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99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今欲以李顯忠之輕率,邵宏淵之寡謀,而欲取勝,不 亦難哉!惟當練士卒,備器械,固邊圉,蓄財賦,寬民力, 十年而後用之,則進有闢國復讎之功,退無勞師費 財之患,此臣素志天下大計也。」既而督府乏用,欲取 之民,浩曰:「未施德於民,遽重征之,恐賊未必滅。民貧 先自為盜。必欲取民,臣當丐退。」上為給《虛告》五百道, 且以一年歲幣銀二十五萬兩添給軍費。浩復從容 為浚言:「兵少而不精,二將不可恃。且今二十萬人留 屯江、淮者幾何?」曰:「十萬復為計,其守舟運糧之人則 各二萬,至戰卒纔六萬耳,彼寧畏是哉!況淄青、齊、鄆 等郡雖盡克復,亦未傷破,彼或以重兵犯兩淮,荊襄 為之牽制,則江上危如累卵矣。都督於是在山東乎? 在江上乎?」如此詰難者凡五日。又委曲勸之曰:「平日 願執鞭而不可得,幸同事任,而數數議論不同,不惟 為社稷生靈計,亦為相公計。明公以大讎未復,決意 用兵,此實忠義之心,然不觀時勢而遽為之,是徒慕 復讎之名耳。誠欲建功立業,宜假以數年,先為不可 勝之計,以待敵之可勝,乃上計也。明公四十年名望 如此,一旦失利,當何如哉?」浚曰:「丞相之言是也。雖然, 浚老矣。」浩曰:「晉滅吳,杜征南之功也,而當時歸功於 羊太傅,以規模出於祜也。明公能先立規模,使後人 藉是有功,是亦明公之功,何必身為之!」浚默然。明日, 內引浚奏曰:「史浩意不可回也,恐失機會,惟陛下英 斷。」於是不由三省密院,徑檄諸將出師矣。德壽知之, 謂壽皇曰:「毋信張浚虛名,將來必誤大計,他專把國 家名器財物做人情耳。」已而浩於省中忽得宏淵等 遵稟出軍狀,始知其故。浩語陳康伯曰:「吾屬俱兼右 府,而出兵不得與聞,則焉用彼相哉?」浩遂力請罷歸, 乃出知紹興府。臨辭,復曰:「願陛下審度時勢,若一失 之後,恐終不得復望中原矣。」浚至揚州,合江、淮兵八 萬人,實可用者六萬,分隸諸將,號二十萬。以李顯忠 為淮東招撫使,出定遠,宏淵為副使,出盱眙。浚自渡 淮視師。顯忠復靈壁縣,敗蕭琦。宏淵至虹縣,金拒之, 會顯忠亦至,遂復虹縣。知泗州蒲察徒穆、同知大周 仁並降,二將遂乘勝進克宿州。捷奏,顯忠進開府儀 同三司、淮南京畿、京東河北招討使,宏淵進檢校少 保、寧遠軍節度使、招討副使。是時,顯忠名出宏淵右。 時符離府軍中,尚有金三千餘兩,銀四萬餘兩,絹一 萬二千疋,錢五萬緡,米豆共糧六萬餘石,布袋十七 萬條,衣絛、棗、羊,請幫助識別此字。各一庫,酒三庫。乃縱親信部曲,恣 其搬取,所餘者始以犒軍,人三兵共一緡,士卒怨怒 曰:「得宿州賞三百,得南京須得四百。」既而復出戰,悉 棄錢溝壑。由是軍情憤詈,人無鬥志。浚乃移書令宏 淵聽顯忠節制,宏淵不悅。已而復令顯忠、宏淵同節 制,於是悉無體統矣。孝宗聞之,手書與浚曰:「近日邊 報,中外鼓舞,十年來無此克捷。」以盛夏人疲,急召李 顯忠等還師。未達間,忽報金人副元帥紇石烈志寧 大軍且至,遇夜,軍馬未整,中軍統制周宏先率軍逃 歸,繼逃歸者,宏淵之子世雄,統制左士淵,二將皆不 能制。於是顯忠、宏淵大軍並丁夫等十三萬眾,一夕 大潰,器甲資糧委棄殆盡,士卒皆奮空拳,掉臂南奔, 蹂踐饑困而死者不可勝計。二將逃竄,莫知所在。浚 時在盱眙,去宿尚四百里,傳言金且至,遂亟渡淮入 泗州,已而復退維揚,窘懼無策,遂解所佩魚,假添差 太平州通判張蘊古為朝議大夫,令使金求和。僚吏 力止之,以為不可,乃奏乞致仕,又乞遣使求和。孝宗 怒曰:「方敗而求和,是何舉措?」於是下詔罪己,有云:「朕 明不足以見萬里之情,智不足以擇三軍之帥,號令 既乖,進退失律。」又云:「素服而哭殽陵之師,敢廢穆公 之誓;嘗膽而雪會稽之恥,當懷句踐之圖。」張浚降特 進、江淮東西路宣撫使,官屬各奪二官。邵宏淵降五 官,又責靖州團練副使、南安軍安置。李顯忠責授清 遠軍節度副使,筠州安置。又再責萊州團練使、潭州 安置,棄軍諸將,遞降、貶竄有差。既而置宣撫司,便宜 行事。未幾,復以浚都督江、淮軍馬,既而又復入為右 僕射,仍領都督。二年三月,復詔浚淮上視師,浚復謀 大舉,上不從。四月,召還,罷江淮都督府,浚亦罷相。及 和議將成,浚堅持以為不可。湯思退乃白上以張蘊 古求和事,由是浚議遂絀。既而金紇石烈志寧遣書 議和,有云:「乃者出師,詭道襲我靈壁、虹縣,以十餘萬 竊取二小邑,主將氣盈,率眾直抵符離帥府以應兵 進討。憑仗天威,以全制勝,所殺過當,餘眾潰去,計其 得喪,孰少孰多。若以符離之役尚為兵少致敗,則請 空國之眾,以迎我師」云云。是歲八月,浚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