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5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茂見,即擊柙破之。敞問茂曰:「刺史年老,須酒益氣;別 駕破柙,名亦何益?」茂答曰:「所過皆仰明使君傳車,而 騑驂載酒,非宜也。」敞愈敬重茂。後遷荊州刺史,以公 正著聲。

趙軌

按《隋書》本傳:「軌,河南雒陽人也。父肅,魏廷尉卿。軌少 好學,有行檢,周蔡王引為記室,以清苦聞。遷衛州治 中。高祖受禪,轉齊州別駕,有能名。其東鄰有桑葚落 其家,軌遣人悉拾還。其主誡其諸子曰:『吾非以此求 名,意者非機杼之物,不願侵人,汝等宜以為誡。在州 四年,考績連最。持節使者郃陽公梁子恭狀上,高祖』」 嘉之,賜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徵軌入朝,父老相送者 各揮涕曰:「別駕在官,水火,不與百姓交,是以不敢以 壺酒相送。公清若水,請酌一杯水奉餞。」軌受而飲之。

劉隨

按《宋史》本傳:「隨字仲豫,開封考城人。以進士及第,為 永康軍判官。軍無城堞,每伐木為柵,壞輒以他木易 之,頗用民力。隨因令環植楊柳數十萬株,使相連屬, 以為限界,民遂得不擾。屬縣令受賕鬻獄,轉運使李 士衡託令於隨,不從。士衡忿怒,乃奏隨苛刻不堪從 政,罷歸不得調。初,西南夷市馬入官,苦吏誅索,隨為」 繩按之。既罷,夷人數百訴於轉運使曰:「吾父何在?」事 聞,乃得調。後改大理寺丞。

孔勗

按《廣東通志》:「勗,兗州人,孔子四十四代孫。進士及第, 以殿中丞通判廣州,有廉名。真宗東封時,躬詣孔子 祠,帝問:『宰孔氏今孰知名』?」或言勗有治行,即召對,擢 太常博士,知曲阜縣。瀕行,彝酋爭持珠寶以獻,並慰 遣之。後以工部侍郎致仕,卒年八十九。子道輔,御史 中丞,以直名。

李及之

按《宋史》本傳:「及之字公達,亦迪弟之子,由蔭登第,通 判安肅軍。康定中,夏人犯邊,契丹復發兵並塞,疆𠋫 戒嚴。及之言:契丹以與夏人甥舅之故,特此慰其心, 且姑張虛勢以疑我,必不失誓好,願無過虞。」已而果 然,徙通判河南府。亡卒張海倚山嘯聚,白晝掠城市。 及之督捕,單騎與海語,諭使歸命,當奏貸其死。海感 動弛備,奏方上而眾兵集,悉獲之。知信州,靈鷲山浮 屠,犯法者眾,及之治其姦,流數十人,乃自劾。朝廷嘉 之,釋不問。入判刑部。嘗撰次唐史有益治體者,為《君 臣龜鑑》八十卷。王堯臣上其書,并表有學行。韓琦亦 以館職薦之,召試,除直祕閣,歷開封府判官,知涇、晉、 陝三州。及之吏事精明,所居官皆稱職。以太中大夫 致仕,再轉正議大夫,卒,年八十五。及之子孝壽、孝稱。

竇卞

按《宋史》本傳:「卞字彥法,曹州冤句人。進士第二,通判 汝州。秦悼王葬汝,宗室來汝者眾,得兵三千。郡守林 濰以汝與其鄉近,因使輦薪芻鐵石致其家,眾怨憤, 謀殺濰。會日暮,門閉不果,遂挾大校叛。卞啟關招諭 之曰:『汝曹得醉酒狂呼爾,毋恐』。忽少定,乃密推首惡 羈之。請於朝,詔濰致仕,悉配徙亂者。加集賢校理。」

徐九思

按《廣東通志》:「九思,字公謹,崇安人。登進士,調蘄水尉, 歷知雙流、宣化、南陵三邑。時趙抃、唐介交薦,入判三 司,坐忤時相,通判廣州。嘗與進士梁杞建議,立香山 鎮為縣,以便徵役。神宗召對,面賜褒諭,有老練之稱。 既而王安石惡其譏議新法,復以附司馬光,坐廢十 餘年。元祐初,召為江淮等路發運判副使,致仕。有《新 豐集》」行於世。

傅大聲

按《廣東通志》:「大聲字仲廣,仙遊人。淳熙中進士,通判 循州。適寇起,守稱疾,大聲調發諸軍,奮力鏖戰,賊皆 潰去。未幾,餘黨復熾,諸司專委大聲督捕,乃上《禦賊 策》,曹使劉強學韙之,頒行於廣。遂劾守不職,以大聲 攝州事。尋奏為真守。闔城懽呼曰:『傅父再留,吾屬有 依矣』。」郡中舊有例冊錢千緡,悉卻之。倉量斛大於舊, 首為較定。在循四年,民樂其政,相率祠之。

宋翊

按《廣東通志》:「翊字叔晦,煜之孫。以廕補官。端平初,通 判廣州。時廣帥崔與之疏薦,辟知循州。循與汀、梅接 壤,寇盜充斥,翊甫至,集官兵扼其要沖,率以俘獻,復 增陴浚隍,募兵益戍,為異日慮。急撫綏,緩催科,是以 循民安生樂業,修學校,增廩秩,閱軍政,稽版籍,禁譁 訐,獎孝悌,斛面取羸丁錢虛額,一切去之。復奏於朝」, 永為定式。後復有小警,翊修城壁,嚴保障,措置捍禦, 尤極詳備,循民德之。

汪緽

按《黟縣志》:「緽字仲理,侍御義和之子。補承務郎,歷復 州簽慕,贊理藩條,多所裨益。制帥趙方時為湖州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