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七十兩,乃鬨然散。家居杜門讀書,里人罕見其面。
崇禎元年起故官。俄改考功,遷驗封郎中,歷考功、文 選。奏陳遵明旨,疏淹滯,破請託,肅官評,正選規,重掌 篆,崇禮讓,勵氣節,抑《僥倖》《覈吏弊》十事,帝即命飭行。 故尚書孫丕揚等二十六人為魏忠賢削奪,大相請 復其官,帝不許。旋以起廢忤旨,貶秩視事。給事中杜 三策言「大相端廉,起廢協輿論,不當譴。」不聽。父憂歸, 卒於家。
鄭三俊
按《明外史》本傳:「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萬曆二十 六年進士。授元氏知縣,累遷南京禮部主事郎中、歸 德知府,福建提學副使。家居七年,起故官,督浙江糧 儲。天啟初,召為光祿少卿,改太常。未上,陳中官侵冒 六事。時魏忠賢客氏離間后妃,希得見帝,而三俊疏 有篤厚」「三宮妖冶不列於御語。忠賢遣二豎至閣中」 摘妖冶語,令重其罪。閣臣力爭,而擬旨則以先朝故 事為辭。三俊不悅,復疏言:「近日麋爛荼毒,無踰中璫, 閣臣悉指為故事。古人言:『奄豎聞名,非國之福』。今聞 名者已有人內連外結,恃閣臣彈壓抑損之,而閣臣 輒阿諛自溺其職,可為寒心。」忠賢益怒,以語侵內閣, 留中不下。擢左僉都御史。疏陳兵食大計,規切內外 諸司。吏部郎中徐大相言事被謫,抗疏救之。四年正 月遷左副都御史。戶部右侍郎楊漣劾忠賢,三俊亦 上疏極論。尋署倉場事。太倉無一歲蓄,三俊奏行足 儲數事,國計賴之。忠賢盡逐漣等,三俊遂引疾去。明 年,忠賢黨張訥請毀天下書院,劾三俊與鄒元標、馮 從吾、孫慎行、余懋衡合汙同流,褫職閒住。崇禎元年, 起南京戶部尚書兼掌吏部事。南京諸僚多忠賢遺 黨。是年京察,三俊澄汰一空,京師被兵,大臣多獲譴。 明年春,三俊以建儲入賀,力言:「皇上憂勞少過,人情 鬱結未宣。百職庶司,救過不贍。上下暌孤,足為隱慮。 願保聖躬以保天下,收人心以收封疆。」帝褒納之。南 糧歲額八十二萬七千有奇,積逋至數百萬,而兵部 又增兵不已。三俊初至,倉庫不足一月餉。三俊力祛 宿弊,糾有司尤怠玩者數人,屢與兵部爭虛昌,久之, 士得宿飽。萬曆時,稅使四出,蕪湖始設關,歲徵稅六 七萬。泰昌時已停,至是度支益絀。科臣解學龍請增 天下關稅,南京宣課司亦增二萬。三俊以「為病民,請 減其半,以其半征之。」蕪湖坐賈,戶部遂派蕪湖三萬, 復設關徵商。「三俊請罷征,併於工部分司計舟輸課, 不稅貨物。」皆不從,遂為永制。蕪湖、淮安、杭州三關皆 隸南戶部,所遣司官李友蘭、霍化鵬、任俶皆貪,三俊 悉劾罷之。居七年,部事大飭,就移吏部。八年正月,復 當京察,斥罷七十八人,時服其公。旋上議官評、杜請 囑、慎差委三事,帝皆採納。流寇大擾江北,南都震動, 三俊數陳防禦策。禮部侍郎陳子壯下獄,抗疏救之。 考績入都,留為刑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帝以陰陽愆 和,命司禮中官錄囚,流徒以下皆減等。三俊以文武 諸臣詿誤久繫者眾,請令出外候讞。因論告訐株蔓 之弊,乞敕「內外諸臣,行惻隱實政。內而五城訊鞫,非 重辟不必參送法司;外而撫按提追,非真犯不必盡 解京國刑曹決斷,以十日為期。」帝皆從之。代州知州 郭正中因天變請舉寒審之典,帝命考故事。三俊稽 《歷朝寶訓》,得祖宗冬月錄囚數事,備列上奏,寢不行。 前尚書馮英坐事遣戍,其母年九十有一。三俊乞釋 還侍養,不許。初,戶部尚書侯恂坐屯荳事下獄,帝欲 重譴之。三俊屢讞上,不稱旨。讒者謂恂與三俊皆東 林曲法,縱舍工部錢局,有盜穴其垣,命按主者罪,三 俊亦擬輕典。帝大怒,褫其官,下吏。應天府丞徐石麒 適在京,上疏力救,忤旨,切責。帝御經筵,講官黃景昉 稱三俊「至清」,又偕黃道周各疏救。帝不納,切責三俊 欺罔,以無贓私,令出獄候訊。宣大總督盧象昇復救 之,大學士孔貞運等復以為言,乃許配贖。十五年正 月召復故官。會吏部尚書李日宣得罪,即命三俊代 之。時值考選,外吏多假「繕城墾荒」名,減俸行取。都御 史劉宗周疏論之,諸人乃夤緣周延儒,囑兵部尚書 張國維以知兵薦,帝即欲召對親擢。三俊言:「考選者 部、院事,天子且不得專,況樞部乎?乞先考定,乃請聖 裁。」帝不悅,召三俊責之,對不屈。宗周復言:「三俊欲俟 部、院考後,第其優劣純疵,恭請欽定。若但以奏對取 人,安能得真品?」帝不從。由是倖進者眾。帝下詔求賢, 三俊舉李邦華、劉宗周自代,且薦黃道周、史可法、馮 元颺、陳士奇四人,姜埰、熊開元言事下獄。及宗周獲 嚴譴,三俊皆懇救。先後奏罷不職司官數人,銓曹悉 廩廩。大僚缺官,三俊數引薦,賢士之廢斥者多復用。 刑部尚書徐石麒獲罪,率同官合疏乞留。三俊為人 端嚴清亮,正色立朝,惟引吳昌時為屬,頗為世詬病。 時文選缺郎中,儀制郎中吳昌時欲得之,首輔周延 儒力薦於帝,且以囑三俊,他輔臣及言官亦多稱其 賢,三俊遂請調補。帝特召問,三俊復徇眾意以對。帝 頷之,明日即命下,以他部調選郎,前此未有也。帝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