諛者亦聽之,不加誅焉,人 何憚不為諂諛?是非兼容,久之,是必為非所勝;邪正 兼容,久之,正必為邪所傾。《唐史》所謂「引桀、蹠、孔、顏相 鬨於前,而以眾寡為勝負」,豈不甚可慮哉!陛下奉三 無私以勞天下,中心無為而守至正,凡臣下之進言, 一經於前,無不洞見,然優游寬容,未免過當,故用舍 進退,或至混淆。二十餘年之間,治道不振,國勢不尊, 其端蓋出於此。伏願陛下廓離照之明,奮乾剛之斷, 審言者之事理,而一揆之公論,則宗社幸甚。

 折檻旌直臣賦        李綱

士有敢諫,君當體仁,爰修飾於折檻,以表旌於直臣。 收電迴霜,已寬斧鉞之戮;葺隳因闕,更瞻軒陛之新。 惟漢朱雲,希風汲黯,偶賜楓宸之對,因致龍鱗之犯。 指陳奸佞,願借尚方之刀,退就誅夷,遂折便朝之檻, 辱師傅之貴。雖曰敢言,干雷霆之威,自應可斬。而天 子能恕,將軍敢爭。因免冠而致悟,乃飾檻以為旌。寬 以納忠,豈獨垂萬世之訓;闕而當宁,更以致三墀之 榮。易令名以愧賢,詎能比跡;藏斷罟以志諫,庶可同 聲。原此狂生,素稱義烈,雅有意於漢室,故屢陳於主 闕。命駕徑去,不為薛宣而少留;趣和藥來,更助蕭公 之引決。惟直臣而徑行,故太剛而必折。成帝淵默,臨 朝靚深,謂「陳善閉邪者,小臣之難事」;而尊賢從義者, 大君之用心。難甘切直之言,雖加譴怒;終懋矜容之 德,曲示承欽。然而所求者名,不務其實。文雖足觀,質 焉可述。寵昭儀而絕皇嗣,大斁天倫;恩元舅而殺王 章,遂傾帝室。雖存折檻,足為後世之規;實廢嘉言,詎 救當時之失。豈不以篡漢室者必王氏,佞王氏者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