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9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賊升牛頭「山𣊟城內,信然伏精兵萬餘山之東隅以 待我」,雍即召敢死士百輩縋而下,盡焚其攻具,自午 達申,殆盡,賊以為神。凶黨數乘城進戰,皆不利。一日, 北風晝晦,賊乘風縱火,急攻北門,雍與盧斌等領兵 據門,立矢石間,固守不動,賊為之少卻,長圍八十餘 日。會王繼恩遣石知顒來援,賊始潰去。遣施謂入奏, 上手詔褒美,擢雍給事中,斌西京作坊使,領誠州刺 史,世卿掌書記,謂節度判官,濤觀察推官。又以通判 將作監丞趙賀為太子中舍,監軍供奉官辛規為內 殿崇班。至道二年,改工部侍郎。明年,召歸,復知永興 軍,轉禮部侍郎,改刑部,克度支使。咸平四年,遷鹽鐵 使。上以雍「齪齪小心,三司事重,宜有裁制。」乃用王嗣 宗代之。又以其無過,特拜戶部侍郎,復知審刑院,出 知秦州,徙鳳翔府。景德初,權知開封府事。上覽奏獄 京府囚二百餘人,以為淹繫,遣給事中董儼、直昭文 館韓國華同慮問決遣之。三年,改兵部侍郎、同知審 官院。明年,車駕朝陵,判留司尚書省,出知鄧州。大中 祥符元年,請老,以尚書右丞致仕,誥命未至而卒,年 七十。雍性鄙吝,蒞事勤恪,善為米鹽苛察以肅下。恃 其清幹,受遇於時,益矯厲以取名譽。所至藩鎮宴犒, 率皆裁節,聚公錢為羨餘,以輸官帑,集會賓佐,糲食 而已。在三司置簿籍,有「按前急」、「馬前急」、「急中急」之目, 頗為時論所誚。雍姿貌魯朴,始登科,為滕中正壻。中 正子錫、世寧,咸笑之,中正曰:「此人異日必顯達,壽考 非汝曹所及。」錫兄弟雖有名,然終不越郎署,亦無耆 年者。子太沖,官殿中丞。

陳恕

按《宋史》本傳:「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為縣吏,折節 讀書。江南平,禮部侍郎王明知洪州,恕以儒服見。明 與語,大奇之,因資送令預計偕。太平興國二年進士, 解褐大理評事,通判洪州。恕以鄉里辭,改澧州。澧自 唐李為節鎮兼領,吏多緣簿書乾沒為姦,恕盡擿發 其弊,郡中稱為強明。以吏幹聞,召入為贊善大夫、同」 判三司勾院,遷左拾遺,充度支判官。與判使王仁贍 廷爭本司事,仁贍屈伏,坐貶秩。擢恕為度支員外郎, 仍舊職。再遷工部郎中、知大名府。時契丹內寇,受詔 增浚城隍,其器用取於民者不時集。恕立禽府中大 豪一人,會將吏將斬之,宗族號愬,賓佐競前請救,大 豪叩頭流血,請翌日集事,違期甘死,恕令械之以徇, 民皆恐慄,無敢後期者,數日功就。會契丹引去。召入 為戶部郎中、戶部副使,遷右諫議夫、大知澶州,驛召 為河北東路營田制置使。太宗諭以農戰之旨,恕對 曰:「古者兵出於民,無寇則耕,寇至則戰。今之戎士,皆 以募致,衣食仰給縣官,若使之冬持兵禦寇,春執耒 服田,萬一生變,悔無及矣。」太宗曰:「卿苐行,朕思之。」恕 行數日,果有詔,止令修完城堡,通導溝瀆而已,營田 之議遂寢。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選事,拜鹽鐵使。恕有 心計,釐去宿弊,太宗深器之,親題殿柱曰「直鹽鐵陳 恕。」遷給事中、參知政事。數月,太宗言及戶部使樊知 古所部不治,恕與知古聯事,情好款洽,密與語之,欲 知古修舉其職。知古愬於太宗,太宗怒恕泄禁中語, 罷守本官。旋出知江陵府,大發群吏姦贓,坐徒流停 廢者甚眾,郡內惕息。淳化四年,太宗從魏羽、叚惟一 之請,分三司為十道,置左右計使,以魏羽、董儼分主 之。召恕為工部侍郎,充總計使,判左右計事,左右計 使分判十道事,凡議論計度,並命恕等參領。恕以官 司分隸,政令互出,難以經久,極言其非便。歲餘果罷, 復以恕為鹽鐵使。時太宗留意金穀,召三司吏李溥 等二十七人對於崇政殿,詢以計司利害。溥等言:「條 目煩多,不可以口占,願給筆札以對。」太宗遣中黃門 送詣相府,限五日悉條上之。溥等共上七十一事,詔 以四十四事付有司行之,其十九事下恕等議可否。 遣知雜御史張秉、中使張崇貴監議,令中書籍其事, 專檢舉之,無致廢格。賜溥等白金緡錢,悉補侍禁、殿 直,領其職。太宗謂宰相曰:「溥等條奏事頗有所長。朕 嘗語恕等,若文章稽古,此輩固不可望;若錢穀利病, 頗自幼至長,寢處其中,必周知根本。卿等但假以顏 色,引令剖」陳,必有所益。恕等剛強,終不肯降意詢問。 呂端對曰:「耕當問奴,織當問婢。」寇準曰:「夫子入太廟, 每事問,乃以貴下賤,先有司之義。」後數日,太宗又曰: 「國家歲入財賦,數倍於唐。唐中葉以降,藩鎮擅命,征 賦多不入公家,下陵上替,經制隳壞。若前代為得,即 已致太平,豈復煩朕心慮也!」因召恕等,責以職事曠 廢。恕等對曰:「今土宇至廣,庶務至繁,國用軍需,所費 浩瀚。又遇諸州凡有災沴,必盡蠲其租。臣等每舉榷 利,朝廷必以侵民為慮,皆尼而不行,縱使耿受昌、桑 弘羊復生,亦所不逮。臣等努力,惟盡心簿領,終不足 上裨聖治。」太宗曰:「卿等清而不通,專守繩墨,終不能 為國家度長絜大,剖煩析滯。只如京城倉庫主吏當 改職者,簿領中一處節目未備,即至十年、五年不決, 以致貧無資給,轉徙溝壑。此卿等之過,豈不傷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