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9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禮,彼此皆用雙帖,而此故事廢矣。萬曆初,吾鄉王公 元馭以少詹事學士,而仁和張公為吏部,以一單紅 刺投之。元馭拒不納,必改正乃巳。雖確然守故,不如 次日亦以單紅刺報之,尤為當也。

翰林舊規,凡入館而其人已拜學士者,即不拜學士, 而先登甲第七科者,投刺皆稱晚生,餘不爾也。予入 朝,見分宜首揆,而華亭次之,其登第相去六科,分宜 又不為學士,華亭首揆,而常熟、新鄭次之,科第相去 亦六科,華亭又不為學士,投刺俱稱晚生,已小變矣。 至江陵首揆,而蒲坂次之,相去僅二科,而亦稱晚生, 何也?聞局體自是大變矣。

翰林分考會試,雖本經房而不係所取者,不稱「門生。」 入翰林則稱「門生侍坐」,而至位三品以上,不復敘。嘉 靖甲辰,吾鄉瞿文懿公景淳及第,而太保嚴公訥同 考,皆《詩經》。瞿以齒長,坐,輒據其上,亦不投門生,刺也。 此不可曉。

《快雪堂漫錄》:癸未四月初十日,前輩吳復庵召復官。 吳親兄為吳復庵檢討諱可行,語及近例,衙門入閣 者,講讀以下,不問科第深淺,率用晚侍生帖。吳云:「嘉 靖間想無此例,對家兄言輒不信。」嘗云:分宜當國時, 有一檢討家居十九年,既至,與分宜公抗禮,上坐用 侍生白單帖,分宜公亦不為異。蓋衙門稱晚生者,惟 七科前輩,不論入閣與否。又新進者於掌院學士稱 晚生避馬。余為庶吉士數月,信陽何公以宮諭改讀 學,掌院特請教閣師申公換晚生帖。吳又云:「辛未散 館時,申瑤老以宮允掌院,未加學士,申瑤老不肯受 晚生帖。又途中相遇,請公避馬,瑤老亦下馬請作揖, 形跡甚不妥。後請教江陵公,用晚侍」《生帖》不避,亦權 宜也。

《長安客話》:「翰林院門左右各積有飛沙,高三四尺,若 短牆然,微風一動則坌起,出入者厭之。世廟中掌院 某,嘗令除去官僚,罷謫幾空,沙還積如故。或以為形 勢宜爾。」

《水南翰記》:「翰林故事,凡同寅皆尚齒,與諸司不同,然 必以類分。學士自分一類,侍講自一類,修撰、編修、檢 討自一類,等級截然不紊。」

《丑莊日記》:國朝翰林學士,不限員數。天順初,翰林缺 學士正員。時林文等七人應轉學士,上疑其多。兵部 尚書陳汝言進曰:「唐有十八學士,是不為多。」遂俱拜 焉。然汝言之對亦率爾。唐太宗天策府十八學士,乃 世俗之稱,此時未有翰林院,亦未設學士官,豈可對 君父前如此妄言,無乃不讀《霍光傳》之過乎?

《雙溪雜記》:「國朝陞用六部堂上官,不拘出身何衙門。 如天順間,以布政王晅為禮部尚書,初無禮部必用 翰林出身之例。又楊士奇以儒士由齊府審理副胡 儼由知縣,李賢由吏部,主事薛瑄由御史,皆得入閣, 亦無內閣必由翰林出身之拘。成化、弘治以來,南京 吏部必須用翰林一人,南北禮部非翰林出身者不 得陞入。」由是翰林人多陟顯要,而科道部屬不得齊 驅並駕矣。

翰林學士,專掌詞命代草,然亦有預議朝政者。如唐 憲宗時,裴洎、權德輿為相,然軍國大事,必與學士李 絳等謀之。蓋學士備顧問則可,若專委決大事,則置 宰相於何地?如學士陶糓出制草於袖中,使宋太祖 受周禪以後世論之,必以為有翊戴之功。然宋太祖 未嘗寵任,嘗曰:「陶穀代草,依樣畫葫蘆耳。」終不登之 政府。蓋以視草之人,即為府相之託,非帝王建立公 孤六卿之制也。

《蓉湖日纂》:「唐祕書省壁有薛稷畫鶴,郎餘令畫鳳,賀 知章草書。宋初玉堂、後廡二閣悉畫煙嵐曉景,北壁 則董羽水巨然,山屏風則燕肅山水、易元吉畫猿及 狟迨。南渡後,學士院地迫皇城,號為窄隘,然紅蕉畫 壁,山水嵌屏。其中石渠石橋,蓬巒鶴砌,且有松坡、菊 徑、蘭畦、橘洲、藥洞,無不雜植花果。蓋著作之庭,似宜」 與尋常官舍稍別。明之翰苑,雖嘗「鑿池引玉,河橋水 蒔蓮」,而棠梨桃杏之屬,末有一本,亦異乎李肇之《志》、 陳騤之《錄》矣。

殿閣《詞林記》:「國初建官,以本院為近侍衙門,故公署 雖在外,而僚屬相聚,恆在館閣。洪武初,建翰林於皇 城內,學士而下,晚朝即宿其中,扁之曰『詞林。永樂中, 行在本院官仍在禁內供奉,不別立公署。正統七年 八月,詔建於長安左門外玉河西岸,而東岸則為詹 事府焉。正堂三間,中設大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 公座。左為史官堂,右為講讀堂,首領官房在儀門之 外之右。嘉靖戊子,始建御製「《五箴》碑」於敬一亭,亭樹 於堂之南,左則劉文定井,井之外為蓮池,右則柯竹 岩亭,亭之前為土山。

《翰林記》:「劉井,學士劉定之所浚,在公署後堂之左。柯 亭,學士柯潛所建,在公署後堂之右。前後二間,凡八 楹。後堂有二柏,亦潛所種。」

《玉堂叢語》:「柯潛既綜院章,就詞林後圃結清風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