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7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所掌兵及宿衛士拒伯顏。戊戌,遂拘京城門鑰,命所 親信列布城門下。是夜,奉帝御玉德殿,召近臣汪家 奴、沙剌班及省、院大臣先後入見,出午門聽命。又召 瑀及江西范匯入草詔,數伯顏罪狀。詔成,夜已四鼓, 命中書平章政事只兒瓦歹齎赴柳林。己亥,脫脫坐 城門上,而伯顏亦遣騎士至城下問故。脫脫曰:「有旨 逐丞相,伯顏所領諸衛兵皆散。而伯顏遂南行。」 《明外史章溢傳》:「溢字三益,寇破龍泉,執溢從子存仁。 溢曰:『吾兄止有一子,不可令絕』。」挺身出代存仁。賊得 溢大喜,就問計策,溢厲聲責之,賊怒,縛溢于柱,以刀 磨脅欲降之,溢不為屈,賊竟不敢害。

《何遵傳》:遵上疏極言江彬怙權倡亂,廷杖四十,遂卒。 時與遵同死杖下者,詹軾,字敬之。為人開爽磊落,善 談論。從父瀚,字汝約,時方為刑部主事,亦以諫受杖。 軾死,為經紀其喪以歸。嘉靖中,瀚爭大禮,再受杖。每 陰雨創痛曰:「吾無媿,敬之地下足矣。」

《王鈁傳》:「鈁字子宣。伯父誥,弘治年舉進士。時鈁初入 塾,或語之曰:『孺子讀書亦當如是』。鈁曰:『讀書但求進 士邪』?聞者異之。」

《李頤傳》:「頤字惟貞,餘干人。弟謙賢而早卒,己以廕畀 其子,鄉人稱焉。」

《汪褆傳》:「褆字介夫,祁門人。伯父有疾,率從兄弟臥床 下,不解衣帶。既卒,寢不離喪次。」

《鄭濂傳》:「鄭淵,字仲涵。從弟澧及妻早亡,遺三女,淵撫 之過于己生。」

《劉基傳》:基九世孫瑜,嗣伯爵。瑜孫世延卒,嫡孫萊臣 年幼庶足,藎臣僭襲其爵。藎臣卒,萊臣當襲,藎臣子 孔昭復據之。孔昭性兇戾,崇禎時,謟附溫體仁,搏擊 善類,為眾所疾。尋出督南京操江,即捕萊臣,斃之獄。 《襄王瞻墡傳》:瞻墡,仁宗第五子,母昭皇后,永樂二十 二年封。仁宗崩,監國,宣宗征漢留守。敬恪有令譽。宣 德四年就藩長沙。正統元年徙襄陽。七年來朝。英宗 北狩,諸王中瞻墡最長且賢,眾望頗屬。太后命取襄 國金符入宮,不果召。而瞻墡上書太后,請立英宗世 子,令郕王監國,募勇智士迎鑾。書至,景帝立數月矣。 英宗還京師,居南內,又上書景帝「宜旦夕省膳問安, 率群臣朔朢見,無忘恭順。」英宗復辟,石亨等誣戮于 謙、王文,有「迎立外藩」語,帝頗疑瞻墡。久之,從宮中得 瞻墡所上二書,而金符果在太后閤中。乃賜書召瞻 墡,比二書于金縢。入朝,宴便殿,避席請曰:「臣過汴,汴 父老遮道言按察使王概賢,以誣逮詔獄,願皇上加 察。」帝立出概,命為大理卿。數請反國,賜護衛、旂手、鷹 坊司,且令宮殿制如黃屋,瞻墡踧踖謝不敢。帝稱善, 親送至午門外,握手泣別。瞻墡拜,帝亦拜,瞻墡逡巡 復拜,如是者再。帝曰:「叔父欲何言?」頓首曰:「萬方望治 如飢渴,願省刑薄斂。」帝拱謝曰:「敬受教。」目送瞻墡出 端門,乃還。四年復入朝。帝為製《峴山漢水賦》及《襄陽 四時歌》,親餞之盧溝橋。六年又召,以老辭。歲時存問, 禮遇之盛,諸藩所未有也。

《漢王高煦傳》:高煦,成祖第二子。負氣力,凶很狡悍。嘗 以成祖命,同仁宗謁孝陵,仁宗體肥重,且足疾,兩中 使掖之行,恆失足。高煦從後言曰:「前人蹉跌,後人知 警。」皇太孫應聲曰:「更有後人知警也。」高煦回顧色變。 太孫,即宣宗也。宣宗即位,高煦遂反。帝親征高煦出 歸罪,群臣請正典刑,不允,同歸京師錮之。帝一日欲 往視高煦,左右止之不聽。及至,熟視久之,高煦出不 意,伸一足勾帝仆地,左右亟扶起,乃命壯士舁銅缸 覆之。缸約重三百斤,高煦項負之輒動。帝命積炭缸 上燃之。逾時,火熾銅鎔,高煦死,諸子並死。

《趙簡王高燧傳》,「靖王見灂嘗乘醉欲殺其叔父,詔奪 祿米三之二,去冠服,戴民巾。」

《陳旺妻唐氏傳》:「唐氏,汝陽人,隨其夫以歌舞,逐食四 方。正德三年秋,旺攜妻及女環兒、幼姪成兒,至江夏 九峰山。有史聰者,亦以傀儡為業,見婦女皆艷麗,而 旺且老,因紿旺出求食,至青山,夜殺之。明日,聰獨返, 攜其婦女幼姪入武昌山吳王祠。越數日,持利刃脅 唐氏,氏曰:『汝殺吾夫,吾不能殺汝以復讎,忍從汝亂 耶』?」遂遇害。賊裹以蓆,置荊棘中,明日徙蓑衣團。又數 日,賊迫環兒臨以刃,詈曰:「汝賊也,殺吾父母,吾恨不 能報,讎肯從賊為狗彘行乎?」詈聲振林木,賊亦殺之, 瘞糞壤中而去。其年冬至,賊被酒成,兒夜潛出告官, 擒于葛店市,伏誅。

《靖江王守謙傳》:守謙,太祖從孫。父文正,南昌王子也。 太祖起兵時,文正母王攜文正從軍中,帝與高后撫 如己子。比長,涉傳記,饒勇略。隨渡江取集慶路,已有 功,授樞密院同僉。太祖與語:若欲何官,文正對曰:「叔 父成大業,何患富貴,爵賞先及私親,無以服眾。」太祖 善其言,益愛之。太祖為吳王,命為大都督,節制中外 諸軍事。及再定江西,謂洪都重鎮,屏翰西南,非骨肉 重臣莫能守,乃命文正統元帥趙得勝等鎮其地。江 西之平,文正功居多。太祖還京,告廟飲至,賜常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