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99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顧盼,以示可用。帝曰:「矍鑠哉!是翁也。」遂用為將果有 壺頭之厄李靖為相以足疾就第會吐谷渾寇邊即 往見房喬曰:「吾雖老尚可一行」既平其國而有高甑 生誣罔之事幾於不免太宗將伐遼召入謂曰:「高麗 未復公亦有意乎?」對曰:「今疾雖哀陛下誠不棄病。且 瘳矣。」帝憫其老不許郭子儀年八十餘猶為關內副 元帥朔方河東節度,不求退身,竟為德宗冊罷。此諸 公皆人傑也,猶不免此,況其下者乎?

《春明夢餘錄》:「韓尚書邦奇曰:『今議者皆曰任將,考其 說,皆壞將之道也。古之任將者,築壇推轂,君命不受, 故將得以行其志。今豈無將?特不用耳。所謂用者,非 與之官也,盡其用也。今將之在軍,叱喝而如隸視者 十餘輩,奴顏婢氣,一人欠謹,而譏斥至矣。漢唐以來, 邊將非一人,上下幾千年,考之載籍,何曾遣一使至 軍查勘哉』?」此明白而易見者,我祖宗朝亦罕有之。近 者,每一交鋒,即遣一使,而使者又不曉國體軍機,務 在羅織,其罪必去之以自尊崇,安知有才難之惜?使 為將者惴惴焉手足無措,避罪之不暇,安能自奮揚 哉?至於人才剝落,臨時無措,則出之囹圄之中,譬之 傷弓之鳥,見矢而驚,寧能飲啄於洲渚之中哉?即使 子牙遇此時,彼惟卒釣於渭濱耳,強而付之,將亦莫 如之何也已。

當今禦邊之法,較之前代為疏、為不專。昔漢時,高帝 當匈奴強盛之時,又以冒頓之梟雄,是以備之者甚 詳。雲中、上谷、北地、朔方、遼東、西北平,刑專舉辟,且令 久任,但責以地方,不至失守。其中小勝小負俱不計, 賞罰亦不加,是以邊臣得盡力盡謀。今一總兵而不 與之賞罰之權,監之以巡撫、巡按、守巡郎中,一有勝 「負,則府通判、衛經歷皆得監制之。唐朝以一監軍而 軍功不成,況監軍數輩者乎?今之巡撫甚為無謂,既 無調兵之權,又無臨陣之責,一切戰伐進退俱不干 預,若何而受彼之賞、受彼之罪哉?今當倣漢、唐制而 行之,各邊巡撫皆去之,其巡按不必預邊事,管糧官 及府州縣官俱聽總兵節制。如巡撫」之體,小小勝負 不必行勘,但令地方無事耳。國家之制,止是來則備 之,去則守境而不追。所以監之巡撫,察之巡按,錢糧 刑名皆不得預舉辟潛移於巡撫,止是防邊將之肆 也。在今時則當變而通之。況此各官之設,起自近代, 亦非太祖、成祖之法也。

《外紀》云:「古今得御邊將之法,莫如宋太祖,彼時一巡 檢使,亦不輕易置,體勢崇重,人莫得危短。每入朝,必 命坐,賜宴款洽語甚寵。軍市租悉𢌿之,令得回易,免 所過征稅,他賜賚稱是。事不中覆,聽便宜制軍。此數 者,皆御將之要也,而宋祖皆得之。其中最喫緊,在事 不從中覆,唐末之取敗,全在每事稟承於上,以中使」 傳宣密旨而後戰,故功百無一就。宋末亦如此,明季 以本兵覆邊事,其掣肘更甚。蓋書生不知兵,而又強 執意見,爭不必爭之權,故邊事至不可為。乃至以宰 相行邊,而中樞又欲可否之,孫高陽所以曰:「臣待罪 政地,今居邊徼,當以可否質之。」而中樞反欲安坐,而 可否之臣不能任也。

天策上將,唐官也。初,太宗破王世充、竇建德,高祖以 其功大,其官號不足稱,乃加是名,位三公上,開府,終 唐世,未嘗更命人。梁更為「天策上將軍」以命馬殷,亦 開府。祥符八年,楚王元佐久疾,以皇兄之寵,故採唐 舊典授之,結銜在功臣上而不開府。其後荊王元儼 薨,因以為贈官。

日。錄《春秋傳》,晉獻公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 將下軍。是已有「將軍」之文,而未以為名也。至昭公二 十八年,閻沒、女寬對魏獻子曰:「豈將軍食之而有不 足?」《正義》曰:「此以魏子將中軍,故謂之將軍。」及六國以 來,遂以將軍為官名,蓋其原起於此。《公羊傳》「將軍子 重諫曰」:「《穀梁傳》『使狐夜姑為將軍』。」《孟子》:「魯欲使慎子 為將軍。」《墨子》:「昔者晉有六將軍,而智伯莫為強焉。」《莊 子》:「今將軍兼此三者。」《淮南子》,「趙文子問於叔向曰:『晉 六將軍,其孰先亡』?張武為智伯謀曰:『晉六將軍』。」又曰: 「魯君召子貢,授之將軍之印。」而《國語》亦曰:「鄭人以詹 伯為將軍。」又曰:「吳王夫差黃池之會,十行一嬖大夫, 十旌一將軍。」《禮記·檀弓》:「衛將軍文子之喪。」《史記·司馬 穰苴傳》:「景公以為將軍。」《封禪書》:「杜主者,故周之右將 軍。」《越世家》,「范蠡稱上將軍。」《魏世家》:「令太子申為上將 軍。」《戰國策》:「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漢書百官 表》曰:「前後左右將軍,皆周末官。」《通典》曰:「自戰國置大 將軍。楚懷王與秦戰,秦敗,楚擄其大將軍屈丐,至漢 則定以為官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