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90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也。建炎初,置御營司,擢王淵為都統制,名官自此始。

其後,神武五軍及川、陝宣撫司、都督府、樞密院皆置。 紹興十一年,三大將兵罷,諸軍皆冠以「御前」二字,擢 其偏裨為御前統領官,以統制御前軍馬入銜,秩高 者為御前諸軍都統制,且令仍舊駐劄,以屯駐州名 冠軍額之上。其後,興元、江陵、建康、鎮江府、興、金、鄂、江、 池州及平江、許浦水軍,皆除都統制,恩數略視三衙, 權任在帥臣右,官卑者稱副都統制,設屬有計議機 宜、幹辦公事、准備差遣,省置不一,次有副都統制。乾 道三年,帝諭輔臣:欲今後江上諸軍各置副都統一 員,兼領軍事,豈惟儲帥,亦使三將顧忌,不敢專擅。因 言都、副統制禮有隆殺,且為條約。上曰:「如此,他日不 致爭權越禮。」遂行之。然其後都、副鮮有並除者。初,渡 江後,大軍又有統制、同統制、副統制、統領、同統領、副 統領,其下有正將、準備將、訓練官、部將、隊將等名,皆 偏裨也。舊制,準備將而上,皆主帥升差,仍先申樞密 院審察。乾道七年,詔訓練官、部隊將而下,許軍中徑 差,申朝廷照會。紹熙間,詔諸軍升差統制至準備將 者,主帥解發三人赴總領所選一名,諸將不以為便。 慶元三年,詔主帥選擇總領所或屯軍處,守臣審覈 「保明申樞密院。」

太祖乾德元年夏四月禁涇原邠慶等州補蕃人為邊鎮將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太宗太平興國元年上御崇政殿轉改諸軍將校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兵志》,遷補之制,自殿前 侍衛馬步軍校,每遇大禮後,各以次遷,謂之「轉員。」轉 員至軍都指揮使,又遷則遙領刺史,又遷為廂都指 揮使,遙領團練使,員溢即從上罷軍職為正團練使。 刺史之本任或有他州總管、鈐轄,其老疾若過失者 為御前忠佐馬軍都軍頭、副軍頭,隸軍頭司,其黜則 為外州馬步軍都指揮使。凡軍主關以軍都指揮使 遞遷,餘闕以諸軍都虞候、指揮使、副指揮使、行首軍 使、副行首、副兵馬使,十將遞遷。凡將校,一軍營止補 十人,其廂都指揮使、軍都指揮使、都虞候、指揮使、營 主,其一即闕其三。殿前左右班都虞候遙領剌史即 與捧日軍都指揮使通,以次遷。捧日龍衛廂都指揮 使,仍遙領團練使。若員溢即為正刺史補外,他如諸 軍例遞遷。凡列校轉補,有司先闕,是躍上下馬,次出 指二十步,掩一目試之,左右各五占數為見物。武藝, 弓射五斗,弩彉一石五斗,槍刀手稍練負罪不至徒 年未高,或雖年高而無疾、精力不耗者,並取之。凡諸 軍轉員後,取殿前指揮「使長入祗候;填行門,取東西 班長入祗候」,殿侍諸班直充諸班押班、諸軍將校者 皆親閱。前一日,命入內都知或押班一人,勾當御藥 院,內侍一人,同軍頭引見司較定弓弩斗力,標誌之。 凡弓弩藝等者,人占其一。至日引見,弓弩列置殿前, 命取一以射,軍頭引見司專視喝箭以奏,如喝失當, 即奏改正。入內都知或押班、同勾當御藥院、內侍殿 上察視,如引見司不覺舉,亦奏改正。槍刀手竭勝負, 若喝不以實,并引見司失覺舉,並劾其罪。太平興國 九年,上詣崇政殿轉改諸軍將校,自軍都指揮使以 下,員僚以上,皆按名籍、驗勞績而升陟之,凡數日而 畢,內外感悅。乃謂宰臣等曰:「朕遷轉軍員,先」取其循 謹能御下者、武勇次之。若不自謹飭、則其下不畏憚。 雖有一夫之勇、亦何所用

真宗天禧元年以御前忠佐受將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兵志》:天禧元年十月,以 御前忠佐郭豐等六人並受將軍。初,軍頭司定年老 負犯者將黜之,帝以其久居武列,命寘環衛,其帶遙 郡者與大將軍,不帶遙郡者與將軍。

英宗治平四年有司請復武臣出節呵引之制

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治平四年,御史臺 言,「慶曆中,有詔詳定武臣出節呵引之制。節度使在 尚書下三節,節度觀察留後在諸行侍郎下,兩節,觀 察使在中書舍人下,諸衛大將軍、防禦、團練使在大 卿監下,內客省使比諸司大卿,景福殿使比將作監, 引進使比庶子,在防禦使下,以上各二節。諸州刺史、 諸衛將軍在少卿監下,宣慶、四方館使比少卿,宣政、 昭宣、閤門使比司天監,少監諸衛將軍上;皇城使以 下諸司使比郎中,客省引進、閤門副使比員外郎,樞 密都承旨在司天少監下,閤門使上,副都承旨在閤 門使下,樞密副承旨、諸房副承旨在諸司使下。」以上 並兩人呵引,當時已施行矣,而《皇祐編敕》刪去此制。 請復舉行。

孝宗隆興二年詔議除環衛官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洪适傳》,适貳太常,兼權 直學士院,上欲除諸將環衛官,詔討論其制。适具唐 及本朝沿革十一條上之。且言:「太祖、太宗朝,常以處 諸將及降王之君臣,自後多以皇族為之,故國史以 為官存而事廢。陛下修飾戎備,不必遠取唐制,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