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8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以為一代之良史矣朝廷誠得斯人、付以纂述之任、儲之館閣之中、以為異日大用之階、其所關係、夫豈小哉。

漢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經》博士。

臣按:此《五經》博士之始。夫《五經》之在漢有專門之學,故當時各設博士以掌之,然不徒用以訓詁名義而已,於凡朝廷政事之有更張、事體之有疑義、議論之際,博士皆得與焉,輒問以經義何當,漢之政尚經術,猶為近古也如此,後世雖設此官,姑備其名焉爾。誠能復漢之故事,遇國家政事之有可疑者,俾文學經術之士皆得以議論其間,考古引經,以為可否之決。其於明廷議政,未必無所補

《周禮》:「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又有外史,掌四方之志,三 皇、五帝之書。漢氏圖籍所在,有石渠石室,延閤廣 內,貯之於外府。又有御史,居殿中,掌蘭臺祕書及麒 麟、天祿二閣,藏之於內禁。後漢圖書在東觀,桓帝 延禧二年,始置祕書監一人,掌典圖書,考合同異。 唐制,祕書省掌經籍圖書之事,祕書郎掌四部圖籍, 校書郎掌讎校典籍,刊正文章。宋有祕書監,掌古 今經籍圖書、國史實錄、天文曆數之事,官有監、少監、 丞,屬有著作郎、祕書郎、校書、正字,各以其職隸於長 貳。宋太宗因唐制,建昭文、史館、集賢院於禁中,昭 文、集賢置大學士、直學士,史館置監修國史、修譔、直 館,昭文亦置直館,集賢又有修譔、校理之職,名數雖 異,而職務略同。

謝絳曰:「太宗肇造三館,立祕閣。真宗景德中,圖書寢廣,大延天下英俊之士,數臨幸,親加勞問,遞宿廣內,有不時之召。人人力道術、究藝文,知天子尊禮甚勤,而名臣高位繇此其選也。」

臣按:前代藏書之府非止一處,而掌書之官非止一職,名數雖異而職務略同。

「今代圖籍皆藏內閣,所設之官止一典籍焉。」 蓋本朝翰林之官,雖有異名,實無異職。其所儲書,非獨以存前代之舊,蓋將以資儒臣之考閱講究,以開發其聰明,以為異時大用之具也。仰惟太祖開基,既設翰林院,置學士等官。又慮人才非儲養作興,不能有成。乃《洪武癸丑》,命編修張唯等十人入禁中文華堂肄業,詔宋濂為之師。上聽政之暇,輒幸堂中,取其文親評優劣,命光祿給酒饌,每食,皇太子、親王迭為之主,給冬夏衣,時賜白金鞍馬。太宗永樂甲申,命學士解縉選新進士中材質英敏者,得修譔曾棨,編修周述、周孟簡,庶吉士楊相、王英、王直等二十八人,又增周忱為二十九人,俾就文淵閣進其學。且諭之曰:「文淵閣古今載籍所萃,爾各食其祿,日就閣下,恣爾玩索,務實得於己,庶國家皆得爾用。」 命司禮監給筆札,光祿寺供飲饌,分鈔以市膏燭,賜第以為居止。列聖相承,按為故事。每遇開科間,於進士中選其俊異者,如《甲申制》,讀書中祕,以儲養之。前後得人,比諸他進士為多用之,當時有得賢之效,書之史冊,為儒者之榮。是誠一代盛舉也。臣伏讀文皇帝《諭棨等》有曰:「人須立志,志立則功就,未有無志而建功成事者。汝等皆今之英俊,當立志遠大,不可安於小成。」 為學必造道德之微,必具體用之全,為文必馳驅班、馬、韓、歐之間。古之文學之士,豈皆天成,亦積功所致也。一時諸賢,服膺聖訓,莫不奮發立志,勉進學業,皆大有所成就,留者擅文學之名,出者播政事之譽。大哉《皇言》!其所以主張文教,作興人才,為世道慮也,一何遠哉!三代以下所僅見也。嗟乎!賢才不易得,亦不易知。必隨時而取之,不限一時,必多方以試之,不拘一藝,然後賢才畢用而無遺。苟惟取之於此時,而他時則「否,試之以一藝而他藝則否,而欲所用皆得其人難矣。臣請著為定制,一次開科,一次選用,簡擇之餘,乃分諸司觀政。待新進士詣太學行釋菜禮畢,即敕禮部諭俾各錄平日所作文字投獻,封送翰林考訂。其中有辭采文理,其學可進者,別出題試之。其所試之文,與所投之卷相稱,即取以預選,不問年之長幼,質之強弱,苟有器識才思者,即如故事命官教育,以俟其成。若其辭鉤棘而意詭異者,不在所取。三年之後,隨其材器而任使之。每科不必多選,所選不過二十人;每選不必多留,所留不過三五輩。如此則國家儲材以待用者,無非通經學古、明體適用之儒,布諸庶位,列於內外者,又皆」 得夫文學博雅之士,以錯雜於政事理法之間,以潤飾之。臣見天下彬彬然多文雅之士,儒皆真儒,吏非俗吏。凡其製作以華國,施為以輔世者,咸有可稱述者矣。《為治要務》,《用人要術》,莫先於此。

唐武德二年,改內史舍人為「中書舍人。」

臣按:此中書舍人設官之始。然是官也,故隸於中書省,故以「中書舍人」 為名。我朝罷中書省,尚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