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1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漢兵至膠西,膠東、菑川王各引兵歸國,膠西王徒跣, 席槁飲水,謝太后王太子德曰:「漢兵還,臣觀之,已罷 可襲,願收王餘兵擊之,不勝而逃入海,未晚也。」王曰: 「吾士卒皆已壞,不可用。」不聽。漢將弓高侯頹當遺王 書曰:「奉詔誅不義,降者赦除其罪,復故不降者滅之。 王何處,須以從事?」王肉袒叩頭。漢軍壁謁曰:「臣卬奉 法不謹,驚駭百姓,乃苦將軍遠道至於窮國,敢請葅 醢之罪!」弓高侯執金鼓見之,曰:「王苦軍事,願聞王發 兵狀。」王頓首厀行對曰:「今者晁錯,天子用事。臣變更 高皇帝法令,侵奪諸侯地,卬等以為不義,恐其敗亂 天下,七國發兵,且以誅錯。今聞錯已」誅,卬等謹已罷 兵歸。將軍曰:「王苟以錯為不善,何不以聞?及未有詔, 虎符擅發兵擊義國。以此觀之,意非徒欲誅錯也。」乃 出詔書為王讀之,曰:「王其自圖之!」王曰:「如卬等死有 餘罪。」遂自殺。太后、太子皆死。

濟南王辟光

按《史記·齊悼惠王世家》:「濟南王辟光,齊悼惠王子,以 勒侯。孝文十六年為濟南王。十一年,與吳楚反,漢擊 破殺辟光,以濟南為郡,地入於漢。」

淮南王安

按《漢書》本傳:「淮南王安,為人好書鼓琴,不喜弋獵狗 馬馳騁,亦欲以行陰德,拊循百姓,流名譽,招致賓客 方術之士數千人,作為《內書》二十一篇,《外書》甚眾。又 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黃白之術,亦二十餘萬言。時武 帝方好藝文,以安屬為諸父,辯博善為文辭,甚尊重 之。每為報書及賜,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迺遣初,安」 入朝,獻所作內篇新出,上愛祕之,使為《離騷傳》,旦受 詔。日食時,上又獻《頌德》及《長安都國頌》,每晏見,談說 得失及方技賦頌,昏暮然後罷。安初入朝,雅善太尉 武安侯,武安侯迎之霸上,與語曰:「方今上無太子,王 親高皇帝孫,行仁義,天下莫不聞。宮車一日晏駕,非 王尚誰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遺武安侯寶,賂其群臣 賓客。江淮間多輕薄,以厲王遷死,感激安。建元六年, 彗星見,淮南王心怪之。或說王曰:「先吳軍時,彗星出, 長數尺,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竟天,天下兵當大起。」 王心以為上無太子,天下有變,諸侯並爭,愈益治攻 戰具,積金錢賂遺郡國游士,妄作妖言阿諛王。王喜, 多賜予之。王有女陵慧有口。王愛陵,多予金錢,為中 詗長安,約結上左右。元朔二年,上賜淮南王几杖,不 朝。后荼愛幸,生子遷為太子,取皇太后外孫修成君 女為太子妃。王謀為反具,畏太子妃知而內泄事,乃 與太子謀,令詐不愛,三月不同席。王陽怒太子,閉使 與妃同內,終不近妃。妃求去,王乃上書謝歸之。后荼、 太子遷及女陵擅國權,奪民田宅,妄致繫人。太子學 用劍,自以為人莫及。聞郎中雷被巧召與戲,被壹再 辭讓,誤中太子。太子怒,被恐此時有欲從軍者,輒詣 長安,被即願奮擊匈奴。太子數惡被,王使郎中令斥 免,欲以禁後。元朔五年,被遂亡之長安,上書自明。事 下廷尉河南,河南治逮淮南太子王。王后計欲毋遣 太子,遂發兵。計未定,猶與十餘日。會有詔即訊太子。 淮南相怒,壽春丞留太子逮不遣,劾不敬。王。請相,相 不聽。王使人上書告相,事下廷尉治,從跡連王。王使 人候司漢公卿請逮捕治王。王恐,欲發兵。太子遷謀 曰:「漢使即逮王,令人衣衛士衣,持戟居王旁,有非是 者即刺殺之。臣亦使人刺殺淮南中尉,乃舉兵,未晚 也。」是時,上不許公卿,而遣漢中尉宏即訊驗王。王視 漢中尉顏色和,問斥雷被事耳。自度無何不發。中尉 還,以聞。公卿治者曰:「淮南王安雍閼求奮擊匈奴者, 雷被等格明詔,當棄市。」詔不許,請廢勿王。上不許,請 削五縣,可二縣,使中尉宏赦其罪,罰以削地。中尉入 淮南界,宣言赦王。王初聞公卿請誅之,未知得削地。 聞漢使來,恐其捕之,乃與太子謀如前計。中尉至,即 賀王,王以故不發。其後自傷曰:「吾行仁義,見削地,寡 人甚恥之。」為反謀益甚。諸使者道長安來,為妄言。言 上無男,即喜,言漢廷治;有男,即怒,以為妄言非也。日 夜與左吳等按輿地圖,部署兵所從入。王曰:「上無太 子,宮車即晏駕,大臣必徵膠東王,不即常山王。諸侯 並爭,吾可以無備乎?且吾高帝孫,親行仁義,陛下遇 我厚,吾能忍之;萬世之後,吾寧能北面事豎子乎!」王 有孽子不害,最長,王不愛,后太子皆不以為子。兄數 不害子建,材高有氣,常怨望太子,不省其父。時諸侯 皆得分子弟為侯。淮南王有兩子,一子為太子,而建 父不得為侯,陰結交欲害太子,以其父代之。太子知 之,數捕繫笞建,建具知太子之欲謀殺漢中尉,即使 所善壽春嚴正上書天子曰:「毒藥苦口,利病;忠言逆 耳,利行。今淮南王孫建,材能高。淮南王后荼,荼子遷 常疾害建。建父不害,無罪,擅數繫,欲殺之。今建在,可 徵問,具知淮南」王陰事。書既聞,上以其事下廷尉,河 南治。是歲,元朔六年也。故辟陽侯孫審卿善丞相公 孫弘,怨淮南厲王殺其大父,陰求淮南事而搆之於 弘。弘乃疑淮南有畔逆計,深探其獄,河南治。建辭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