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8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冊立儀上。帝怒,俱奪俸,意復變。鳳翔又疏爭,不報,遂 請告去。二十年,禮部左侍郎韓世能去,張一桂未任 而卒,復起鳳翔代之。尋改吏部,拜南京禮部尚書,以 養親歸。再起故官,力以親老辭。久之,母卒,遂不出,卒 於家。天啟初,諡《文簡》。

韓世能

按《明外史黃鳳翔傳》:「韓世能,字存良,長洲人。鳳翔同 年進士,由庶吉士授編修,與修世宗、穆宗實錄,充經 筵日講官,歷侍讀祭酒、禮部侍郎,教習庶吉士館閣 文字,是科為最盛。世能嘗使朝鮮,贈遺一無所受。」

唐文獻

按《明外史郭正域傳》:「唐文獻,字元徵,華亭人。萬曆十 四年進士第一。自修撰歷詹事。既爭正域事,遂失政 府意,不獲大用。尋拜禮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初,文 獻出趙用賢門,以名節相矜許。同年生給事中李沂 劾張鯨,被廷杖,文獻掖之出,資給其湯藥。荊州推官 華玨忤稅監,逮下詔獄,文獻力周旋,得無死。掌翰林」 日,當考察,執政欲庇一人,執不許。卒官。贈禮部尚書, 諡文恪。

楊道賓

按《明外史郭正域傳》:「楊道賓,字惟彥,晉江人。萬曆十 四年進士第二,授編修,累遷國子祭酒、少詹事、禮部 右侍郎,掌翰林院事,轉左,改掌部事。嘗因星變,請釋 逮繫知縣滿朝薦等,又請亟舉朝講大典。皆不報。南 京大水,疏陳時政,略言宮中夜分方寢,日旰未起,致 萬幾怠曠。請夙興夜寐,以圖治功。」時御便殿,與大臣 面決大政章疏及時批答,毋輒留中及從內降。帝優 旨報聞,皇太子輟講已四年,道賓極諫,引唐宦官仇 士良語為戒。其冬,天鼓鳴,道賓言:「天之視聽在民,今 民生顛躓,無所赴愬,天若代為之鳴,宜急罷礦使,更 張闕政,以和民心。」帝不聽。踰年卒官。

陶望齡

按《明外史郭正域傳》:「陶望齡,字周望,會稽人。父承學, 南京禮部尚書。望齡少有文名,舉萬曆十七年會試 第一,殿試一甲第三,授編修,歷官國子祭酒。篤嗜良 知之說,所宗者周汝登,與弟奭齡,皆講學有盛名。然 其言曰:『明道、陽明之於佛氏,陽抑而陰扶。蓋不免雜 禪教云。卒諡文簡』。」

吳中行

按《明外史》本傳:「中行字子道,武進人。父性,兄可行,皆 進士。性尚寶丞,可行修撰。中行甫冠,舉鄉試,性誡無 躁進,遂不赴會試。隆慶五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 修。大學士張居正,中行座主也。萬曆五年,居正遭父 喪,奪情視事。御史曾士楚、吏科都給事中陳三謨倡 疏奏留,舉朝和之,中行獨憤。適彗出西南,長竟天,詔」 百官修省,中行乃首上疏曰:「居正父子,異地分暌,音 容不接,積而至於十有九年,一旦長棄數千里外。陛 下不使匍匐星奔,憑棺一慟,必欲其違心抑情,銜哀 茹痛於廟堂之上,而責以訏謨遠猷,調元熙載,豈情 也哉?」居正每自言:「謹守聖賢義理,祖宗法度。宰我欲 短喪子,曰:『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王子請數 月之喪。孟子曰『雖加一日愈於已』。聖賢之訓何如也? 在《律》,雖編氓小吏,匿喪有禁,惟武人得墨縗從事,非 所以處輔弼也。即云起復,有故事,亦未有一日不出 國門遽起視事者。祖宗之制何如也?事繫萬古綱常, 四方視聽,惟今日無過舉,然後後世無遺議。銷變之 道無踰此者』。」疏既上,以副封白居正。居正愕然曰:「疏 進耶?」中行曰:「未進,不敢白也。」明日,趙用賢疏入。又明 日,艾穆、沈思孝疏入。居正怒,謀於馮保,欲廷杖之。翰 林院侍講趙志皋、張位、于慎行、張一桂、田一㒞、李長 春,修撰習孔教、沈懋學俱具疏救,格不入。學士王錫 爵乃會詞臣數十人,求解於居正,弗納,遂杖中行等 四人。明日進士鄒元標疏爭,亦廷杖。五人者直聲震 天下,中行、用賢並稱「吳、趙。」南京御史朱鴻謨疏救五 人,亦被斥。中行等受杖時,陰雲蔽空,天鼓大震。杖畢, 校尉以布曳出長安門,舁以板扉,即日驅出都城。中 行氣息已絕,中書舍人秦柱挾醫至,投藥一匕乃蘇, 輿疾南歸,刲去腐肉數十臠,大者盈掌,深者至寸,一 肢遂空,居正怒不已。九年大計京官,列五人察籍錮 不復敘。居正死,士楚當按蘇、松,憮然曰:「吾何面目見 吳、趙二公。」遂引疾去。三謨已,擢太常少卿,尋與士楚 俱被劾削籍。廷臣交薦中行,召復故官,進右中允,直 經筵。大學士許國攻李植,江東之詆中行,用賢為其 黨。中行奏辨,因乞罷,不許。再遷右諭德。御史蔡系周 劾植復侵中行。中行求去,章四上。詔賜白金、文綺,馳 傳歸。言者屢薦執政,抑不召。久之,起侍講學士,掌南 京翰林院。同里僉事徐常吉嘗訟中行,事已解,給事 中王嘉謨復摭舊事劾之,命家居俟召。尋卒。後贈禮 部右侍郎。子亮元,從子宗達。亮官御史,坐累貶官,終 大理少卿。元,江西參政宗達少師、中極殿大學士。亮 尚志節,與顧憲成諸人善,而元深疾東林,所輯《吾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