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0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故位。韓氏請救于齊。宣王召大臣而謀曰:「蚤救孰與 晚救?」騶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則韓且折而 入於魏,不如蚤救之。」《孫子》曰:「夫韓、魏之兵未弊而救 之,是吾代韓受魏之兵,顧反聽命於韓也。且魏有破 國之志,韓見亡,必東面而愬於齊矣。吾因深結韓之 親而晚承魏之弊,則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 乃陰告韓之使者而遣之。韓因恃齊,五戰不勝而東 委國於齊。齊因起兵,使田忌、田嬰將孫子為師,救韓、 趙以擊魏,大敗之馬陵,殺其將龐涓,虜魏太子申。其 後三晉之王皆因田嬰朝齊王於博望,盟而去。 按《通鑑綱目》:顯王二十八年,魏伐韓,齊伐魏以救韓, 殺其將龐涓,虜太子申。

韓恃齊,五戰不勝,而東委國於齊。齊因起兵,使田忌將孫子為師以救韓,直走魏都。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魏人亦大發兵,使太子申將以禦齊師。《孫子》曰:「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乃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竈,明日為五萬竈,「又明日為三萬竈。」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率輕銳倍日并行逐之。《孫子》度其暮當至馬陵,馬陵道陿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砍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此樹下!」令萬弩夾道而伏,期日暮見火舉而俱發,魏師大亂。涓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大敗魏師,虜太子申。按魏世家及國策作齊救趙齊世家及綱目俱云救韓並存以備攷

顯王二十九年,秦擊魏,虜公子卬魏徙都大梁,以公 子赫為太子。

按《史記秦本紀》:孝公二十二年,衛鞅擊魏,虜魏公子 卬,封鞅為列侯,號商君。按《魏世家》:惠王三十一年, 秦、趙、齊共伐我,秦將商君詐我將軍公子卬而襲奪 其軍,破之。秦用商君東地至河,而齊、趙數破我安邑 近秦,於是徙治大梁,以公子赫為太子。

顯王三十一年,商君歸魏,不納。

按《史記魏世家》:「惠王三十三年,秦孝公卒,商君亡秦 歸魏,魏怒,不入。」

顯王三十二年,魏、齊會于平阿。孟軻、鄒衍、淳于髡至 梁。

按《史記魏世家》:「惠王三十五年,與齊宣王會平阿南。 惠王數敗於軍旅,卑禮厚幣以招賢者。鄒衍、淳于髡、 孟軻皆至梁,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 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醜 之,叟不遠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將何以利吾國』?孟 軻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則大夫欲利,大』」 夫欲利,則庶人欲利。上下爭。欲利國,則危矣。「為人君, 仁義而已矣,何以利為?」

顯王三十四年,齊、魏會于甄。

按《史記魏世家》:「惠王三十六年,復與齊王會甄。是年, 惠王卒,子襄王立。」按通鑑惠王卒于慎靚王二年距此尚有十六年今從之故綱內不

書卒立

顯王三十五年,魏與諸侯會于徐州。按通鑑為魏惠王三十七年 按《史記魏世家》:「襄王元年,與諸侯會徐州,相王也。」 按《通鑑綱目》:「顯王三十五年,齊、魏會徐州以相王。」 顯王三十六年,魏、趙、韓、燕、齊、楚合從以擯秦,以蘇秦 為約從長,并相六國。

按《戰國策》,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曰:「大王之地,東有 鴻溝、陳、汝,南有許、鄢、昆陽、邵陵、舞陽、新郪,東有淮、潁、 沂、黃、煮棗無疏,西有長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燕、酸 棗,地方千里,名雖小,然而廬田廡舍,曾無所芻牧。牛 馬之地,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無以異 于三軍之眾。臣竊料之,大王之國不下于楚,然橫人 訹王,外交強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國患,不被其 禍。夫挾強秦之勢,以內劫其主,罪無過此者。且魏,天 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 事秦,稱東藩,築帝宮,受冠帶,祠《春秋》,臣竊為大王愧 之。臣聞越王勾踐以散卒三千禽夫差於干遂,武王 卒三千人,革車三百乘,斬紂於牧之野,豈其士卒眾 哉?誠能振其威也。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餘萬, 蒼頭二十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 千疋,此其過越王勾踐、武王遠矣。」今乃劫於群臣之 說,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質,故兵未用而國 已虧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姦臣,非忠臣也。夫為 人臣,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顧其 後,破公家而成私門,外挾強秦之勢,以內劫其主,以 求割地。願大王之熟察之也!《周書》曰:『綿綿不絕,蔓蔓 若何?毫毛不拔,將成斧柯,前慮不定,後有大患,將奈 之何?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無強 秦之患。故敝邑趙王使使臣獻愚計,奉明約,在大王 詔之』。」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嘗得聞明教,今主君以趙 王之詔詔之,敬以國從」

按:《通鑑綱目》:「顯王三十六年,燕、趙、韓、魏、齊、楚合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