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5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散。天監初,論功封荔浦縣男,邑三百戶。遷平西司馬、

新興太守。天監三年,遷西中郎,卒,時年六十二。

劉秀之

按《陜西通志》:「秀之字道寶,東莞莒人。為梁、南秦二州 刺史。漢川饑饉,秀之躬自儉約。先是漢川以絹為貨, 秀之限令用錢,百姓便之。其後大舉北伐,秀之節制 諸軍,震蕩汧隴。遷益州刺史。為治整肅,以身率下,遠 近安悅。折留俸祿二百八十萬付梁州鎮軍,此外蕭 然。」

張纘

按《梁書》本傳,「纘字伯緒,年十七,眉目疏朗,神彩爽發, 高祖異之。大同九年,遷為使持節都督湘桂東寧二 州諸軍事、湘州刺史。至州,停遣十郡尉勞,解放老疾 吏役及關市戍邏,先所防人,一皆省併。州界零陵、衡 陽等郡,有莫猺蠻者,依山險為居,歷政不賓服,因此 向化。益陽縣人作田二頃,皆異畝同穎。纘在政四年」, 流人自歸,戶口增益十餘萬,州境大安。

徐文盛

按《梁書》本傳:「文盛,字道茂,彭城人。梁大同末,為寧州 刺史。先是,州在僻遠,所管群蠻,不識教義,貪欲財賄, 卻篡相尋,前後刺史莫能制。文盛推心撫慰,示以威 德,夷獠感之,風俗遂改。太清二年,聞國難,乃召募數 萬人來赴。世祖嘉之,以為秦州刺史。」

北魏一

于栗磾

按《魏書》本傳:栗磾,代人,永興中,遷豫州刺史。洛陽雖 歷代所都,久為邊裔,城闕蕭條,野無煙火。栗磾刊闢 榛荒,勞來安集,德刑既設,甚得百姓之心。太宗南幸 盟津,謂栗磾曰:「『河可橋乎』?栗磾曰:『杜預造橋,遺事可 想』。」乃編次大船,構橋於冶坂。六軍既濟,帝深歎美之。

寇讚

按《魏書》本傳,「讚字奉國,上谷人。少以清素知名。韋華 為馮翊太守,召為功曹,後除襄邑令。姚泓滅秦、雍人 千有餘家,推讚為主歸順,拜綏遠將軍、魏郡太守。其 後秦雍之民來奔河南、滎陽、河內者,戶至萬數。拜讚 安遠將軍、南雍州刺史、軹縣侯,治於洛陽,立雍州之 郡縣以撫之。由是流民繈負,自遠而至,三倍於前。賜」 讚爵河南公,加安南將軍,領護南蠻校尉,仍刺史,分 洛豫二州之僑郡以益之。讚在州十七年,甚獲公私 之譽,年老,表求致仕。真君九年卒,年八十六,諡曰宣 穆。長子元寶襲爵,為豫州別駕。興安元年卒,贈安南 將軍、豫州刺史。子祖襲爵,高祖時,為安南將軍、東徐 州刺史,卒。

薛野䐗

按《魏書》本傳:「野䐗,代人也。好學善射。高宗初,召補羽 林,遷給事中,典民籍事,校計戶口,號為稱職。賜爵順 陽子。和平中,除平南將軍、并州刺史,進爵河東公,轉 太州刺史。在治有聲。卒年六十一。贈散騎常侍、大將 軍、并州刺史,諡曰簡。」

韓麒麟

按《魏書》本傳:「麒麟,昌黎棘域人也。幼而好學,美姿容, 善騎射。恭宗監國,為東曹主書。高宗即位,賜爵魯陽 男,加伏波將軍。後參征南慕容白曜軍事,進攻升城, 師人多傷。及城潰,白曜將坑之,麒麟諫曰:『今始踐偽 境,方圖進取,宜寬威厚惠,以示賊人。此韓信降范陽 之計。勍敵在前而便坑其眾,恐自此以東,將人各為 守,攻之難剋。日久師老,外民乘之以生變故,則三齊 未易圖也』。」白曜從之,皆令復業,齊人大悅。後白曜表 麒麟為冠軍將軍,與房法壽對為冀州刺史。白曜攻 東陽,麒麟上義租六十萬斛,并攻戰器械,於是軍資 無乏。高祖時,拜給事黃門侍郎,乘傳招慰徐、兗叛民, 歸順者四千餘家。尋除冠軍將軍、齊州刺史,假魏昌 侯。麒麟在官,寡於刑罰,從事劉普慶說麒麟曰:「明公 仗節方夏,而無所斬戮,何以示威?」麒麟曰:「刑罰所以 止惡,蓋不得已而用之。今民不犯法,何所戮乎?若必 須斬斷,以立威名,當以卿應之。」普慶慚懼而退。麒麟 以新附之人,未階臺宦,士人沈抑乃表曰:「齊土自屬 偽方,歷載久遠,舊州府寮,動有數百。自皇威開被,并 職從省,守宰闕任,不聽土人監督。竊惟新人未階朝 宦,州郡扃任甚少,沈塞者多,願言冠冕,輕為去就。愚 謂守宰有闕,宜推用豪望,增置吏員,廣延賢哲,則華 族蒙榮,良才獲敘,懷德安土,庶或在茲。」朝議從之。太 和十一年,京都大饑,麒麟表陳時務曰:「古先哲王,經 國立」治,積儲九稔,謂之「太平。」故躬籍千畝,以勵百姓, 用能衣食滋茂,禮教興行。逮於中代,亦崇斯業。入粟 者與斬敵同爵,力田者與孝悌均賞,實百王之常軌, 為治之所先。今京師民庶,不田者多,遊食之口,三分 居二。蓋一夫不耕,或受其饑,況於今者,動以萬計。故 頃年山東遭水,而民有餒終。今秋京都遇旱,穀價踊 貴,實由農人不勸,素無儲積故也。伏惟陛下天縱欽 明,道高三五,昧旦憂勤,思恤民敝。雖帝虞一日萬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