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99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重事文彥博為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師、充護國軍、山 南西道節度使致仕。」自崇寧五年司空、左僕射蔡京 為開府儀同三司、安遠軍節度使、中太乙宮使,其後 故相而除則有劉正夫、余深,前執政則有蔡攸、梁子 美,外戚則有向宗回、宗良、鄭紳、錢景臻,殿帥則有高 俅,內侍則有童貫、梁師成,宣和末,節度使五六十人, 議者以為濫。

親王、皇子二十六人,宗室十一人,前執政二人,大將四人,外戚十人。宦者、恩澤計七人。

中興,諸州升改節政鎮凡十有二,是時諸將勳名有 兼兩鎮、三鎮者,實為希闊之典。

宋朝元臣拜兩鎮節度使者才三人:韓琦、文彥博,中興後呂頤浩是也。三公卒辭之,而諸大將若韓、張、呂、岳、楊、劉之流,率至兩鎮節度使。其後加至三鎮者三人:韓世忠,「鎮南、武安、寧國,張俊靜江、寧武、靜海,劉錡護國、寧武、保靜。」

其後相承,宰執、從官及后妃之族拜者不一。然自建 炎至嘉泰,宰相特拜者六人。

呂頤浩、張俊、虞允文皆以勳,《史浩》以舊,趙雄、葛邲以恩。

執政一人。

葉右丞夢得

從官二人而已。

張端明澄楊敷學倓

惟紹興中曹勛、韓公裔,乾道中曾覿,嘉泰中姜特立、 譙令雍,皆以攀附恩澤,亦累官至焉,非常制也。 承宣使無定員,舊名節度觀察留後。政和七年,詔:「觀 察留後乃五季藩鎮官以所親信留充後務之稱,不 可循用,可觀以軍名改為承宣使。」唐有留後,五代因 之。宋初,留後、觀察皆不得本州刺史。大中祥符七年, 令有司檢討故事,始復帶之。

觀察使無定員。初沿唐制置諸州觀察使。凡諸衛將 軍及使遙領者,資品並止本官敘。政和中,詔「承宣、觀 察使仍不帶持節等。」

防禦使、團練使,諸州刺史,無定員。靖康元年,臣僚言: 「遙郡正任,恩數遼絕,自遙郡遷正任者,合次第轉行。 今自遙郡與落階官而授正任,直超韓本等正官,是 皆姦巧,希進躐取。乞應遙郡承宣使有功勞除正任 者,止除正任刺史。」從之。凡未落階官者為遙郡,除落 階官者為正任,朝謁、御宴,惟正任預焉。遙郡並止本 官,敘正任復次第轉行。考之舊制,梯級有差。中興以 後,節度移鎮寖少,後有一定,不易徑遷太尉,承宣、觀 察徑作一官,及遙郡落階,官久就除正任。紹興末,臣 僚以為言,雖復置檢校官,餘未盡改。

大都督府都督府長史左、右司馬,錄事參軍,司戶,司 法、司士,司理,文學參軍,助教,大都督及長史,掌史,牧、 尹

親王為節度,則大都督領之。郡王為節度,則長史領之。端拱初,越王為威武軍節度、福州大都督府長史。淳化五年,吳王為淮南節度、揚州大都督府長史。翰林學士張洎草制,再表,援引典故。宰相言越王已為長史。上曰:「業已差誤,異日有除。并改正之。」 至道後,因移鎮,遂為大都督。

闕則置知府事一人。同次府通判一人。京朝官充「司馬,不釐 務。」舊制,凡都督州,建官如上。南渡後,以見任宰相充 都督,次有同都督,有督視軍馬,多執政為之,雖名稱 略同,然掌總諸路軍馬,督護諸將,非舊制比也。初,紹 興二年,呂頤浩首以左僕射出都督江、淮、兩浙、荊湖 諸軍事,置司鎮江。其後,趙鼎、張浚、湯思退皆以宰相 兼之。頤浩還朝,孟庾始以參知政事為權同都督,代 後落「權」字。趙鼎先以知樞密院事為都督川、陝、荊、襄 諸軍事,其後與浚並相,並帶兼都督諸路軍馬入銜。 未幾,浚獨被旨江上視師,置都督行府,行移文字並 依三省體式,其召赴行在,以其事分隸三省、樞密院。 思退初以左相出都督,時楊存中即以太傅、寧遠軍 節度使、同都督,思退不行,就以楊存中充都督。非宰 執而為都督,自存中始。三十一年,葉義問以知樞密 院事督視江、淮、荊、襄軍馬。明年,汪澈以參知政事、湖 北京西路都督視軍馬,執政為督視,於是見焉。王之 望《辭同都督》有曰:「朝廷於兩淮,前以二大將為招撫 使,後以二從臣為宣諭使,憂其不相統攝,則以宰相 為都督,欲」事權歸一也。此可以見朝廷開府之意。 凡簽廳文字,並依尚書左右司、樞密院、檢詳房體式, 設屬諮議軍事、參謀、參議,並以從官充。書寫機宜文 字、幹辦官、準備差遣,前後員數不一。開禧用兵,或以 簽樞督視,或以元樞代之,或以參知政事督視四川 軍馬,然皆未有底績而罷。

制置使不常置,掌經晝邊鄙軍旅之事。政和中,熙、秦 用兵,以內侍童貫為之,仍兼經略使。靖康初,會諸路 兵解太原之圍,姚古、解潛相繼為河東、河北制置使, 皆無功而罷。中興以後置使,掌本路諸州軍馬屯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