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衣道士服視事服妖也。」

《陽城傳》:「德宗召城拜右諫議大夫,遣長安尉楊寧賚 束帛詣其家。城褐衣到闕下辭讓,帝遣中人持緋衣 衣之,召見,賜帛五十匹。初,城未起搢紳想見風采。既 興草茅,處諫諍官,士以為且死職,天下益憚之。及受 命,它諫官論事,苛細紛紛,帝厭苦。而城濅聞得失且 熟,猶未肯言。韓愈作《諍臣論》譏切之。城不屑,方與二」 弟延賓客,日夜劇飲,客欲諫止者,城揣知其情,強飲 客,客辭即自引滿。客不得已,與酬酢,或醉仆席上,城 或先醉臥客懷中,不能聽客語,無得關言。常以木枕 布衾質錢,人重其賢,爭售之。每約二弟:「吾所俸入,而 可度月,食米幾何,薪菜鹽幾錢,先具之,餘送酒家,無 留也。」服用無贏副,客或稱其佳可愛,輒喜舉授之。有 陳萇者,候其得俸,常往稱錢之美,月有獲焉。居位八 年,人不能窺其際。及裴延齡誣逐陸贄、張滂、李充等, 帝怒甚,無敢言。城聞曰:「吾諫官,不可令天子殺無罪 大臣。」乃約拾遺王仲舒守延英,閤上疏,極論延齡罪, 慷慨引誼申直,贄等累日不止,聞者寒懼,城愈勵。帝 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順宗方為皇太子,為開救,良久 得免,敕宰相諭遣。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齡城顯語 曰:「延齡為相,吾當取白麻壞之,哭於廷。」帝不相延齡, 城力也。

《元稹傳》:「稹字微之,元和元年舉制科,對策第一,拜左 拾遺。性明銳,遇事輒舉。始王叔文、王伾蒙幸太子宮 而撓國政,稹謂宜選正人輔導,因獻書曰:伏見陛下 降明詔,修廢學,增胄子。然而事有先於此,臣敢昧死 言之。賈誼有言:三代之君仁且久者,教之然也。周成 王本中才,近管蔡則讒入,任周召則善聞。豈天聰明」 哉,而克終於道者,教也。始為太子也,太公為師,周公 為傅,召公為保,伯禽、唐叔與游,目不閱淫艷,耳不聞 優笑,居不近庸邪,玩不備珍異。及為君也,血氣既定, 游習既成,雖有放心,不能奪已成之性,則彼道德之 言,固吾所習聞,陳之者易諭焉;回佞庸違,固吾所積 懼,諂之者易辨焉。人之情,莫不耀所「能,黨所近,苟得 志,必快其所蘊。」物性亦然,故魚得水而游,鳥乘風而 翔,火得薪而熾。夫成王所蘊,道德也;所近,聖賢也。快 其蘊,則興禮樂,朝諸侯,措刑罰,教之至也。秦則不然, 滅先王之學,黜師保之位。胡亥之生也,《詩》《書》不得聞, 聖賢不得近。彼趙高,刑餘之人,傅之以殘忍戕賊之 術,日恣雎,天下之人未盡愚,而亥不能分馬鹿矣。高 之威懾天下,而亥自幽深宮矣。若秦亡,則有以致之 也。太宗為太子,選知道德者十八人與之游,即位後, 雖間宴飲食,十八人者皆在。上之失無不言,下之情 無不達,不三四年而名高盛古,斯游習之致也。貞觀 以來,保傅皆宰相兼領,餘官亦時重選,故馬周恨位 高,不「為司議郎」,其驗也。母后臨朝,翦棄王室,中睿為 太子,雖有骨鯁敢言之士,不得在調護保安,職及讒 言中傷,惟樂工剖腹為證,豈不哀哉!比來茲弊尤甚, 師資保傅,不疾廢眊,瞶,即休戎罷帥者處之。又以僻 滯華首之儒,備侍直、侍讀,越月踰時不得召。夫以匹 士之愛,其子猶求明哲慈惠之師,豈天下「元良而反 不及乎!臣以為高祖至陛下十一聖,生而神明,長而 仁聖,以是為屑屑者,故不之省。設萬世之後,有周成 中才,生於深宮,無保助之教,則將不能知喜怒哀樂 所自,況稼穡艱難乎!願令皇太子洎諸王齒胄講業, 行嚴師問道之禮,輟禽色之娛,資游習之善,豈不美 哉!」又自以職諫諍,不得數召見,上疏曰:「臣聞治亂之 始,各有萌象,容直言,廣視聽,躬勤庶務,委信大臣,使 左右近習,不得蔽疏遠之人,此治象也。大臣不親,直 言不進,扺忌諱者殺,犯左右者刑。與一二近習決事 深宮中,群臣莫得與,此亂萌也。人君始即位,萌象未 見,必有狂直敢言者。上或激而進之,則天下君子望 風曰:『彼狂而容於上,其欲來天下士乎?吾之道可以 行矣』。」其小人則《竦利》曰:「彼之直得幸於上,吾將直言 以徼利乎!」由是天下賢不肖各以所忠貢於上,上下 之志,霈然而通,合天下之智,治萬物之心,人人樂得 其所,戴其上如赤子之親慈母也,雖欲誘之為亂,可 得乎?及夫進計者入而直言者戮,則天下君子內謀 曰:「與其言不用而身為戮,吾寧危行言遜以保其終 乎?」其小人則擇利曰:「吾君所惡者,拂心逆耳,吾將苟 順是非以事之。」由是進見者革而不內,言事者寢而 不聞。若此,則十步之事不得見,況天下四方之遠乎? 故曰:「聾瞽之君,非無耳目,左右前後者,屏蔽之不使 視聽,欲不亂,可得哉?」太宗初即位,天下莫有言者,孫 伏伽以小事持諫,厚賜以勉之。自是論事者唯懼言 不直、諫不極,不能激上之盛意,曾不以忌諱為虞。於 是房、杜、王、魏議可否於前,四方言得失於外,不數年 大治。豈文皇獨運聰明於上哉?蓋下盡其言,以宣揚 發暢之也。夫樂安全,惡戮辱,古今情一也,豈獨貞觀 之人輕犯忌諱而好戮辱哉?蓋上激而進之也。「喜順 從,怒謇犯」,亦古今情一也,豈獨文皇甘逆耳,怒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