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99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事平,以功封泉陵公,遷散騎常侍、監淮北軍中郎將、

徐州刺史、假節,代王邃鎮淮陰。咸和元年卒,追贈安 北將軍。子肇,年幼,成帝以徐州授郄鑒,以郭默為北 中郎將,領遐部曲。遐妹夫田防及遐故將史迭、卞咸、 李龍等不樂他屬,共立肇,襲遐故位以叛。成帝遣郭 默等率諸郡討之。默等始上道,而臨淮太守劉矯率 將士數百掩襲遐營,迭等迸走,斬田防及督護卞咸 等,追斬迭龍於下邳,傳首詣闕。遐母妻子、參佐將士, 悉還建康。遐妻驍勇有父風。遐嘗為石季龍所圍,妻 單將數騎,拔遐出於萬眾之中。及田防等欲為亂,遐 妻止之,不從,乃密起火,燒甲杖都盡。肇襲爵。

卞敦

按《晉書卞壼傳》:「壼從父兄敦,字仲仁。父俊,清貞有檢 識,以名理著稱。其鄉人郤詵恃才陵傲俊兄弟,俊等 亦以門盛輕詵,相視如讎。詵以楊駿故吏被繫,俊時 為尚書郎,按其獄,詵懼不免,俊平心斷決正之,詵卒 以免,而猶不悛。後為左丞,復奏陷卞氏。俊歷位汝南 相、廷尉卿。敦弱冠仕州郡,辟司空府,稍遷太子舍人」、 尚書郎,朝士多稱之。東海王越聞,召以為主簿。王彌 逼洛,敦及胡母輔之,勸越擊王彌,而王衍、潘滔共執 不聽,敦庭爭苦至,眾咸壯之。出補汝南內史。元帝之 為鎮東,請為軍諮祭酒,不就。征南將軍山簡以為司 馬。尋而王如、杜曾相繼為亂,簡乃使敦監沔北七郡 軍事、振威將軍,領江夏相,戍夏口。敦攻討沔中皆平。 既而杜弢寇湘中,加敦征討大都督。伐弢有功,賜爵 安陵亭侯。鎮東大將軍王敦請為軍司。中興建,拜太 子左衛率。時石勒侵逼淮泗,帝備求良將可以式遏 邊境者。公卿舉敦,除征鹵將軍、徐州刺史,鎮泗口。及 勒寇彭城,敦自度力不能支,與征北將軍王邃退保 盱眙,賊勢遂張,淮北「諸郡,多為所陷,竟以畏懦貶秩 三等,為鷹揚將軍」,徵拜大司農,王敦表為征鹵將軍, 都督石頭軍事。明帝之討王敦也,以為鎮南將軍、假 節,事平,更拜尚書,以功封益陽侯,徙光祿勳,出為都 督安南將軍、湘州刺史,假節,尋進征南將軍,固辭不 拜。蘇峻反,溫嶠庾亮移檄征鎮,同赴京師,敦擁兵不 下,又不給軍糧,唯遣督護荀璲領數百人隨大軍而 已。時朝野莫不怪嘆,獨陶侃亦切齒忿之。峻平,侃奏 「敦阻軍顧望,不赴國難,無大臣之節,請檻車收付廷 尉。」丞相王導以喪亂之後,宜加寬宥。轉安南將軍、廣 州刺史,病不之職。徵為光祿大夫,領少府。敦既不討 蘇峻,常懷愧恥,名論自此虧矣。尋以憂卒。追贈本官, 加散騎常侍,諡曰敬。子滔嗣。

甘卓

按《晉書》本傳,「卓字季思,丹陽人,秦丞相茂之後也。曾 祖寧,為吳將。祖述,仕吳為尚書。父昌,太子太傅。吳平, 卓退居自守。郡命主簿、功曹,察孝廉,州舉秀才,為吳 王常侍。討石冰,以功賜爵都亭侯。東海王越引為參 軍,出補離狐令。卓見天下大亂,棄官東歸,前至歷陽, 與陳敏相遇,敏甚悅,共圖縱橫之計,遂為其子景娶」 卓女,共相結託。會周𤣱倡義,密使錢廣攻敏弟昶。敏 遣卓討廣,頓朱雀橋南。會廣殺昶,𤣱告丹陽太守顧 榮,共邀說卓。卓素敬服榮,且以昶死,懷懼,良久乃從 之。遂詐疾迎女斷橋,收船南岸,共滅敏,傳首於京都。 元帝初渡江,授卓前鋒都督、揚威將軍、歷陽內史。其 後討周馥,征杜弢,屢經苦戰,多所擒獲。以前後功,進 爵南鄉侯,拜豫章太守。尋遷湘州刺史,將軍如故。復 進爵於湖侯。中興初,以邊寇未靜,學校陵遲,特聽不 試孝廉,而秀才猶依舊策試。卓上疏以為「答問損益, 當須博通古今,明達政體,必求諸墳索,乃堪其舉。臣 所沗州,往遭寇亂,學校久替,人士流播,不得比之餘 州。策試之由,當藉學功,謂宜同孝廉例,申與期限。」疏 奏,朝議不許。卓於是精加隱括,備禮舉桂陽谷儉為 秀才。儉辭不獲命,州厚禮遣之。諸州秀才聞當考試, 皆憚不行,惟儉一人到臺,遂不復策試。儉恥其州少 士,乃表求試,以高第除中郎。儉少有志行,寒苦自立, 博涉經史。於時南土凋荒,經籍道息,儉不能遠求師 友,惟在家研精。雖所得實深,未有名譽,又恥衒耀取 達,遂歸終身不仕,卒於家。卓遷安南將軍、梁州刺史、 假節、督沔北諸軍,鎮襄陽。卓外柔內剛,為政簡惠,善 於綏撫,估稅悉除,市無二價。州境所有魚池,先恆責 稅,卓不收其利,皆給貧民,西土稱為「惠政。」王敦稱兵, 遣使告卓,卓乃偽許而心不同之。及敦升舟,而卓不 赴,使參軍孫雙詣武昌諫止敦。敦聞雙言,大驚曰:「甘 侯前與吾語云何,而更有異,正當慮吾危朝廷耶!吾 今下,唯除姦凶耳,卿還言之,事濟當以甘侯作公。」雙 還報卓,卓不能決。或說卓且偽許敦待敦至都而討 之。卓曰:「昔陳敏之亂,吾亦先從後圖,而論者謂懼逼 而謀之。雖吾情本不爾,而事實有似,心恆愧之。今若 復爾,誰能明我!」時湘州刺史譙王承遣主簿鄧騫說 卓曰:「劉大連雖乘權寵,非有害於天下也。大將軍以 其私憾,稱兵象魏,雖託討亂之名,實失天下之望,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