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1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邵雍傳》:雍居洛中,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 熙寧行新法,吏牽迫不可為,或投劾去。雍門生故友 居州縣者,皆貽書訪雍,雍曰:「此賢者所當盡力之時, 新法固嚴,能寬一分,則民受一分賜矣,投劾何益?」 《鄭穆傳》:「穆字閎中,福州候官人。性醇謹好學,讀書至 忘櫛沐,進退容止必以禮,門人千」與陳襄、陳烈、周 希孟友,號「四先生。」

《譙定傳》:「定字天授,涪陵人。一日至汴,聞伊川程頤講 道於洛,潔衣往見,遂得聞精義。其後頤貶涪,實定之 鄉也。北山有岩,師友游泳其中,涪人名曰『讀易洞』。」 《曾幾傳》:「幾兄開守歷陽,從游酢學,日讀《論語》。求諸言 而不得,則反求諸心。每有會意,欣然忘食。其留南京, 劉安世一見如舊,定交終身。故立朝遇事,臨大節而 不可奪」,師友淵源固有所自云。

《劉勉之傳》:「勉之自幼強學,日誦。」千言。踰冠,以鄉舉 詣太學,譙定至京師,勉之。聞其從程頤遊,邃《易》學,遂 師事之。已而厭科舉業,揖諸生歸,見劉安世、楊時,皆 請業焉。及至家,即邑近郊結草為堂,讀書其中,力耕 自給,澹然無求於世。與胡憲、劉子翬相往來,日以講 論切磋為事。

《劉子翬傳》:子翬與籍溪胡憲、白水劉勉之交相得,每 見講學外無雜言。它所與游,皆海內知名士。而期以 任重致遠者,惟新安朱熹而已。初,熹父松且死,以熹 托子翬。及熹請益,子翬告以易之不遠,復三言,俾佩 之終身,熹後卒為儒宗。

胡憲之傳。憲之學《易》於譙定,從游者日眾,號「籍溪先 生」,賢士大夫亦高仰之。初,憲與劉勉之俱隱,後又與 劉子翬、朱松交。松將沒,屬其子熹,受學於憲與勉之 子翬。熹自謂從三君子游,而事籍溪先生為久。 《楚蕃傳》:蕃受學於劉清之,清之守衡州,乃求監安人 贍軍酒庫,因以卒業。至衡而清之罷,蕃即丐祠,從清 之歸。其後真德秀書之《國史》曰:「蕃於師友之際蓋如 此,肯負國乎?」

《呂祖謙傳》:「祖謙字伯恭,長從林之奇、汪應辰、胡憲游, 既又有張栻、朱熹,講索益精。」

《陳傅良傳》:傅良字君舉,溫州瑞安人。初患科舉程文 之弊,思出其說為文章,自成一家,人爭傳誦,從者雲 合,由是其文擅當世。當是時,永嘉鄭伯熊、薛季宣皆 以學行聞,而伯熊於古人經制治法,討論尤精,傅良 皆師事之,而得季宣之學為多。及入太學,與廣漢張 栻、東萊呂祖謙友善,祖謙為言「本朝文獻相承條序」, 而「主敬集義」之功,得於栻為多。自是四方受業者愈 眾。

《趙方傳》:「方字彥直,衡山人。父棠,少從胡宏學,慷慨有 大志。嘗見張浚於督府,浚雅敬其才,欲以右選官之, 棠不為屈。累以策言兵事,浚奇之,命子栻與棠交,方 遂從栻學。累官提舉京師常平兼轉運判官、提點刑 獄。時劉光祖以耆德為帥,方事以師禮,自言吾性太 剛,每見劉公,使人更和緩。嘗請光祖書『勤謹和緩』四」 字,揭坐隅以為戒。

《黃裳傳》:「裳為人簡易端純,每講讀,隨事納忠。上援古 義,下揆人情,氣平而辭切,事該而理盡。篤於孝友,與 人言傾盡底蘊。恥一書不讀,一物不知,推賢樂善,出 乎天性。所為文明白條達。嘗與其鄉人陳平父兄弟 講學,平父,張栻之門人也。師友淵源,蓋有自來云。」 《袁燮傳》:「燮初入太學,陸九齡為學錄,同里沈煥、楊簡、 舒」璘,亦皆在學,以道義相切磨。後見九齡之弟九淵 發明《本心》之指,乃師事焉。

《沈煥傳》:「煥之友舒璘,奉化人,補入太學。張栻官中都, 璘往從之,有所開警。又從陸九淵遊,曰:『吾惟朝於斯, 夕於斯,刻苦磨勵,改過遷善,日有新功,亦可以弗畔 矣乎』。」朱熹、呂祖謙講學於婺,璘徒步往謁之,以書告 其家曰:「敝床疏席,總是佳趣,櫛風沐雨,反為美境。」舉 乾道八年進士,通判宜州,卒。璘樂於教人,嘗曰:「師道 尊嚴,璘不如叔晦。若啟迪後生,則璘不敢多遜。」 《金史承暉傳》:承暉生而富貴,居家類寒素。常置司馬 光、蘇軾像於書室,曰:「吾師司馬而友蘇公。」平章政事 完顏守貞素敬之,與為忘年交。

《元史董文炳傳》:「文炳子士選,平生尊敬賢士。在江西 以屬掾元明,善為賓友。既又得吳澄而師之,延虞汲 于家塾,以教其子。諸老儒及西蜀遺士,皆以書院之 祿起之,使以所學教授,遷南行臺,又招汲子集與俱。 後又得范梈等數人,皆以文學大顯于時。故世稱求 賢薦士,亦必以董氏為首。」

《明外史鎮國中尉謀瑋傳》:「謀瑋束修自好,貫穿群籍。 黃汝亨為進賢令,投謁抗禮,劇談久之,逡巡改席。次 日遂北面稱弟子,人兩稱之。」

《正氣記》《方孝孺傳》:「孝孺處師友,篤恩義。宋濂遷蜀,孝 孺不得與俱,為文籲天,願輸壽以延之。時閱其遺文, 談及往事,泣數行下。濂沒於夔,孝孺自漢中走哭盡 哀,言於蜀獻王,厚恤其家,道夔必艤舟哭移時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