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6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因天變求去甚力,帝輒慰留。及請誅劉瑾不克,遂與 健同致仕歸。頒敕禮數俱如健,而瑾怨遷未已。焦芳 既附瑾,亦憾遷嘗舉王鏊自代,不及已,乃取中旨勒 罷其弟兵部主事迪,斥其子編修丕為民。遣使四出 偵察,無所得,則摭遷前為內閣時浙江應詔舉懷才、 抱德士,餘姚周禮、徐子元、許龍,上虞徐文彪,皆遷同 鄉,而草詔由健,欲因此為罪。矯旨謂「天下至大,豈無 應詔者,何餘姚隱士之多耶?」遂下禮等詔獄,屬主者。 詞連健、遷。瑾持至閤,欲逮二人,籍其家,賴東陽力解, 瑾意少釋。芳從旁厲聲曰:「縱輕貸,亦當除名。」既而旨 下,果如芳言。禮等咸戍邊。吏部尚書劉宇阿瑾意,劾 兩司以下訪舉失實,皆得罪,坐罰米,有削籍者。且詔 「自今餘姚人毋選京官,著為令。」未幾,給事中李憲、御 史顏正等,請奪健、遷及尚書馬文升、劉大夏、韓文、許 進等誥命,為奸回小人戒奪者六百七十五人。當是 時,人皆為遷危,而遷與客圍棋賦詩自若。瑾誅,復職 致仕。世宗即位,遣使存問,起迪參議。丕復官翰林。遷 乃遣子正入謝,勸帝勤學,法祖聽諫。優旨荅之。嘉靖 二年復詔有司存問。六年,大學士費宏舉遷自代。楊 一清欲阻張璁,亦力舉遷。帝乃遣行人齎手敕即家 起之,命撫、按官敦促上道。時遷年七十九矣,不得已 拜命。比至,而璁已入閣。一清以官尊於遷,無相下意。 遷居位數月,力求去。帝待遷愈厚,以天寒免朝參,除 夕賜御製詩。及以病告,則遣醫賜藥餌,光祿致酒餼, 使者相望於道。遷竟以次年正月辭歸。十年卒於家, 年八十有三。贈太傅,諡「文正。」迪,仕至廣東布政使。丕, 鄉試第一,進士及第。歷官吏部左侍郎,贈禮部尚書。

李東陽

按《明外史》本傳:「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師。 四歲能徑尺書。景帝召試之,甚喜,抱置膝上,賜果鈔 還其家。後兩召講《尚書大義》,稱旨,命入京學。天順六 年,年十六,舉順天鄉試,遂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四年,《憲宗實錄》成, 由左庶子兼侍講學士,進太常少卿,兼官如故。東陽」 盛有文名,不為當軸所喜,至五年,始得與講筵。旱災 求言,東陽條摘《孟子》七篇大義,附以時政得失,累數 千言上之。帝稱善。閣臣徐溥等以詔敕繁,請如先朝 王直故事,設官專領。乃擢東陽禮部右侍郎兼侍讀 學士,入內閣專典誥敕。八年,以本官直文淵閣,參預 機務,與謝遷同日登用。時政闕失,輒偕溥等盡言極 諫。東陽工古文辭,閣中疏草必屬之,疏出多為人傳 誦。久之,進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十 七年,重建《闕里廟》成,奉命往祭。還,上疏言:「臣奉使遄 行,適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麥已枯,秋禾未種。輓舟者 無完衣,荷鋤者有菜色。盜賊縱橫,青州尤甚。南來人 言,淮、揚諸府,流亡載」道,掘胔而食。江南、浙東,方數千 里,戶口消耗,軍伍空虛,庫無旬日之儲,官缺累歲之 俸。東南財賦所出,一歲之饑,已至於此。北地呰窳,素 無積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變之生,恐不可測。言 及於斯,可為痛哭。臣自非經過其地,則雖久處官曹, 日理章疏,猶不得其詳,況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者耶? 《道路》言:「穴食太眾,國用無經,差役頻煩,科派重疊。京 城土木繁興,供役軍士,財力交殫,每遇班操,寧死不 赴。勢家鉅族,田連郡縣,猶請乞不已。親王之國,供億 至二三十萬。游手之徒,託名皇親僕從,每於關津都 會大張市肆,網羅商稅。國家建都於北,仰給東南,商 賈驚散,大非細故。更有織造內官,縱群小掊擊閘河, 官吏莫不奔駭,鬻販窮民,所在騷然,此又臣所目擊 者。夫閭閻之情,郡縣不得而知也;郡縣之情,廟堂不 得而知也;廟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於容隱, 成於蒙蔽,容隱之端甚小,蒙蔽之禍甚深。臣在山東, 伏聞陛下以災異屢見,敕群臣盡言無諱,然詔旨頻 降,章疏畢陳,而事關內廷貴戚者,動為掣肘。累歲經 時,俱見遏罷。誠恐今日所言,又為虛文。乞取從前內 外條奏,詳加採擇,斷在必行。」帝嘉歎,悉付所司。因再 疏自劾求退,不許。明年與劉健、謝遷同受顧命。武宗 立,屢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數諫帝失德,不見省。及劉 瑾入司禮,與健等即日辭位。而東陽獨留,恥之,再疏 懇請,不許。健等瀕行,東陽祖餞泣下。健正色曰:「何哭 為?使當日力爭,與我輩同去矣。」東陽嘿然。是時,中外 大權皆歸瑾,務摧抑縉紳。而焦芳既入閣,助之虐老 成忠直士,放逐殆盡。東陽悒悒不得志。然遇傳免日 講,日晏視朝,每拜疏切諫。瑾兇暴日甚,無所不訕侮, 於東陽,猶陽禮敬。凡瑾所為亂政,彌縫其間,亦多所 補救。尚寶卿崔璿、副使姚祥、郎中張瑋以違制乘肩 輿,給事中安奎、御史張彧以覈邊餉失瑾意,皆荷重 校幾死。東陽力救,璿等謫戍,奎、彧得釋。三年六月朝 退,有遺《匿名書》於御道,數瑾罪者。詔百官悉跪奉天 門外。頃之,令大僚及翰林皆出,執庶僚三百餘人下 詔獄。次日,東陽等力救未報。瑾廉知乃同類所為,眾 獲宥。東陽又疏言數事,章下所司覆奏,有所輕減。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