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8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希烈。又希烈妻祖母郭及妻妹封並逮捕京師,此三 人留之無益,請寘境上,以贖真卿。」先降詔書,分明諭 告。且希烈知真卿人「望,不敢加害,既無嫌隙,但因循 未遣耳。若歸其親愛,賊亦何恡還一使哉?臣又聞真 卿所遣兄子峴及家僮從官奉表來者五輩,皆留中。 其子頵等拳拳實希一見,望許休澣,告以安否。」疏奏, 盧杞持之,不報。朱泚反詭姓名伏匿城中,著《史遁先 生傳》。京師平,擢左拾遺。詔復用杞為刺史,薦與陳京、 趙需等論杞姦惡,傾覆不當。用入對挺確,德宗納之。 貞元元年,帝親郊,時更兵亂,禮物殘替,用薦為太常 博士,參綴典儀,略如舊章。刑部尚書關播持節送咸 安公主於回紇,以薦為判官。還遷工部員外郎。久之, 擢諫議大夫,復為史館修撰。方裴延齡用事,中傷俊 良,建白無不當帝意。薦將疏其惡,延齡知之,因言於 帝曰:「諫議論朝政得失,史官書人君善惡,二者不可 兼薦。」改祕書少監。延齡必欲以罪斥廢之,會遣使冊 回鶻毗伽懷信可汗,使薦至回鶻,還為監。吐蕃。贊普 死,擢薦工部侍郎,為弔祭使。薦占對詳辯,三使絕域, 始兼侍御史中丞,後大夫。次赤嶺,被病卒,年六十一, 吐蕃傳其柩以歸。順宗立,問至,贈禮部尚書,諡曰「憲。」 薦自拾遺至侍郎,凡二十年,常兼史館修撰。初,貞元 時,京師旱,帝避正殿,減膳,薦白限日,以應古制。及定 昭德皇后廟樂,遷獻、懿二祖,定太儀位號,大臣祔廟 鼓吹法,莫不參裁,諸儒謂博而詳。所著書百餘篇。子 又新,別有傳。孫讀,字聖用,幼穎解,大中時第進士,鄭 薰辟署宣州幕府,累遷禮部侍郎。中和初,為吏部,選 牒精允,調者丏留二年,詔可,榜其事曹門。後兼弘文 館學士,判院事,卒。

沈既濟

按《唐書》本傳:「既濟,蘇州吳人。經學該明,吏部侍郎楊 炎雅善之。既執政,薦既濟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遺、史 館修撰。」初,吳兢撰《國史》為《則天本紀》,次高宗下。既濟 奏議,以為「則天皇后進以彊有,退非德讓,史臣追書, 當稱為太后,不宜曰上。中宗雖降居藩邸,而體元繼 代,本吾君也,宜稱皇帝,不宜曰廬陵王。睿宗在景龍 前,天命未集,假臨大寶,於誼無名,宜曰『相王』」,未容曰 「帝。」且則天改周正朔,立七廟,天命革矣。今以周廁唐, 列為帝紀,考于《禮經》,是謂亂名。中宗嗣位在太后前, 而敘年製紀,反居其下,方之躋僖公,是謂不智。昔漢 高后稱制,獨有王諸呂為負漢約,無遷鼎革命事。時 孝惠已歿,子非劉氏,不紀呂后,尚誰與哉?議者猶謂 不可。況中宗以始年即位,季年復祚,雖尊名中奪,而 天命未改,足以首事表年,何所拘閡,而列為二紀?魯 昭公之出,《春秋》歲書其居,曰:「公在乾侯」,「君在」雖失位, 不敢廢也。請省《天后紀》合《中宗紀》,每歲首必書孝和 在所以統之,曰「皇帝在房陵,太后行某事,改某制。」紀 稱中宗,而事述太后,「名不失正,禮不違常矣。夫正名 所以尊王室,書法所以觀後嗣。且太后遺制,自去帝 號及孝和上諡,開元冊命,而后名不易。今祔陵配廟, 皆以后禮,而獨承統于帝,是有司不時正,失先旨。若 后姓氏名諱、才藝智略,崩葬日月,宜入《皇后傳》題,其 篇曰『則天順聖武皇后』」云。議不行。德宗立,銳于治。建 中二年,詔中書、門下兩省分置待詔官三十,以見官、 故官若同正、試攝九品以上者,視品給俸,至稟餼、幹 力、什器、館宇,悉有差,權公錢收子贍用度。既濟諫曰: 「今日之治,患在官煩,不患員少;患不問,不患無人。兩 省官自常侍、諫議、補闕、拾遺四十員,日止兩人待對, 缺員二十一員未補。若謂見官不足與議,則當更選 其人。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闕,何事官外置官?」 夫置錢取息,有司之權制,非經制法。今置員三十,大 抵費月不減百萬,以息準本,須二千萬,得息百萬,配 戶二百,又當復除。其家且得入流,所損尤甚。今關輔 大病,皆言百司息錢,毀室破產,積府縣未有以革。臣 計天下財賦,耗斁大者唯「二事:一兵資,二官俸,自它 費十不當二者一。所以黎人重困,杼軸空虛。何則?四 方形勢,兵未可去,資費雖廣,不獲已為之。又分以閑 官冗食,其弊奈何?藉舊而置猶可,若之何加焉?」事遂 寢。炎得罪,既濟,坐貶處州司戶參軍。後入朝,位禮部 員外郎,卒。撰《建中實錄》,時稱其能。子傳師。

吳通元

按《唐書》本傳:「通元,海州人。與弟通微皆博學善文章。 父道瓘,以道士詔授太子諸王經,故通元等皆得侍 太子游,太子待之甚善。始,通元舉神童,補祕書正字, 又擢文辭清麗科,調同州司戶參軍。德宗立,弟兄踵 召為翰林學士。頃之,通微遷職方郎中,通元起居舍 人,並知制誥。凡帝有譔述,非通元筆未嘗慊與陸贄」、 吉中孚、韋執誼並位,贄文高有謀,特為帝器遇,且更 險難有功,通元等特以東宮恩舊進昵而不禮,見贄 驟擢,頗媢恨。贄自恃勁正,屢短通元于帝前,欲斥遠 之。即建言:「承平時工藝書畫之冗,皆待詔翰林而無 學士。至德以來,命集賢學士入禁中草書,詔待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