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57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鏡以端形;明德雖明,終假言而藥石。今故以茲所撰, 普錫具僚,誠非筆削之功,貴用裨道之益。何則?《正言》 斯重,元珠比而尚輕;選語為珍,蒼璧喻而非寶。是知 贈人以賄者,唯申即日之歡;贈人以言者,能致終身 之福。若使佩茲箴戒,同彼韋弦,修己必顧其規,立行 每觀其則。自然「榮隨歲積,慶與時新。家將國而共安, 下與上而俱泰。察微之士,宜所三思。庶昭鄙誠,敬終 高德。」凡諸章目,列之後云。

《五代史梁臣傳序》
宋·歐陽修

嗚呼!孟子謂《春秋》無義戰,予亦以謂五代無全臣,無 者非無一人,蓋僅有之耳。余得死節之士三人焉,其 仕不及於二代者,各以其國繫之,作《梁、唐、晉、漢周臣 傳》;其餘仕非一代不可以國繫之者,作《雜傳》。夫入於 雜,誠君子之所羞,而一代之臣未必皆可貴也,覽者 詳其善惡焉。

《五代史雜傳序》
前人

《傳》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 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 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 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 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讀馮 道長《樂老敘》,見其自述以為榮,其可謂無廉恥者矣。 則天下國家可從而知也。予於五代,得全節之士三, 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服儒者以學古自名, 而享人之祿、任人之國者多矣,然使忠義之節,獨出 於武夫戰卒,豈於儒者果無其人哉?豈非高節之士 惡時之亂,薄其世而不肯出歟?抑君天下者不足顧 而莫能致之歟?孔子以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豈虛 言也哉?予嘗得五代時小說一篇,載王凝妻李氏事, 以一婦人猶能如此,則知世固常有其人而不得見 也。凝家青、齊之間,為虢州司戶參軍,以疾卒於官。凝 家素貧,一子尚幼,李氏攜其子負其遺骸以歸,東過 開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見其婦人獨攜一子而疑之, 不許其宿。李氏顧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牽其臂而出 之,李氏仰天長慟曰:「我為婦人,不能守節,而此手為 人執耶?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斷其臂。路 人見者,環聚而嗟之,或為之彈指,或為之泣下。開封 尹聞之,白其事於朝,官為賜藥封瘡,厚卹李氏而笞 其主人者。嗚呼!士不自愛其身,而忍恥以偷生者,聞 李氏「之風,宜少知」,愧哉。

《臣事策》
蘇轍

臣聞天下有權臣,有重臣,二者其跡相近而難明。天 下之人知惡夫權臣之專,而世之重臣亦不容於其 間。夫權臣者,天下不可一日而有,而重臣者,天下不 可一日而無也。天下徒見其外而不察其中,見其皆 侵天子之權,而不察其所為之不類,是以舉皆嫉之 而無所喜,此亦已太過也。今夫權臣之所為者,重臣 之所切齒;而重臣之所取者,權臣之所不顧也。將為 權臣耶?必將內悅其君之心,委曲聽順而無所違戾; 外竊其生殺予奪之柄,黜陟天下以見己之權,而沒 其君之威惠。內能使其君懽愛悅懌,無所不順,而安 為之上;外能使其公卿大夫、百官庶吏,無所不歸命, 而爭為之腹心。上愛下順,合而為一,然後權臣之勢 遂成而不可拔。至於重臣則不然,君有所不可而必 爭,爭之不能而其事有所必不可聽,則專行之而不 顧。待其成敗之跡著,則上之心將釋然而自解。其在 朝廷之中,天子為之踧然而有所畏,士大夫不敢安 肆怠惰於其側。爵祿慶賞,己得以議其可否,而不求 以為己之私惠;刀鋸斧鉞,己得以參其輕重,而不求 以為己之私勢。要以使天子有所不可必為,而群下 有所震懼,而己不與其利。何者?為重臣者不待天下 之歸己,而為權臣者亦無所事天下之畏己也。故各 因其行事而觀其意之所在,則天下誰可欺者?臣故 曰:為天下安可一日無重臣也?且今使天下而無重 臣,則朝廷之事惟天子之所為,而無所可否。雖天子 有納諫之明,而百官畏懼戰慄,無平昔尊重之勢,誰 肯觸忌諱、冒罪戾而為天下言者?惟其小小得失之 際,乃敢上章讙譁而無所憚。至於國之大事,安危存 亡之所繫,則將卷舌而去,誰敢發而受其禍?此人主 之所大患也。悲夫!後世之君,徒見天下之權臣,出入 唯唯,以為有禮,而不知此乃所以潛潰其國;徒見天 下之重臣,剛毅果敢,喜逆其意,則以為不遜,而不知 其有社稷之慮。二者淆亂於心,而不能辨其邪正,是 以喪亂相仍而不悟,何足傷也!昔者衛太子聚兵以 誅江充,武帝震怒,發兵而攻之京師,至使丞相、太子 相與交戰,不勝而走。又使「天下極其所往而剪滅其 跡。當此之時,苟有重臣出身而當之,擁護太子,以待 上意之少解,徐發其所蔽而開其所怒,則其父子之 際尚可得而合也。惟無重臣,故天下皆知之而不敢 言。」臣愚以為凡為天下,宜有以養其重臣之威,使天 下百官有所畏忌,而緩急之間,能有所堅忍持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