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四十萬人,阬于長平。蓋當時未有如括善言兵,亦未

有如括大敗者也。此聽其言可用,用之輒敗人事者, 趙括是也。秦始皇欲伐荊,問其將李信用兵幾何,信 方年少而勇,對曰:「不過二十萬足矣。」始皇大喜。又以 問老將王翦,翦曰:「非六十萬不可。」始皇不悅曰:「將軍 老矣,何其怯也。」因以信為可用,即與兵二十萬使伐 荊。王翦遂謝病退,考于頻陽。已而信大為荊人所敗, 亡七都尉而還。始皇大慚,自駕如頻陽謝翦,因強起 之。翦曰:「必欲用臣,非六十萬不可。」于是卒與六十萬 而往,遂以滅荊。夫初聽其言,若不可用,然非如其言 不能以成功者,王翦是也。且聽計于人者,宜如何聽 其言「若可用,用之宜矣,輒敗事;聽其言若不可用,捨 之宜矣。然必如其說則成功。此所以為難也。」予又以 謂秦、趙二主非徒失于聽言,亦由樂用新進,忽棄老 成,此其所以敗也。大抵新進之士喜勇銳,老成之人 多持重。此所以人主之好立功名者,聽勇銳之語則 易合,聞持重之言則難入也。若趙括者,則又有說焉。 予略考《史記》所書,是時趙方遣廉頗攻秦。頗,趙名將 也。秦人畏頗而知括虛言易與也,因行反間于趙曰: 「秦人所畏者,趙括也。若趙以為將,則秦懼矣。」趙王不 悟反間也,遂起括為將以代頗。藺相如力諫,以為不 可,趙王不聽,遂至于敗。由是言之,括虛談無實而不 可用,其父知之,其母亦知「之,趙之諸臣藺相如等亦 知之,外至敵國亦知之,獨其主不悟爾。」夫用人之失, 天下之人皆知其不可,而獨其主不知者,莫大之患 也。前世之禍亂敗亡由此者,不可勝數也。

 諫論            蘇洵

夫臣能諫,不能使君必納諫,非真能諫之臣;君能納 諫,不能使臣必諫,非真能納諫之君。夫君之大,天也, 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觸神忤雷霆 亦明矣。聖人知其然,故立賞以勸之。傳曰「興王賞諫 臣」是也。猶懼其選耎阿諛,使一日不得聞其過,故制 刑以威之。《書》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 風喪心,未有避賞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諫哉?賞與刑 不設,則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觸神、忤雷霆哉?自非 性忠義,不悅賞,不畏罪,誰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 能盡得性忠義者而任之?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 勇,怯半,一人怯。有與之臨乎淵谷者,且告之曰:「能跳 而越,此謂之勇,不然為怯。」彼勇者恥怯,必跳而越焉, 其勇怯半者與怯者則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 與千金。」不然則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 怯者猶未能也。須臾,顧見猛虎,暴然向逼,則怯者不 待告,跳而越之如康莊矣。然則人豈有勇怯哉?要在 以勢驅之耳。君之難犯,猶淵谷之難越也。所謂「性忠 義,不悅賞,不畏罪」者,勇者也,故無不諫焉。悅賞者,勇 怯半者也,故賞而後諫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後 諫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賞為千金,以刑為 猛虎,使其前有所趨,後有所避,其勢不得不極言規 失,此三代所以興也。末世不然,遷其賞於不諫,遷其 刑於諫,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亂亡隨之也。間或賢 君欲聞其過,亦不過賞之而已。嗚呼!不有猛虎,彼怯 者肯越淵谷乎?此無他,墨刑之廢耳。三代之後,如霍 光誅昌邑,不諫之臣者,不亦鮮哉!今之諫賞時或有 之,不諫之刑缺然無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無,則諛 者直,佞者忠,況忠直者乎?誠如是,欲聞讜言而不獲, 吾不信也。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以明則知遠能順忠告為韻蘇軾臣不難見君先自明智既審乎情偽言可竭其忠誠虛己以求覽群心於止水昌言而告恃至信於平衡

「君子,道大而不回」,言出而為,則事父能孝,故可以事 君;謀身必忠,而況於謀國。然而言之雖易,聽之實難, 論者雖切,聞者多惑。苟非開懷用善,若轉丸之易從, 則投人以言,有按劍之莫測。國有大議,人方異詞,佞 者莫能自直,昧者有所不知,雖有智者,孰令聽之。皎 如日月之照臨,罔有遁形之蔽,雖復藥石之瞑眩,曾 「何苦口之疑。」蓋疑言不聽,故確論必行;大功可成,故 眾患自遠。上之人聞危言而不忌,下之士推赤心而 無損。豈微忠之能致,有至明而為本。是以伊尹醜有 夏而歸亳,大賢固擇所從。百里愚於虞而智秦,一身 非故相反噫?言悅於目前者,不見跬步之外;論難於 耳順者,有以百年而興。苟其聰明蔽於嗜好,智慮溺 於愛憎,因其所喜而為善,雖有願忠而孰能。心苟無 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彼非謂 之賢而欲違,知其忠而莫受。目有眯則視白為黑,心 有蔽則以薄為厚。遂使諛臣乘隙以彙進,智士知微 而出走。仲尼不諫,權將困於婦言;叔孫詭辭,畏不免 於虎口。故明王審遜志之非道,知拂心之謂忠。不求 耳目之便,每要社稷之功。有漢宣之賢,充國得盡破 羌之計;有魏明之察,許允獲申選吏之公。大哉事君 之難,非忠何報?雖曰伸於知己,而無自辱於善道。《詩》 不云乎:「哲人順德之行,可以受話言之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