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1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法則古昔,而稱述先王」 ,乃為善耳。

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

陳注問終而後對,欲盡聞所問之旨,且不敢雜亂尊者之言也。

「請業則起,請益則起。」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請業:請益則起,尊師重道也。起若今摳衣前。請業謂篇卷,益謂受說不了,欲師更明說之。「唯、諾」,皆應辭,唯恭于諾。集說藍田呂氏曰:「此章言弟子敬師之道,問未終而對,不敬其所問也。業,謂所學于先生者,如《詩》《書》《禮》《樂》之類是也。益,謂所問未明,或欲卒學,或欲少進也。有所請必起,敬業也。敬業所以敬師,敬師所以敬道也。故請業請益,皆不可不起也。弟子之事師,猶子事父。父召無諾,則先生召亦無諾。諾者,許而未行也。唯而起,聞」名,即往也。

《檀弓》

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

陳注或左或右,無一定之方。子之於親,不分職守,事事皆當理會,無可推托,事師如事父,故皆無方。劉氏曰:「隱皆以諫」,言師生處恩義之間,而師者道之所在,諫必不見拒不必犯也。過則當疑問,不必隱也。大全張子曰:「古不制師服,師服無定體也,見彼之善而己效之,亦師也。故有得其一言一義而如朋友者,有親炙如兄弟者,有成就己身而恩如天地父母者,此豈可一概服之?故聖人不制其服,心喪之可也。孔子死,門人一時心喪,又豈可責其一概,以傳道久近,而各盡其哀之隆殺?如子貢獨居三年然後歸。」

《周禮》

《天官》

太宰「以九兩」繫邦國之民。

「兩」,猶耦也,「繫」,猶綴也。所以協耦萬民,而聯綴不散者。

三曰「師,以賢得民。」

庠序之師,德為人範。

《地官》

《大司徒》「以本俗六安萬民,四曰聯師儒。」

「以賢以道」,所以同其善。師儒,鄉里教以道藝者,以其鄉立庠,州黨及遂皆立序,致仕賢者,使教鄉閭子弟,鄉閭子弟皆相聯合,同就師儒也。

師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人

訂義薛平仲曰:「天祐下民,作之君,作之師。君師之職,人主所以承天之寄,以善天下之民,有一未善,先王以為由己致之。師保之官,特設於教典之中,尊之中大夫、下大夫之爵,責之長,善救失之任,使人主無動不善,所以善天下之本。」楊謹仲曰:「《書》太師、太傅、太保曰三公,蓋周公之所位者也,蒙宰卿之職也,以其為百官」之長,是以周公或謂蒙宰以公任卿之職。今師氏、保氏乃中大夫、下大夫之職,司徒之屬官,雖職兼詔王,媺諫王惡,實以教國子為事。其徒至百二十人,則職至煩冗矣,安得以為周、召之師、保哉?鄭鍔曰:「三代之教世子,入則有保,出則有師,則師氏、保氏教世子之官,其職掌以媺詔王,繼言教國子之」事。蓋其進則詔王以媺,退則掌國子之教,故以師名官,言其足以為人之範模也。程氏曰:「古者自天子達於庶人,必須師氏以成其德業,故舜、禹、文、武之聖,皆有所從學。後世師傅之職不修,友臣之義未著,所以尊德樂道之風未成於天下。」陳及之曰:「師氏以道教國子,以媺詔王,而其徒百二十人,蓋」居虎門之左,司王朝,帥四夷之隸,以守王門,其徒不得不多也。

教三行,三曰順行,以事師長。

訂義呂氏曰:「所謂賢良者,國中之先生長者也;所謂師長者,朝夕與吾處者也。朝夕與吾處者,其歲月為甚久,其條目為甚煩。才有一毫不順,便失事師長之道,須是十分遜悌方可。」王昭禹曰:「師以德行,教人者也。長以齒位臨我者也。」《荀子》曰:「師然而然,則是知若師也。此以順行事師之謂。《記》曰:『悌長而無遺。此以順事長』」之謂。

掌國中失之事,以教國子弟。

訂義陳君舉曰:「教以國政,使之通達治體,則他日皆良公卿也。」

凡國之貴游子弟學焉。

《管子》

《弟子職》

《困學紀聞》曰:「《弟子職》,《漢志》附于《孝經》,朱子謂疑是作內政時,士之子常為士,因作此以教之。」 又曰:「《大戴記》之《夏小正》,管子之《弟子職》,《孔叢子》之《小爾雅》,古書之存者,三子之力也。」

先生施教,弟子是則。溫恭自虛,所受是極,見善從之, 聞義則服。溫柔孝弟,毋驕恃力,志毋虛邪,行必正直