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6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怒,矯旨詰責數百言,中外駭歎。瑾患盜賊日滋,欲 戍其家屬。東陽力爭,或自陳捕盜七十人功。所司乞 詰鄰伍及為之囊橐者,將以新例處之。東陽言:「如是 則百年之案,皆可追論也。」由是俱得免。東陽既求去 不得,委蛇避禍,而焦芳疾東陽位已上,日夕搆之瑾。 瑾乃令人摘《通鑑纂要》小疵為東陽等罪,而除謄錄 官數人名,欲因以及東陽。東陽大窘,度勢不能爭,屬 芳與張綵為解,乃已。瑾久亦安之。當其威虐烜赫時, 東陽婉言曉譬,屢見聽從。劉健、謝遷、劉大夏、楊一清 及平江伯陳熊輩,幾得危禍,皆賴東陽而解。其潛移 「默奪,保全善類」,天下亦陰受其庇,而氣節之士多非 之。侍郎羅𤣱上書,勸其早退,至「請削門生籍。」東陽得 書,俛首長歎而已。焦芳既與中人為一,王鏊雖持正, 亦不能與瑾抗。東陽乃援楊廷和共事,差倚以自強。 已而鏊辭位,劉宇代之,未幾去。繼以曹元皆瑾黨也, 以故東陽勢益孤。東陽前已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後 瑾欲加芳官,詔東陽食正一品祿。久之,摘《會典》中譌 謬,奪所加祿。居數日,以《孝宗實錄》成,旋復之。蓋東陽 亦不免狎侮矣。五年春,帝以久旱下詔恤刑。東陽等 因上詔書所未及者數條,帝悉從之。巳,法司劉璟等 畏瑾,減死者止二人。其秋瑾誅,東陽乃上疏自列曰: 「臣備員禁近,與瑾職掌相關。凡調職撰敕,或被駁再 三,或徑自改竄。或持回私室,假手他人。或遞出謄黃, 逼令落槁。真假混淆,無從別白。臣雖委曲匡持,期於 少濟,而因循隱忍,所損亦多。理宜黜罷。」帝慰留之。以 平寘鐇加特進左柱國,廕一子尚寶司丞。為御史張 芹所劾。帝怒,奪芹俸。東陽亦乞休,辭廕不許。時焦芳、 曹元已罷,而劉忠、梁儲入,政事一新。然張永、魏彬、馬 永成、谷大用等猶用事,帝嬉遊如故,皇子未生,多居 宿於外。又議大興豹房之役,建寺觀於禁中。東陽等 憂之,前後上章切諫,不報。霸州盜劉六等亂起,侍郎 陸完方出師涿州,賊已至固安,京師震動。帝乃召對 東陽、廷和儲於左順門,欲召還完軍,東陽稱善。因言: 「賊本烏合,朝廷賞罰明信,使諸將效力,賊自不足平。」 帝曰:「然。」遂慰勞,賜羊酒而退。時帝久不接大臣,及是 但答問數言,無所獻替,人益責望東陽。七年,東陽等 以京師及山西、陝西、雲南、福建相繼地震,而帝講筵 不舉。視朝久曠,宗社祭享不親,禁門出入無度。谷大 用仍開西廠,屢上疏極諫,帝亦終不聽。九載秩滿,兼 支大學士俸。河南賊平,廕子世錦衣千戶。再疏力辭, 改廕六品文官。其冬,帝欲調宣府軍三千入衛,而以 京軍更番戍邊。東陽等力持不可。大臣、臺諫皆以為 言。中官旁午索草敕,帝坐乾清宮門趣之。東陽等終 不奉詔。明日,竟出內降行之。江彬等遂以邊兵入衛 豹房,小人「愈得志矣。」東陽以老疾乞休,前後章數上, 至是始許。賜敕給廩隸如故事。又四年卒,年七十。贈 太師,諡文正。東陽事父淳,有孝行。初官翰林時,常飲 酒至夜深,父不就寢,忍寒待其歸,自此終身不夜飲 於外。為文典雅流麗,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工篆隸 書碑版篇翰,照耀四裔,獎成後進,推挽才彥,學士大 夫出其門者,率粲然有所成就。自明興以來,宰臣以 文章領袖縉紳者,楊士奇之後,東陽而已。立朝五十 年,清節不渝。既罷政居家,購請詩文書篆者,填塞戶 限,頗資以給朝夕。一日,夫人方進紙墨,東陽有倦色, 夫人笑曰:「今日設客,可使案無魚菜耶?」乃欣然命筆, 移時而罷。其風操如此,故與楊一清善。及疾亟,一清 視之,東陽以諡為憂。一清曰:「本朝無諡文正者,請以 奉公。」東陽自床上頓首謝,竟得之。

王鏊

按《明外史》本傳:「鏊字濟之,吳人。父琬,光化知縣。鏊年 十六,隨父讀書,國子監,諸生爭傳誦其文,侍郎葉盛、 提學御史陳選奇之,稱為天下士。成化十年鄉試,明 年會試俱第一。廷試第三,授編修。杜門讀書,避遠權 勢。弘治初,遷侍講學士,充講官。中貴李廣導帝遊西 苑,鏊講《文王》,不敢盤于遊田,反覆規切,帝為動容。講」 罷,謂廣曰:「講官指若曹耳。」壽寧侯張巒故與鏊有連, 及巒貴,鏊絕不與通。東宮出閤,大臣請選正人為宮 僚,鏊以本官兼諭德。尋轉少詹事,擢吏部右侍郎。嘗 奏陳邊計,略言:「昨火篩入寇,大同危於倒懸。陛下宵 旰不寧,命將出師,而緣邊諸將皆嬰城守,無一人敢 當其鋒者。幸天誘其衷,使自解去。今急宜選將練兵, 乃中外泰然,便若無事,此臣所不解也。今日可畏者, 在中國,不在邊疆。火篩小王子不足畏,而嬖倖亂政, 功罪不明,委任不專,法令不行,邊圉空虛,人心離散, 深可畏也。」請治副總兵姚信擁兵不進之罪。起致仕 尚書秦紘為總制。輟傳奉之祿以祿邊將,舍無名之 賞以賞邊民。又言:「科舉外,宜倣前代制科,如博學宏 詞之類,以收異材。六年一舉,舉不過十餘人。其翹然 出類者,授之翰林,餘補科道、部屬、中書先有官者,加 秩。數年之後,士類濯磨,必以通經學古為高,脫去謏 聞之陋。」時不能用。尋以父憂歸。正德元年起左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