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7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生乖爭之兆,似非立都之本旨,理俗之深防也。主者

既善刁攸,攸之所下,而復選以二千石,已有數人,劉 良上攸之所下,石公罪攸之所行,駮違之論,橫於州 里;嫌讎之隙,結於大臣。夫桑妾之訟,禍及吳楚;鬥雞 之變,難興魯邦。況乃人倫交爭而部黨興,刑獄滋生 而禍「根結」,損政之道二也。本立格之體,將謂人倫有 序,若貫魚成次也。為九品者,取下者為格,謂才德有 優劣,倫輩有首尾。今之中正,務自遠者,則抑割一國, 使無上人穢劣下比,則拔舉非次,并容其身,公以為 格,坐成其私。君子無小人之怨,官政無繩姦之防,使 得上欺明主,下亂人倫,乃使優劣易地,首「尾倒錯;推 貴異之器,使在凡品之下;負戴不肖,越在成人之首。」 損政之道三也。陛下踐祚,開天地之德,弘不諱之詔, 納忠直之言,以覽天下之情,太平之基,不世之法也。 然賞罰自王公以至於庶人,無不加法。置中正委以 一國之重,無賞罰之防。人心多故清平者寡,故怨訟 者眾。聽之則告訐無已,禁「絕則侵枉無極,與其理訟 之煩,猶愈侵枉之害。」今禁訟訴,則杜一國之口,培一 人之勢,使得縱橫無所顧憚。諸受枉者抱怨積直,獨 不蒙天地無私之德,而長壅蔽於邪人之銓,使上明 不下照,下情不上聞。損政之道四也。昔在前聖之世, 欲敦風俗,鎮靜百姓,隆鄉黨之義,崇六親之行,禮教 庠序以相率,賢不肖於是見矣。然鄉老書其善以獻 天子,司馬論其能以官於職,有司考績以明黜陟。故 天下之人,退而修本,州黨有德義,朝廷有公正,浮華 邪佞,無所容厝。今一國之士,多者千數,或流徙異邦, 或取給殊方,面猶不識,況盡其才力?而中正知與不 知,其當品狀,采譽於臺府,納毀於流言,任己則「有不 識之蔽,聽受則有彼此之偏,所知者以愛憎奪其平, 所不知者以人事亂其度,既無鄉老紀行之譽,又非 朝廷考績之課,遂使進官之人,棄近求遠,背本逐末, 位以求成,不由行立,品不校功」,黨譽虛佞損政,五也。 凡所以立品設狀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虛飾名譽 相為好醜。雖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門外之事,以義 斷恩。既以在官,職有大小,事有劇易,各有功報,此人 才之實效,功分之所得也。今則反之,於限當報,雖職 之高,還附卑品,無績於官,而獲高敘,是為抑功實而 隆虛名也。上奪天朝考績之分,下長浮華朋黨之士, 損政六也。凡官不同事,人不同能,得其能則成,失其 能則敗。今品不狀才能之所宜,而以九等為例,以品 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長;以狀取人,則為本品之所限。 若狀得其實,猶品狀相妨,繫縶選舉,使不得精於才 宜。況今九品,所疏則削其長,所親則飾其短,徒結白 論,以為虛譽,則品不料能,百揆何以得理,萬機何以 得修?損政七也。《前九品詔書》,善惡必書,以為褒貶,當 「時天下,少有所忌。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 列其善,廢褒貶之義,任愛憎之斷,清濁同流,以植其 私,故反違前品,大其形勢,以驅動眾人,使必歸己。進 者無功以表勸,退者無惡以成懲,懲勸不明,則風俗 汙濁,天下人焉得不解德行而銳人事?損政」八也。由 此論之,選中正而非其人,授權勢而「無賞罰,或缺中 正而無禁檢。故邪黨得肆,枉濫縱橫。雖職名中正,實 為姦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損。或恨結於親親,猜生於 骨肉,當身困於敵讎,子孫離其殃咎。斯乃歷世之患, 非徒當今之害也。」是以時主觀時立法,防姦消亂,靡 有常制。故周因於殷,有所損益。至於中正九品,上聖 古賢,皆所不為,豈蔽「於此事而有不周哉?將以政化 之宜,無取於此也。自魏立以來,未見其得人之功,而 生讎薄之累,毀風敗俗,無益於化。古今之失,莫大於 此。愚臣以為宜罷中正,除九品,棄魏氏之弊法,立一 代之美制。」疏奏,優詔答之。後司空衛瓘等亦共表宜 省九品,復古鄉議里選,帝竟不施行。毅夙夜在公,坐 而待「旦,言議切直,無所曲撓,為朝野之所式瞻。」嘗散 齋而疾其妻省之,毅便奏加妻罪而請解齋。妻子有 過,立加杖捶。其公正如此。然以峭直故,不至公輔。帝 以毅清貧,賜錢三十萬,日給米肉。年七十告老,久之 見許。以光祿大夫歸第,門施行馬,復賜錢百萬。後司 徒舉毅為青州大中正,尚書以毅懸車致仕,不宜勞 以碎務。陳留相樂安孫尹表曰:「《禮》,凡卑者執勞,尊者 居逸,是順敘之宜也。司徒魏舒、司隸校尉嚴詢,與毅 年齒相近,往者同為散騎常侍,後分授外內之職,資 塗所經,出處一致。今詢管四十萬戶州,兼董司百僚, 總攝機要。舒所統殷廣,兼執九品銓,十六州論議,主 者不以為劇。毅但以知一」州,便謂不宜累以碎事,於 毅太優,詢舒太劣。若以前聽致仕不宜復與遷授位 者,故光祿大夫鄭袤為司空是也。夫知人則哲,惟帝 難之,尚可復委以宰輔之任,不可諮以人倫之論,臣 竊所未安。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為周司徒,雖過懸 車之年,必有可用。毅前為司隸,直法不撓,當朝之臣, 多所按劾。諺曰:「受堯之誅,不能稱堯。」直臣無黨,古今 所悉。是以汲黯死於淮陽,董仲舒裁為諸侯之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