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一時,益表聖明之美。臣官添諫列,合陳管見疏奏之。」

明日聞上謂宰臣曰:「有諫官疏,來年御含元殿事如 何,莫須罷否?」宰臣魏公謨奏曰:「元年大慶,正殿稱賀, 亦是常儀,況當無事之時,陛下肆覲百辟,朝廷盛禮, 不可廢闕。」上曰:「近華州奏,光化賊劫下邽縣,又關輔 久無雨雪,皆朕之憂,豈謂之無事?須與他罷?假如權 御宣政,亦何不可也。」宰臣奉詔,方欲宣下,而日官奏 太陽當虧,遂罷之。其後宰相因奏對,以遺補多闕,請 更除八人。上曰:「諫官但要職業修舉,亦豈在多,只如 張道符、牛業、趙璘輩三數人足矣,使朕聞所未聞。」 《冊府元龜》:後唐莊宗天祐十三年冬,李存審破楊劉, 進營麻家口,為都營使,築壘以拒汴人。時帝勇於接 戰,每以輕騎當賊,遇窘數四,存審凌旦度其必出,叩 馬泣諫曰:「王將復唐宗社,宜為天下自愛,搴旗挑戰, 一劍之任,無益聖德,請責效於臣。昔耿弇不以賊遺 君父,臣雖不武,敢不代君之憂。」帝即時迴駕。

同光三年閏十二月,兩省諫官上疏,請車駕不巡幸 汴州。批答曰:「忽批諫疏,深沃朕心,非因讜直以上聞, 豈致焦勞之未達。卿以餽運不繼,軍食有虧,在京則 廩食闕如,支許則供頓莫備。卿等若別陳意見,動葉 機宜,儻得稍濟軍儲,不移警蹕,即當傍詢眾懇,盡述 良籌。佇聞敷揚,浣予宵旰。」

晉高祖天福二年詔修西京大內諫議大夫薛融以 鄴下用兵,國用不足上疏請罷之優詔嘉許。

周世宗顯德三年,世宗親征淮南。四月丁亥,車駕發 自濠州,迴幸渦口。是時銳於攻取,意欲親幸揚州,宰 臣范質等以師老泣諫,乃止。

《宋史呂蒙正傳》:蒙正擢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賜第 麗景門。上謂之曰:「凡士未達,見當世之務戾於理則 怏怏於心。及列於位,得以獻可替否,當盡其所蘊,雖 言未必盡中,亦當僉議而更之,俾協於道。朕固不以 崇高自恃,使人不敢盡言也。」

《五朝名臣言行錄》:竇偁為晉府記室,賈琰為判官,每 諸王、宗室宴集,琰必怡聲下氣,褒讚捷給。偁叱之曰: 「賈氏子何巧言令色之甚,獨不懼於心耶?」太宗即位, 召為樞密直學士。數月,參政中謝,語之曰:「『汝知何以 及此』?偁曰:『陛下以臣往年霸府遭逢,所以至此』。上曰: 『不然,以卿嘗面折賈琰,故任卿左右,思聞直言耳』。」 太宗語侍臣曰:「朕何如唐太宗?」左右互辭以讚,獨李 昉無他言,微誦白居易《諷諫七德舞詞》曰:「怨女三千 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上聞之,遽興曰:「朕不及朕, 不及卿言警朕矣。」

《國老談苑》:田錫知制誥,太宗命三班奉職出,使回上 殿,因訪民間利病。錫上言曰:「陛下苟令三班奉職上 殿言事,未審設呂蒙正已下何用?」乃罷之。

《讀書鏡》:真宗宮火災,王旦馳入對,上驚惶語公曰:「兩 朝所積,朕不妄費,一朝殆盡,誠可惜也。」公對曰:「陛下 富有天下,財帛不足憂,所慮者政令賞罰有不當。臣 備位宰相,天災如此,臣當罷免。」繼上表待罪,帝乃降 詔罪己,許中外上封事,言朝政得失。後有大臣言非 天災,乃榮王宮失於火禁,請置獄出其狀,當斬決者 數百人,旦持以歸,翼日乞獨對,曰:「初火災,陛下降詔 罪己,臣上表待罪。今反歸咎於人,何以示信?且火雖 有跡,寧知非天譴耶?果欲行法,願罪臣以明無狀。」帝 欣然聽納,減死者數百輩。

《五朝名臣言行錄》:馬知節除樞密副使。當時契丹已 盟,大臣方言符瑞,而公每不然之,獨從容極言天下 雖安,不可忘戰去兵之意,真宗多以公言為是。 《東軒筆錄》:陳恭公執中以衛尉寺丞知梧州,驛遞上 疏以乞立儲貳,真宗嘉其敢言,翊日臨朝,袖其疏以 視執政,歎獎久之,召為右正言。然為王冀公所忌。一 日,真宗賦《御溝柳詩》,宣自宰相兩省皆和進。恭公因 進詩曰:「一日春來一度新,翠花長得照龍津。君王自 愛天然態,恨殺昭陽學舞人。」

《宋史王素傳》:素知諫院,王德用進二女子,素論之帝 曰:「朕真宗皇帝之子,卿王旦之子,有世舊,非他人比 也。德用實進女,然已事朕左右,奈何?」素曰:「臣之憂,正 恐在左右爾。」帝動容,立命遣二女出,賜素銀緋,擢天 章閣待制。

《聞見近錄》:先公為諫官,論王德用進女口,仁宗初詰 之曰:「此宮禁事,卿何從知?」先公曰:「臣職在風聞,有之 則陛下當改,無之則為妄傳,何至詰其從來也?」仁宗 笑曰:「朕真宗子,卿王旦子,與他人不同,自有世契。德 用所進女口實有之,在朕左右,亦甚親近,且留之如 何?」先公曰:「若在疏遠,雖留可也。臣之所論,正恐親近。」 仁宗色動,呼近璫曰:「王德用所進女口,各支錢三百 貫,即今令出內東門了,急來奏。」遂涕下。先公曰:「陛下 既以臣奏為然,亦不須如此之遽,且入禁中徐遣之。」 上曰:「朕雖帝王,然人情同耳。苟見其泣涕不忍去,則 恐朕亦不能出之。卿且留此以待報。」先公曰:「陛下從 諫,古之哲王所未有天下社稷,幸甚。」久之,中使奏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