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4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京及御史王時熙、汪有功為圖南申雪,語侵永春,并 及煥。二人連章辨,兆京亦爭之強。帝欲安煥為,稍奪 兆京俸。兆京以不得其職,拜疏徑歸。御史李邦華、周 起元、孫居相遂助兆京攻煥,帝亦奪其俸,然煥亦引 去。兆京居官廉正,遇事慷慨。其時黨勢已成,正人多 見齮齕,兆京力維持其間,清議倚以為重。屢遭排擊, 卒無能一言污之者。天啟中,贈太僕少卿。

曹學程

按《明外史》本傳:「學程,字希明,全州人。萬曆十一年進 士。歷知石首、海寧,治行最,擢御史。帝命將援朝鮮,已 而兵部尚書石星聽沈惟敬言,力請封貢,乃以李宗 城、楊方亨為正副使,往行冊封禮。未至日本,而惟敬 言漸不讎,宗城又以貪淫幾被殺,二十四年五月逃 歸。帝復惑星言,欲遣給事一人充使,因察視情實,學」 程抗疏言:「邇者封事大壞,陛下特敕廷臣議戰守策, 是已洞見前策之非而決之眾論矣。」乃旋有詔遣風 力科臣與副使楊方亨冊封;是又惑方亨之揭,謂封 事有緒也。星、方亨表裏應和,安足倚信?且三臣共使 異域,宗城出亡,沈惟敬就縛;倭何愛於方亨,獨晏然 無恙哉?方亨死生且未卜。乃請增敕使,禁治流言。三 尺之童猶知其謬,非本兵矯誣以欺陛下,必狡倭設 計以陷中朝。星以遼東撫按之報為流言。今冊使《李 宗城》之揭,亦不足信乎?據宗城揭稱:「關白執惟敬要 求」七事,本不為封;雖未顯言,大要可睹矣。倭貪冒無 厭,得封不已,必求入貢;入貢不已,必求互市;互市不 已,必求和婚;和婚不「已,必求朝鮮納賦;納賦不已,必 求割地;割地不已,必將席捲朝鮮,西渡鴨綠,而薊遼 危矣。」當宋應昌經略之始、李如松入援之時,沈惟敬 使倭之日,業已歃盟;即不盡許七事,亦已輕諾二三。 顧養謙封貢一疏,如松與惟敬一札,情形破敗,不僅 在惟敬就擒之日矣。不然,朝鮮、日本一葦可航,悠悠 年餘,「何難一決?此其故不難於一封,而難於七事,不 辨可知也。科臣攻擊,即以科臣往封,成則居功,敗則 委咎。是以科臣寧伏鼎鑊,不敢奉詔。誠恐執以為質, 肆彼要求,雖仗蘇武之節,效真卿之忠,無救于損威 而喪氣。故為今日計,遣科臣往勘則可,往封則不可 也。石星很很自用,趙志皋碌碌依違,臣以為東事潰 裂,元輔樞臣不得辭其責也。」初,朝鮮甫陷,御史郭實 論經略宋應昌不足任,并陳七不可。帝以實沮撓,謫 懷仁典史。後已遷刑部主事。會《封貢議》既罷,而朝鮮 復懇請之。帝乃追怒前主議者,以實倡首斥為民,井 敕石星盡錄異議者名,將大譴責。志皋等力解乃已。 及遣使不得要領,因欲別「遣。已而罷之,即以方亨為 正使矣。而學程方督畿輔屯田,不知也。」疏入,帝大怒, 謂有暗囑關節,逮下錦衣衛嚴訊。搒掠無所得,移刑 部定罪。尚書蕭大亨請宥,帝不許,命坐逆臣失節罪 斬。刑科給事中侯廷佩等訟其冤。志皋及陳于陛、沈 一貫言尤切,皆不納。自是救者不絕,多言其母年九 十餘,哭子待斃。帝卒弗聽。數遇赦,亦不原。其子正儒, 朝夕不離犴狴,見父憔悴骨立,嘔血仆地,久之乃甦。 因刺血書,奏乞代父死,終不省。三十四年九月始用 朱賡言,謫戍湖廣寧遠衛。久之,放歸,卒。天啟初,贈太 僕少卿。崇禎時,旌正儒為《孝子》。

馬孟禎

按《明外史》本傳:「孟禎,字泰符,桐城人。萬曆二十六年 進士。授分宜知縣。將內召,以征賦不及四分,為戶部 尚書趙世卿所劾,詔鐫二秩。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鄒 元標、萬國欽輩亟稱之。續授御史,文選郎王永光,儀 制郎張嗣誠,都給事中姚文蔚、陳治則,以附政府擢 京卿,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幾八十,未謝政,孟禎」 並疏論之。大學士李廷機被劾,《奏辨》言入仕以來,初 無大謬。孟禎駁之曰:「廷機在禮部昵邪妄司官彭遵 古,而聶雲翰建言忤時,則抑之至死。秉政未幾,姜士 昌、宋燾、鄭振先皆得罪。姚文蔚等濫授京堂,陳用賓 等屢擬寬旨,猶不謂之謬哉?」王錫爵辭召,密疏痛詆 言者。孟禎及南京給事中段然並上疏極論。尋陳僉 商之害,發工部郎陳民志、范鈁黷貨罪。又陳通壅蔽, 錄直臣、決用舍、恤民窮、急邊餉五事,請召用鄒元標、 趙南星、王德完,放廷機,還田里。皆不報。三十九年夏, 怡神殿災。孟禎言:「二十年來,郊廟朝講,召對面議俱 廢。通下情者惟章奏,而疏入旨出,悉由內侍。其徹《御 覽》與果出聖意否?不得而知,此朝政可慮也。臣子分 流別戶,入主出奴,愛憎由心,雌黃信口,流言蜚語,騰 入禁庭,此士習可慮也。畿輔、山東、山西、河南,比歲旱 饑,民間賣女鬻兒,食妻啖子,挺而走險,急何能擇?一 呼四應,則小盜合群,將為豪傑之藉。此民情可慮也。」 帝亦不省。吏部侍郎蕭雲舉佐京察,有所庇孟禎,首 疏攻之。論者日眾,雲舉引去。山海參將李獲陽忤稅 監,下獄死。孟禎為訟冤,因請貸卞孔時、王邦才、滿朝 薦、李嗣善等之在獄者。且言:「楚宗一獄,死者已多。今 被錮高牆者,誰非高皇帝子孫,乃令至是。」皆弗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