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1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於齊、趙也,非所敢欲伐也。曰:『夫無謀人之心而令人

疑之殆;有謀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謀未發而聞於 外,則危。今臣聞王居處不安,食飲不甘,思齊報齊,身 自削甲札,妻自組《甲絣》,曰:『有大數矣,有之乎』』?」王曰:「子 聞之,寡人不敢隱也。我有深怨積怒於齊,而欲報之, 二年矣。齊者,我讎國也。故寡人之所欲報也,直患國 敝,力不足矣。子能以燕報齊,寡人奉國而委之於子 矣。」對曰:「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獨戰則不能 有所附,則無不重,南附楚則楚重,西附秦則秦重,中 附韓、魏則韓、魏重。且苟所附之國重,此必使王重矣。 今夫齊王,長主也,而自用也。南攻楚五年,稸積散;西 困秦三年,民憔悴,士罷敝;北與燕戰,覆三軍,獲二將, 而又以其餘兵南面西舉五千乘之勁宋,而包十二 諸侯。此其君之欲得也,其民力竭也,安猶取哉?且臣 聞之,數戰則民勞,久師則兵敝。」王曰:「吾聞齊有清濟 濁河,可以為固,有長城鉅防,足以為塞。誠有之乎?」對 曰:「天時不與,雖有清濟濁河,何足以為固?民力窮敝, 雖有長城鉅防,何足以為塞?且異日也,濟西不役,所 以備趙也;河北不師,所以備燕也。今濟西、河北盡以 役矣,封內敝矣。夫驕主必不好計,而亡國之臣貪於 財。王誠能毋愛寵子母弟以為質,寶珠玉帛以事其 左右,彼且德燕而輕亡宋,則齊可亡已。」王曰:「吾終以 子受命於天矣。」曰:「內寇不與,外敵不可拒。王自治其 外,臣自敝其內,此乃亡之之勢也。」 蘇代為《燕說齊》, 未見齊王,先說淳于髡曰:「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 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 立於市,人莫與言。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 朝之費』。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 倍。今臣欲以駿馬見於王,莫為臣先後者,足下有意 為臣伯樂乎?臣請獻白璧一雙,黃金千鎰,以為馬食。」 淳于髡曰:「謹聞命矣。」乃入言之王而見之。齊王大說。 蘇子、 陳翠合齊、燕,將令燕王之弟為質於齊,燕王 許諾。太后聞之,大怒曰:「陳公不能為人之國,則亦已 矣,焉有離人子母者!老婦欲得志焉。」陳翠欲見太后。 王曰:「太后方怒子,子其待之。」陳翠曰:「無害也。」遂入見。 太后曰:「何臞也?」太后曰:「賴得先王鴈鶩之餘食,不宜 臞者。臞者,憂公子之且為質於齊也。」陳翠曰:「人主之 愛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非徒不愛子也,又不愛丈 夫子獨甚。」太后曰:「何也?」對曰:「『太后嫁女諸侯,奉以千 金,齎地百里,以為人之終也。今王願封公子,百官持 職,群臣效忠,曰公子無功不當封』。今王之以公子為 質也,且以為公子功也,而太后弗聽,臣是以知人主 之不愛丈夫子獨甚也。且太后與王幸而在,故公子 貴。太后千秋之後,王棄國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賤於 布衣,故非。及太后與王封公子,則公子終身不封矣。」 太后曰:「老婦不知長者之計。」乃命公子乘車制衣為 行具。 燕王噲既立,蘇秦死於齊。蘇秦之在燕也,與 其相子之為婚,而蘇代與子之交。及蘇秦死,而齊宣 王復用蘇代。燕噲三年,與楚、三晉攻秦,不勝而還。子 之相燕,貴重,主斷。蘇代為齊使於燕,燕王問之曰:「齊 宣王何如?」對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對曰:「不信其臣。」 蘇代欲以激燕王,以厚任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 之。子之因遺蘇代百金,聽其所使。鹿毛壽謂燕王曰: 「不如以國讓子之。人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於許由, 由必不受,有讓天下之名,實不失天下。今王以國讓 相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與堯同行也。」燕王因舉 國屬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授益而以啟人為吏,及 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友黨攻益 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也,其實令啟自取 之。今王言屬國子之而吏無非太子人者,是」名屬子 之。而太子用事,王因收印,自三百里石吏而效之子 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 決子之。 初,蘇秦弟厲因燕質子而求見齊王,齊王 怨蘇秦,欲囚厲,燕質子為謝,乃已,遂委質為臣。燕相 子之與蘇代婚,而欲得燕權,乃使蘇代侍質子於齊。 齊使代報燕,燕王噲問曰:「齊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 也?」曰:「不信其臣。」於是燕王專任子之,已而讓位,燕大 亂。齊伐燕,殺王噲子之燕,立昭王。而蘇代、厲遂不敢 入燕,皆終歸齊,齊善待之。蘇代過魏,魏為燕執代。齊 使人謂魏王曰:「齊請以宋封涇陽君,秦不受。秦非不 利有齊而得宋地也,不信齊王與蘇子也。今齊魏不 和如此其甚,則齊不欺秦。秦信齊。齊、秦合涇陽有宋 地,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而不信蘇 子矣。齊、秦不合,天下無變,伐齊之形成矣。」於是出蘇 代代之宋,宋善待之。

按《韓子》:「燕王欲傳國於子之也,問之潘壽,對曰:『禹愛 益而任天下於益,已而以啟人為吏,及老而以啟為 不足任天下,故傳天下於益,而勢重盡在啟也。已而 啟與友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而 實令啟自取之也。此禹之不及堯、舜明矣。今王欲傳 之子之,而吏無非太子之人者也,是名傳之而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