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8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七十一卷目錄

 翰林院部名臣列傳六

  宋三

  孔武仲      周常

  程頤       顏復

  呂希哲      徐勣

  綦崇禮      胡交修

  勾濤       常同

  沈銖       劉章

  黃中       劉儀鳳

  胡銓       謝諤

  徐應龍      程珌

  徐夢莘      葉味道

官常典第二百七十一卷

翰林院部名臣列傳六

宋三

孔武仲

按《宋史孔文仲傳》:「文仲弟武仲,字常父。幼力學,舉進 士,中甲科,調穀城主簿,選教授齊州,為國子直講。喪 二親,毀瘠特甚,右肱為不舉。元祐初,歷祕書省正字、 校書,集賢校理,著作郎,國子司業。嘗論科舉之弊,詆 王氏學,請復詩賦取士。又欲罷大義,而益以諸經策, 御試仍用三題,進起居郎兼侍講邇英殿,除起居舍」 人。數月,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初罷侍從轉對,專責 以論思。武仲言:「苟不持之以法,則言與不言,將各從 其意,願輪二人次對。」時議祠北郊,久不決,武仲建用 純陰之月親祠,如神州地祗。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 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請從臣為州者,杖以下公坐, 止劾官屬,俟獄成聽大理約法,庶幾「刑不逮貴近,又 全朝廷體貌之意。」遂著為令。徙宣州。坐元祐黨奪職, 居池州,卒,年五十七。元符末,追復之。所著《詩》《書》《論語》 《金華講義》《內外制》《雜文》共百餘卷。

周常

按《宋史》本傳:「常字仲修,建州人。中進士第,以所著《禮 檀弓義》見王安石、呂惠卿,二人稱之,補國子直講、太 常博士。以養親,求教授揚州,年未五十即致仕。久之, 御史中丞黃復薦其恬退,起為太常博士,辭。元符初, 復申前命,兼崇政殿說書,遷著作佐郎。疏言:『祖宗諸 陵器物止用塗金,服飾又無珠玉,蓋務在質素,昭示』」 訓戒。自裕陵至宣仁后寢宮乃施金珠,願收貯景靈 殿以遵遺訓。詔置之奉宸庫。擢起居舍人。鄒浩得罪, 常於講席論救,貶監郴州酒稅。徽宗立,召為國子祭 酒、起居郎。從容言:「自古求治之主,未嘗不以尚志為 先,然溺於富貴逸樂,蔽於諂諛順適,則志隨以喪,不 可不戒。元祐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長,不可偏 棄。」時以天暑,令記注官卯漏正即勿奏事,仍具為令。 常言:「本朝記注,類多兼諫員,故凡言動,得以所聞見 論可否。神宗皇帝時,修注官雖不兼諫職,亦許以史 事於崇政、延和殿直前陳述。陛下於炎暾可畏之候, 暫停進對,亦人情之常。若著為定令,則必記於《日錄》, 傳之史筆,使後人觀之,將以為倦於聽納,而忘先帝 之美意矣。」事遂寢。進中書舍人、禮部侍郎。蔡京用事, 不能容,以寶文閣待制出知湖州。尋又奪職,居婺州, 復集賢殿修撰。卒,年六十七。

程頤

按《宋史》本傳:「頤字正叔,治平、元豐間,大臣屢薦,皆不 起。哲宗初,司馬光、呂公著共疏其行義曰:『伏見河南 府處士程頤,力學好古,安貧守節,言必忠信,動遵禮 法。年踰五十,不求仕進,真儒者之高蹈,聖世之逸民。 望擢以不次,使士類有所矜式』。詔以為西京國子監 教授,力辭。尋召為祕書省校書郎。既入見,擢崇政殿」 說書,即上疏言:「習與智長,化與心成。今人民善教其 子弟,亦必延名德之士,使與之處,以薰陶成性。況陛 下春秋之富,雖睿聖得於天資,而輔養之道不可不 至。大率一日之中,接賢士大夫之時多,親寺人宮女 之時少,則氣質變化,自然而成。願選名儒入侍勸講, 講罷留之,分直以備訪問。或有小失,隨事獻規,歲月 積久,必能養成聖德。」頤每進講,色甚莊,繼以諷諫聞。 帝在宮中,盥而避蟻,問:「有是乎?」曰:「然。誠恐傷之爾。」頤 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神宗喪未除,冬 至百官表賀。頤言:節序變遷,時思方切,乞改賀為慰。 既除喪,有司請開樂置宴,頤又言:「除喪而用吉禮,尚 當因事張樂,今特設宴,是喜之也。」皆從之。帝嘗以瘡 疹不御邇英累日,頤請宰相問安否,且曰:「上不御殿, 太皇不當獨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 相以下始奏請問疾。蘇軾不悅於頤,頤門人賈易、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