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8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圖。宋氏通侯,乃宜隨運省替。但欽德懷義,尚表墳閭, 況功濟區夏,道光民俗者哉!降差之典,宜遵往制。南 康縣公、華容縣公可為侯,萍鄉縣侯可為伯,減戶有 差,以繼劉穆之、王弘、何無忌後。」五月丙午,詔曰:「宸運 革命,引爵改封。宋氏第秩,雖宜省替,其有預效屯夷, 宣力齊業者,一任本封,無所減降。」有司奏留襄陽郡 公張敬兒等六十二人,除廣興郡公沈曇亮等百二 十二人。壬子,詔封佐命文武功臣,新除司徒褚淵等 三十一人進爵增戶,各有差。冬,十一月甲申,封功臣 驃騎長史江謐等十一人爵,戶各有差。

建元三年。冬十月戊子,以《河南王世子》「《吐谷渾》《度易 侯》」為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按:《南齊書高帝本紀》云云。

明帝建武元年冬進王敬則等爵邑

按《南齊書明帝本紀》:建武元年:「冬十一月甲戌,大司 馬尋陽公王敬則等十三人進爵邑各有差。」

建武三年春正月丁酉,以陰平王楊炅子崇祖為沙 州刺史,封陰平王。

按:《南齊書明帝本紀》云云。

建武四年。冬十一月丙辰,「以氐楊靈珍為北《秦州刺 史》、仇池公、武都王。」

按:《南齊書明帝本紀》云云。

武帝天監元年降省齊世王侯大封文武功臣

按《梁書武帝本紀》,天監元年「夏四月丙寅,高祖即皇 帝位。詔曰:『興運升降,前代舊章。齊世王侯,悉皆降省, 其有效著艱難者,別有後命』。是日,詔封文武功臣新 除車騎將軍夏侯詳等十五人為公侯,食邑各有差。 閏四月丁酉,以行宕昌王梁彌邕為安西將軍、河涼 二州刺史,正封宕昌王。六月庚戌,以行北秦州刺史」 楊紹先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八月乙已,平北將軍、 西涼州刺史象舒彭進號安西將軍,封鄧至王。 天監四年夏四月丁巳,以行宕昌王梁彌博為安西 將軍、河涼二州刺史、宕昌王。

按:《梁書武帝本紀》云云。

天監七年。春正月戊子,以元樹為恆、朔二州都督,封 魏郡王。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南史本紀》云云。

普通六年春正月甲戌以元法僧為司空封始安郡王二月辛巳改封法僧為宋王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南史本紀》云云。

大通二年夏四月辛丑魏郢州刺史元願達以義陽降封願達為樂平王

按:《梁書武帝本紀》云云。

中大通四年封元景隆等為王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南史本紀》中:「大通四年, 春二月壬寅,以太尉元法僧還北王魏,以侍中元景 隆為徐州刺史,封彭城郡王;通直常侍元景宗為青 州刺史,封平昌郡王,隨法僧北侵。冬十二月丙子,魏 彭城王尒朱仲遠來奔,以為定洛將軍,封河南王,北 侵,隨所剋土,使自封建。」

中大通六年封《元慶和》為魏王。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南史本紀》,「六年冬十月 丁卯,以信武將軍元慶和為鎮北將軍,封魏王。」

大同二年封元羅為東郡王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南史本紀》。「大同二年夏 五月癸卯。以魏涼州刺史元羅為青冀二州刺史。封 東郡王。」

大同七年春二月乙巳,以行宕昌王梁彌泰為平西 將軍、《河梁》二州刺史、宕昌王。

按:《梁書武帝本紀》云云。

太清元年春封侯景為河南王

按《梁書武帝本紀》:「太清元年春二月庚辰,魏司徒侯 景求以豫章、廣、潁、洛陽、西揚、東荊、北荊、襄、東豫、南兗、 西兗、齊等十三州內屬。壬午,以景為大將軍,封河南 王,大行臺承制如鄧禹故事。」

陳置爵自「開國公」至「關外侯」,凡九等。

按《文獻通考》:「陳置九等爵,有開國郡縣公,開國縣侯, 開國縣伯,開國縣子,開國縣男,沐食侯,鄉、亭侯,關內 侯、關外侯。」

宣帝太建十年詔在軍者賜爵二級

按《陳書宣帝本紀》:太建十年「夏四月庚戌,詔曰:『懋賞 之言,明於訓誥,挾纊之美,著在撫循。近歲薄伐,廓清 淮、泗,摧鋒致果,文武畢力,櫛風沐雨,寒暑亟離,念功 在茲,無忘終食,宜班榮賞,用酬厥勞。應在軍者,可並 賜爵二級,并加賚卹,付選即便量處』。」

太建十二年封司馬《消難》為隨郡公。

按《陳書宣帝本紀》,「十二年秋八月己未,周使持節、上 柱國、鄖州總管、滎陽郡公司馬消難以鄖、隨、溫、應、土、 順、沔、儇、岳等九州,魯山、甑山、沌陽、應城、平靖、武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